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你心中那個優秀的自己,也許只是一個“幻影”而已

「成長」你心中那個優秀的自己,也許只是一個“幻影”而已

「成長」你心中那個優秀的自己,也許只是一個“幻影”而已

近日,參加今日頭條萌新作者線上培訓,平臺要求學員在一週內撰寫3篇800字以上的文章。在交流群裡,有位學員希望頭條官方組織者,能將自己500字的文章也算入其中,理由是自己的素材最適合寫500字,800字就顯得太多了。500字真的就是最好了嗎?我們自己認為的最好,也許並不一定就是客觀事實。

我對每一位新作者都充滿著敬意,因為大家都在用自己的辛勤付出,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也許由於我們太過自信,致使我們無法認清那個真正的自己。

再看看自己,何嘗又不是和這位學員一樣,陷入自我認知的“壁壘”之中呢?入駐頭條1個多月以來,原本以為自己讀過那麼多的書,懂得了很多的道理,輸出的內容質量一定不差;原本以為自己之前在單位經常參加各種演講和講課比賽,並且屢獲表彰,寫作的水平應該也沒有問題。然而,在寫了20篇文章後,2次申請原創都未通過。

這不得不讓我重新考量自己,你心中那個優秀的自己,真的優秀嗎?你對自己的認識,客觀真實嗎?到底是什麼阻礙了我們對自己進行準確地評價呢?

「成長」你心中那個優秀的自己,也許只是一個“幻影”而已

希臘古城特爾斐的阿波羅神殿上刻有七句名言,其中流傳最廣,影響最深的就是那句“認識你自己”。古希臘的哲學家蘇格拉底也將“認識你自己”作為哲學研究的核心命題。但是,認識你自己,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有句話叫: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的“當局者”,都是別人的“旁觀者”,看待別人的眼光很清晰,但是看待自己時卻很模糊

不能正確客觀地認識自己、評價自己,我們可以稱之為“自我認知壁壘”。它像一堵牆一樣,橫亙在我們的面前,似乎無法突破。躲在“壁壘”之中,我們將無法正視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更無法獲得改進提升的方法,從而限制我們成長的速度。


01 什麼造成了“自我認知壁壘”?

那麼,到底是什麼導致我們無法正確地評價自己、認知自己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①天然的自我保護機制。別人在指出我們身上存在的問題時,心中總是會感到不舒服,甚至還會不屑一顧,認為“我就是這樣的人,愛咋地咋地”。自己的願望沒有達成時,總是首先從外界找理由,而不是先從自身找原因。

從根源上來講,這是人類在長期進化中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為了與惡劣的生存環境作鬥爭,讓自己存活下來,人類不得不對那些不利於自身安全的情況,做出及時的反應。由於基因遺傳的強大,時至今日,我們依然會對那些讓自己不舒服、不自在的情形,做出自我保護的應對。

「成長」你心中那個優秀的自己,也許只是一個“幻影”而已

②過分相信以往的經驗。我們為什麼那麼自信,覺得自己是對的?為什麼認為做好一件事,就有十足的把握呢?皆是源於過往的經驗。比如,之前自己參加單位的演講比賽,稿子就是這樣寫的,而且取得了成績,受到了讚揚,所以天真地以為,只要還是參照之前的寫法,同樣也可以受到讀者的認同。這就是過往的經驗造成的盲目自信。

時代在發展,人們的欣賞水平在提升,讀者的人群也與之前完全不同,內容上更是不盡相同,你憑什麼認為,過去做得優秀的你,今天就一定還能優秀呢?

③缺乏自我修為的歷練。唐太宗李世民面對魏徵的批評,能夠做到從諫如流;明武宗朱厚照看完大臣對自己的評價,卻非要去擰掉別人的腦袋。這就是個人修為的差異。每個人都喜歡聽順耳之言,都想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讚揚,唯有頭腦清醒的人,才會懂得“良藥苦口利於病”的道理。如果自身的修為不夠,則往往會閉塞言路,陷入自我狹隘的認知循環中。

「成長」你心中那個優秀的自己,也許只是一個“幻影”而已


2、如何破除“自我認知壁壘”?

