區塊鏈從業者:2019年,我太難了

區塊鏈從業者:2019年,我太難了

作者丨深鏈財經

運營丨一百


“1997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它。”

這句深情而又悵然的臺詞因為馮小剛的賀歲電影《甲方乙方》而被觀眾熟知,並在之後的歲月裡被反覆提及,用以表達對往昔的懷念。

轉眼間2019年行將過去,你會懷念它嗎?

DeepChain深鏈採訪了多位區塊鏈以及加密貨幣行業的從業者,他們有的是堅定看好區塊鏈的技術開發者,有的是苦等牛市到來的項目方運營,有的是經歷了大起大落的交易所從業者,還有的是作為旁觀者和記錄者但卻看不清未來的媒體人……

他們的2019年是怎樣的,他們怎麼看待區塊鏈行業這過去的一年?


「 在前領導和同事看來,我進入了“傳銷” 」

王強,30歲,交易所從業者,從業時長2年

關鍵詞:興奮、平靜、期待

2018年我辭去了從事了4年的媒體工作,在等待大廠回覆時,誤入區塊鏈行業,在原單位領導和同事看來,我進入了“傳銷”。

年初,三點鐘不眠社群火熱之風颳出幣圈,加之徐小平等投資大佬的講話新聞,讓我對這個神秘的行業充滿了期待。

初到幣圈,為了跟上行業發展及時瞭解行業動態,在短短2個月時間裡,我加入交易所、媒體、項目方、渠道建設的社群超過300個,微信好友從此前三四百人短時間暴增至3000人,微信好友也從國內到大洋彼岸。工作時間由此前的885到996再到007,每天凌晨三四點鐘還會在社群參與各種討論,樂此不疲。

2018年,我有幸參與並經歷了所在企業成為全球第一的喜悅以及跌落後的失落,也曾有賬戶日進6位數盈利的激動。期間,有為了上幣給我發紅包被我拒絕後把我拉黑的項目方,有姿色不錯夜裡約我喝酒被拒的媒體掮客。有詆譭我所在企業被我用事實反擊到啞口無言的友商……

這兩年,參加過大佬講座,聽見很多故事,也從盲目崇拜轉為理性看淡;這兩年,經歷了牛熊交替的市場環境,也認識到了,自己還不具備吃交易這碗飯的能力;這兩年,很多區塊鏈或幣圈朋友頻繁跳槽,和我吐槽最多的都是被動離開。

兩年時間,從初到幣圈的興奮,到經歷熊市被割後的平靜,再到如今利好政策不斷落地、監管措施頻出,我相信行業會更加規範,更期待區塊鏈能對我的生活帶來更多有益的影響。

一個曾想在幣圈實現財富自由卻損失了籌來的近百萬購房款退出幣圈的朋友給我發來消息,“我最近在大學旁邊的商場和朋友弄了一個加盟電影院,效益還不錯,每天都可以睡個好覺了……”

我為朋友的現狀感到開心,在問到我接下來的規劃時,我回復了他10個字“刪除無意義社群和好友”。


「 寒冬不是什麼災難 」

蔡凱龍,研究者和財經評論員,從業時長5年

關鍵詞:動盪、蓄勢

2019區塊鏈行業風起雲湧,跌宕起伏。

比特幣作為行業的風向標,失去了往常的年度方向感,在一年裡隨著大事件起起伏伏,不斷快速牛熊轉變。從年初熊市低谷3000點開始, 比特幣在IEO和Staking等模式下發力反彈。期間Libra白皮書閃亮登場,點燃全球新一輪數字貨幣熱潮,也把比特幣推向13000點的年度新高。然而Libra進展不順,數字貨幣後續無力,比特幣一路下滑到7000點左右。隨後中國領導人對區塊鏈的學習,重振了市場的信心,一舉把比特幣拉到10000點之上。

然而喧囂過後,冷靜的投資者赫然意識到,國家對區塊鏈和數字貨幣態度截然不同:國家一手拿蘿蔔支持區塊鏈而另一手拿大棒砸向數字貨幣。比特幣因此也快速回調到暴漲的起點,並在7000點附近震盪徘徊,蓄勢待發,尋求下一輪新的方向。

影響最深的應該是Libra事件, 萬眾矚目的Libra終於在6月份公佈白皮書,向世人宣告了用數字貨幣打造全球普惠金融體系的宏偉計劃,吸引全世界尤其是區塊鏈圈外人的關注。

Libra的影響力是深遠而且廣泛的,因為它第一次向主權貨幣發出了質疑和挑戰:跨國大企業能否利用數字貨幣技術發行貨幣?非主權的聯盟數字貨幣,能否被當今金融體系接納?不論結局如何, Libra帶動了數字貨幣的熱潮,也成為了過去一年裡,數字貨幣市場主要的上升動力。

對區塊鏈行業最大的感受是,從業人員比起以前越來越成熟面對行業的起伏。

老區塊鏈的人是經過2014-2017寒冬的洗禮,因此能沉著對應牛熊轉變。而新區塊鏈人也大多經歷過17年暴漲和18年陰跌,心態相對平和。對於行業所謂的“寒冬”,大家心態相對都比較好,這是一個行業成熟的標誌。其實寒冬不是什麼災難,是行業在成長、成熟過程中的必經階段,從目前區塊鏈頭部企業的成長曆史證明,只有撐過寒冬,經過磨鍊,才能脫穎而出。


「 我知道未來會到來,可就是看不清未來 」

林羽惜,27歲,區塊鏈記者,從業時長2年

關鍵詞:速度、迷茫

2019年是我進入區塊鏈行業的第二個年頭。

回想2017年底到2018年初的這段時間,多少有些恍如隔世的感覺,那個時候資本、人才、注意力都流向了區塊鏈,雖然這種火熱背後有不少騙局和爭議,但你能實實在在感受到那種生機,那種蓬勃的狀態。

跟我一樣,很多人興沖沖地進入行業後才發現,比特幣開始走下坡路了,然後就是漫長的熊市,以及區塊鏈的冷靜期或者冷淡期,說實話,很難熬。

2019年10月份,國家開始重視區塊鏈,區塊鏈再次火了起來,這算是近兩年整個行業的高光時刻。

與其用幾個關鍵詞來總結我的2019年,倒不如總結一下我的這兩年。

第一個關鍵詞是,速度。區塊鏈行業變化太快了,行情的變化,玩法的變化,技術重點的變化,政策和風向的變化,有人因為這種快速的變化而賺到錢,也有人因為這種變化而主動離場。當然我所說的“變化”是一箇中性詞,因為這背後有太多的騙子、投機客,當然也有默默耕耘的人。

第二個關鍵詞是,迷茫。不可否認加密貨幣、區塊鏈有其價值,但是這種價值是否與外界巨大的期望、超高的評價相匹配,這種價值又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彰顯出來?自己身邊的不少朋友同樣很迷茫。雖然國家開始重視區塊鏈,但這僅僅是黑暗中的一把溫暖火炬,並不是照清前路方向的一盞明燈。

我知道未來會到來,可就是看不清未來。


「 心裡最後一絲焦慮消失了 」

孤矢,28歲,區塊鏈開發者,從業時長3年

關鍵詞:專注、深入、解決問題

相比2018年,2019年,不論是我個人,還是我們團隊都變得更加專注了,於我個人而言,我開始專注於自己擅長的部分,專注於團隊的成長;於團隊而言,我們對於區塊鏈的理解更加深入,圍繞著解決問題去開發,而不是按別人構架的故事去開發。

進入區塊鏈行業已經3年了,以前堅定地投入區塊鏈技術的研發,是因為從邏輯上覺得,它可以給社會帶來巨大的變化。但是,這中間也有讓我懷疑的地方,因為從邏輯上看可行,但區塊鏈的實際應用卻很少。