破除“自我認知壁壘”,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修煉。

①鍛鍊自省能力。孔子講:吾日三省吾身。自省的能力是突破“自我認知壁壘”的關鍵所在。我們可以通過兩種方法提升自省能力。

第一種方法:寫日記。把寫日記當作是與心靈對話的機會,可以在一日結束時寫,也可以早上起來寫。分析自己一日的成敗得失,反觀言談舉止是否得體,剔除內心的私慾雜念,把心靈打磨的晶瑩通透。

第二種方法:冥想。寧靜方可致遠。微軟總裁比爾.蓋茨每年都會給自己放兩週的假,去一個安靜的地方“閉關”;印度總理莫迪今年大選前,在一座山洞中冥想17個小時。冥想,是幫助我們實現心靜的最好方法,有助於你發現那個真實的自我。

「成長」你心中那個優秀的自己,也許只是一個“幻影”而已

②培養開放心態。盲目自大者,往往都是無知者,心中只有那個屬於自己的小世界。通過多讀書、多思考,不斷地擴展自己的認知邊界。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差距,不再故步自封、不再夜郎自大,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更加開放的心態,會讓我們看到外面更大的世界,形成自信、包容的品格。與別人多交流,多溝通,嘗試著從不同的視角思考問題。甚至在必要的時候摔幾次跤,吃幾次虧,也都有助於我們加快探索自我的步伐。

③建立反饋機制。“刻意練習”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就是及時反饋。通過反饋,我們可以很快知道自己練習技能的問題所在,找到改進的方法,讓自己快速提升。

【刻意練習】這個概念是由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心理學家K.Anders.Ericsson提出,他認為:天才源於“正確的練習”。不論在什麼行業和領域,提高技能和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則,他將這種通用方法命名為“刻意練習”。

要想正確的認知自己,我們也要建立反饋機制,利用別人的視角獲得對自己客觀的評價。曾國藩30歲立志做聖人,他將對自己的要求寫在日記中,抄送給自己的親戚朋友,讓別人來監督自己。一方面是對自己的激勵和鞭策,讓自己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另一方面也可以實時獲得外界的反饋,讓自己在修煉之路上不斷精進。

「成長」你心中那個優秀的自己,也許只是一個“幻影”而已


3、破除“自我認知壁壘”後,如何快速精進?

對自己有了客觀準確地評價之後,就要立足實際,採取更好的成長策略。

①發揮自己的真正優勢。每個人都有自己與眾不同之處,各有優勢所在。我們需要做的是將自己的優勢得以真正的發揮,而不是費盡心力去補齊自己的短板。如果你不善於寫作,從來都沒有寫過幾篇像樣的文章,但是在鏡頭面前,你卻可以侃侃而談。這樣你就沒有必要偏去發表文章,完全可以通過拍攝視頻,獲得更好的影響效果。

在我們不善長的領域,早已有人已經走的很遠,如想追趕,不是不可能,那樣我們也許要付出超過別人十倍的努力。然而,事實往往是:比我們優秀的人,卻比我們更加努力。因此,找準優勢,發揮優勢,才是我們實現“彎道超車”的聰明選擇。

②尋找最佳的成長路徑。在寫作方面,我們以前也許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基礎,但是面對新媒體這樣的一個新領域,原有的經驗和套路也許並不再適合,我們必須尋找新的成長路徑,將自己潛在的優勢與新領域實現更好的融合。

保持謙虛的姿態,懷有“空杯”的心態,將自己當作一個小學生一樣,認認真真學習培訓的課程,完成預留的作業;閱讀新媒體前輩們的經驗總結;分析精品文章的寫作特點。當你不再以那個 “曾經優秀的你”自居時,“優秀”才會真正向你走來。

「成長」你心中那個優秀的自己,也許只是一個“幻影”而已

③打造“思考-踐行”的良性循環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沒有人可以讓自己的每一步,都做到100%的正確。經過深入的思考後,就要把思考的成果在實踐中運用。比如,學習完寫作的選題後,就要思考選題的原則,按照要求付諸於實踐,寫成文章,贏得反饋。而後不斷地調整,不斷地改進,最終形成進步的良性循環。

“小步快跑,大膽試錯,快速迭代”,是我們在這個快速發展變化的時代裡,最好的精進策略。

只有突破自我認知的壁壘,我們才會看到一個清晰透亮而真實的自我。通過不斷的歷練,具備更加寬廣的胸懷,更加深刻的自省能力,更加真誠地聽取別人的意見。這樣一來,我們才能破除心中那個優秀的“幻影”,打造一個真正優秀的強大自我。

「成長」你心中那個優秀的自己,也許只是一個“幻影”而已

【文章小結】

不能正確客觀地認識自己、評價自己,我們可以稱之為“自我認知壁壘”。

1、形成“自我認知壁壘”的三種原因:①天然的自我保護機制;②過分相信以往的經驗;③缺乏自我修為的歷練。

2、破除“自我認知壁壘”的三種方法:①鍛鍊自省能力;②培養開放心態;③建立反饋機制。

3、破除“自我認知壁壘”後的精進策略:①發揮自己的真正優勢;②尋找最佳的成長路徑;③打造“思考-踐行”的良性循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