2019年,我參加了上海的一個活動,當時BCH社區的一個朋友跟我分享了他們在醫療上的區塊鏈應用,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一個真正的區塊鏈應用,感受到區塊鏈的巨大潛力。

如果說以前對於區塊鏈行業的堅定是基於邏輯判斷的話,在看到這個醫療的應用在實際上是真正能解決問題之後,我心裡最後一絲焦慮消失了。

行業中人來人往,進來碰運氣,或者碰運氣進來,都會走,沒有目標是不行的。現在我不把區塊鏈當成一個技術或者行業,而是一個時代。我們開始去解決問題,同時嘗試去構建一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信任經濟理論。


「 機會還是有的,時間問題 」

李文,26歲,項目方運營,從業時長2年

關鍵詞:太難了

如果要用一個關鍵詞給自己的2019年做一個總結的話,我只能說太難了。

2018年已經難了一年了,忙活了一年最終以虧損收場。2019年好點,中間還有賺過,單個項目賺過10萬,可到頭來仍舊是虧的,今年自己投的最後一個賺錢的項目是PGS,結果最後虧錢的也是它,因為聽到消息說還能繼續漲,結果就被套在裡面了。

總的來說,2019年,韭菜們很難,交易所和項目方也很難。很多名聲很響的項目在別人看來肯定是賺得盆滿缽滿,但據我瞭解,根本沒有賺到錢,這種事情真的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另外據我瞭解很多交易所人員裁員都是對半砍。我所在的項目,今年也對人員進行了優化調整。怎麼說呢,其實行業的基本面都很好,各種條件有了,但是環境不好,抄底的人沒錢了,大家都沒錢。

不過,雖然環境不好,行業很難,但我其實沒想過換行業,我想等到下一個牛市,就這樣換行業,感覺這幾年很虧,我覺得機會還是有的,時間問題吧。


「 我們都是普通人,應該端正心態 」

樸韋,27歲,區塊鏈媒體負責人,從業時長2年

關鍵詞:竹籃打水

竹籃打水,這句話並不單單是講2019年,也不是講哪一年,而是講我們,我們這些幣圈工作者。

身為一個幣圈工作者而不是創業者,說實話,行業牛熊和自身關係並不是很大。這個行業太看政策和行情。

而且,買幣也需要謹慎,有錢的工作者多買一點,沒錢的工作者少買一點,然後牛市來了小小賺一筆,熊市來了,一個不經意就全沒了。

所以我個人的建議就是,作為正兒八經的工作者,還是老老實實以積攢工資為主,可以在別的領域做一些投資,在幣圈風險太大。

此外,從我所從事的領域來看,整體而言,我是悲觀的。對於區塊鏈垂直媒體來說,未來的發展道路窄之又窄。再加上,To C太難,用戶永遠關注炒幣,然後現在炒幣被國家禁止了。To B呢,又沒人看。所以媒體這一行業並不樂觀。

所以,如何轉型,對幣圈媒體而言是亟待思考的一個問題。

這個行業就是這樣,舊人去,新人來,一浪一浪慢慢抬。可惜99.99%的人以為自己在轎子裡,其實只是個抬轎子的而已。

但並不意味著作為抬轎子的人就沒有機會。我們都是普通人,在這個圈子裡,應該端正心態,把區塊鏈作為吃飯、餬口的傢伙,而不是暴富。

緩慢積累,總好過竹籃打水。


「 這是一個靠影響力吃飯的行業 」

李慧, 22歲,交易所媒介,從業時長1.5年

關鍵詞:變化、硬核

如果用幾個詞來總結我這一年的話,我想有兩個詞,一是“變化”,二是“硬核”。

變化是指,我從一個行業的旁觀者和記錄者,變成了這個行業某一環的螺絲釘。更直白點來說,我跳槽了,從一個區塊鏈媒體記者變成了這個行業“最賺錢”的機構的小職員,剛入職時心裡多少有些忐忑,曾經指點江山,臧否大小機構,現在埋頭做事,低調做人,哈哈。

“硬核”是指作為文科生的自己,在一年時間裡接觸和了解了各種高大上的技術型項目,通過學習和積累,自己也變得“硬核”了起來。本來我想將“硬核”換作“成長”,但試想,對於每個人而言,哪一年不都在成長呢?

2019年,不論是大的互聯網行業還是區塊鏈行業都面臨危機和挑戰,互聯網裁員潮轟轟烈烈,區塊鏈行業人才難求。在這個行業有個非常有趣的地方,行業很小,KOL很多,有些人甚至都不是KOL,只憑借在各個社群活躍混臉熟,就能自立門戶。

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區塊鏈行業真的是一個靠影響力吃飯的行業,Fame is Money!


「 今年賺了三個億,失憶、回憶、不容易 」

何銘,25歲,區塊鏈媒體合夥人,從業時長2年

關鍵詞:機會、博弈

總體來說,今年賺了三個億,一個失憶,一個回憶,一個不容易。(段子,哈哈)

區塊鏈行業的變化,是相當快的。熱點也極其之多從今年初的大蕭條到IEO的興起,再到隱私、礦幣、DEFI、Libra、監管等等行業熱點變化都是如此之快。所以我們處在一個日新月異的行業,需要我們保持高度的專注力和意志。是機會走得快,還是你來得更快,這是一個滿是創業者的行業,也充滿機會,值得我們更好的熱愛。

很多人都說我們所處的行業,都是一場零和博弈的故事。在這裡,相信我們都經歷過或是聽過很多爾虞我詐、你死我活的故事。很多時候,我們處在這裡,就是自己的一場博弈,什麼時候該止盈、止損乃至於清退,都是和自己內心的博弈,生存法則很殘酷,願我們都是未來人生博弈中的贏家。


「 不要相信大佬 」

朱利,25歲,交易所從業人士,從業時長1.5年

關鍵詞:交學費、止損

太陽底下無新鮮事,以為幣圈賺錢更容易,其實傳統行業所有的坑,在幣圈都有。2019年再次踩過一遍交了學費。

總結起來就是,不要輕易相信媒體、相信模式、相信大佬,更不要相信熟人推薦的項目,要有自己的判斷和認知。在幣圈,最重要的是落袋為安及時變現和止損,尤其是作為新的山寨幣和合約玩家。個人曾重倉過某山寨幣浮盈10倍以上,但是沒有及時出貨,瀑布後也沒有及時止損,而導致目前虧損80%。

談到止損,最大的感悟應該是離開了媒體來到了交易所,這是今年最成功的止損。媒體無論是商業模式、盈利水平、機會成本來看,都是處於行業下游,雖然利潤高但是規模難以擴大,適合創業但不適合打工從業。在交易所從業最大的收穫是,作為直接從業者,對市場公開信息的捕捉、政策環境分析、行情價格預判,變得更加敏感反應快。


「 德不配位的人不會有好下場 」

宋無畏,28歲,社區領導人,從業時長3年

關鍵詞:過山車、價值

2019年最大的體會是,“世事無常”,做了幾趟過山車,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

6月份的時候,以大戶身份投資某區塊鏈項目,並帶動社區共識,一週之內該項目暴漲了幾十倍,當時賺了幾百萬,都想好了再買一套房。不料,當我還在為共識吶喊時,其他社區領導人卻瘋狂減倉,大戶砸盤引發恐慌,價格直接瀑布,百萬利潤化為烏有。

幣圈就是一個連環收割機,今天你割我,明天我割你,生生不息。那些被割的韭菜最後並不是後悔投資被割,而是憤恨自己沒當成鐮刀,韭菜都有一顆想割別人的心。

我發現,在幣圈做投資,最大的對手往往是自己,也就是人性。無論你做怎樣的決策,大概率你都會後悔。

投資一個項目賺錢了,止盈,之後它漲得你懷疑人生,這時候才痛心疾首,覺得自己賣早了。然後它又一直拉,拉到你不得不重新上車,可一旦上車,它就直接拋物線運動,並且一去不回頭,到頭來,連本帶利,全虧進去。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盲目樂觀,覺得這個項目會漲個幾倍,沒及時出貨,然後等待你的就是“超級瑪麗”,並且幾乎不可能回頭。

我聽過太多這樣的抱怨和吐槽,反思了一下,真的要“佛系”,情緒不要被K線左右,不虧錢是大前提,賺該賺的錢,不貪婪,決策後就不回頭不後悔。

其次,一個感受是,整個區塊鏈行業已經度過了草莽的初始期,往正規化的方向發展,如果還抱著以前那一套賺快錢的思想和邏輯,那麼不會有好下場。互聯網和區塊鏈都是有記憶的,我相信因果報應,德不配位的人最終不會有好下場。

下一個10年的財富邏輯已經變了,以前靠投資驅動,如今在經濟放緩的背景下,一分錢買一分貨,人力資本更有價值,更需要學會慢慢變富,關鍵還是在於,你能創造什麼價值。

區塊鏈投資,更要在“空氣”中找到真正的價值。


「 我們能扛過這個冬天嘛? 」

楊達,26歲,區塊鏈項目市場負責人,從業時長2年

關鍵詞:混沌

2019年時區塊鏈行業政策的轉折年,也是我們這些從業者的轉折年。但這一次的轉折離行業和市場的轉折還很遠,但離從業者的轉折很近。

首先,加密貨幣不能代表區塊鏈行業。有人覺得區塊鏈行業是自下而上的改變,但在我看來,區塊鏈領域和加密貨幣領域的核心資金卻是自上而下的流入流出。

正是這種需求和供應的割裂,造成了當今行業的混沌。這種混沌體現在,圈內企業都不知道該往哪條道路走了。

交易所開始研究落地應用,公鏈項目中,由技術和生態所堆砌出來的虛幻的故事也不再誘人。DApp、DiFi、分層、擴容。一個一個的概念先後試探這市場,然後一個又一個的折戟。

之前圈內很多大佬說,“活下去就有機會”,“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在這裡我想問一下,我們能扛過這個冬天嘛?


「 哪兒刺激了?一點都不high 」

李簡妮,26歲,區塊鏈投資機構從業者,從業時長1年

關鍵詞:不溫不火

2019年一整年不溫不火,也是我區塊鏈職業生涯的寫照。

我入行較晚,但在入行前聽說區塊鏈很刺激。但進來之後發現,哪兒刺激了?一點都不high。雖然從很熊的熊市到後面有一段幣價走高有一點小回暖 現在看又落到了溫水煮青蛙的階段 未來不明朗 所以整體看下來,不溫不火。

但我要說的是,從來沒見過哪個領域像區塊鏈領域那樣非常受情緒的影響。就以10月24號的講話和之後的強力監管為例。

講話之後,群情激憤,人們紛紛揚言,區塊鏈的春天要來了。隨之監管到來,萬馬齊喑。

如果把區塊鏈這個生態比做一個人的話,那麼這個人就像有點不成熟和偏激的孩子。

但反過來想,如果區塊鏈是一個不成熟的孩子,那麼國家的監管算不算是來自家長的管教呢?

作為家長而言,肯定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的。如果這麼想,那麼我覺得,沒必要對現在的行情太過悲觀。

畢竟家長是告訴你做什麼是錯的,而不是要掐死這個孩子。

(注:應被採訪者要求,文中王強、林羽惜、李文、李慧、朱利、楊達、李簡妮均為化名。)

今日話題:

作為區塊鏈從業者的你,回顧整個2019年,會有怎樣的感受?

你的年度關鍵詞是什麼?歡迎來留言區評論互動~

區塊鏈從業者:2019年,我太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