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輝超市要賣藥了!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近日,永輝超市的運營主體永輝超市股份有限公司發生經營範圍變更,新增:西藥銷售

(不含獸藥,不含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中藥銷售(不含獸藥,不含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網上貿易代理,互聯網零售,信息服務業務,互聯網接入服務業務,互聯網數據中心業務,在線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業務等。


永輝超市要賣藥了!

永輝超市要賣藥了!

永輝超市要賣藥了!


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零售行業受到巨大沖擊,但醫藥電商迎來快速發展,O2O業務表現尤其突出。永輝超市此次經營範圍變更的時間點如此巧合,我們是否可以大膽猜測,永輝超市是否要開始大手筆佈局其在藥品零售領域的O2O業務?

醫藥O2O市場潛力初顯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深入以及智能手機的進一步普及,醫藥電商迎來更多發展機遇。雖然我國醫藥電商已有了一定的發展,但受限於消費者購物習慣、電商發展不夠成熟、藥品特殊性等因素,網購藥品的佔比相對較小。數據顯示,過去幾年,我國藥品網購的佔比雖然保持增長,但比重均低於10%。

但隨著新冠疫情的爆發,“宅經濟”卻意外促進了醫藥電商發展,O2O等模式非常容易被更多消費者接受,可以預見的是,2020年通過網購這個渠道購買藥品的佔比將創新高。

此前,大家都知道醫藥電商市場前景廣闊,各家也在紛紛佈局,但受限於各種因素,增長有,前景有,但其發展速度和燒錢程度可能讓很多經營的望而卻步。今年,受現實限制、需求增長等因素利好,醫藥O2O市場潛力初顯,展現出一派光明的發展景象。

藥品消費的本質是信任

方便、快捷是醫藥O2O贏得關注和好評的關鍵。因為對於病中急於用藥的人來說,及時服務不僅能為他們減輕病痛,還能帶來一點安慰。

通常來說,藥品作為一種低頻剛需的商品,顧客的用藥需求和購買行為一般會相吻合。此外,藥品零售市場和其他的零售有很大不同,相比吃喝玩樂類,藥品作為特殊商品對顧客的意義也不同。顧客買藥是為了治病,他們最希望的還是能夠藥到病除,因此藥品質量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

不過話說回來,相比於去醫院或去藥店買藥,顧客為什麼要選擇網上購藥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相比於到藥店購藥所能享受到的專業服務,顧客選擇網上購藥會足夠謹慎,此時他們會努力瞭解更多的專業知識,選擇自己足夠信賴和了解的產品,選擇自己足夠信任的購買平臺,也更在乎配送的安全性和專業性。

反過來思考,為什麼我們會更信任一些百年老店、大品牌?為什麼連鎖藥店的信任度高於單體藥店?為什麼醫藥O2O在醫藥電商中獨領風騷?其實,這些問題都指向藥品消費本質——信任,對平臺及藥品的信任。這也是為什麼一些醫藥品牌和藥店品牌要建設和維護的原因,品牌不僅是美譽度和聲譽度的體現,更是藥品品質的保障,也是無聲告訴顧客“我這裡的都是放心藥”。

入局醫藥O2O

有人說,從商品零售,到餐飲、服務上門,到專業垂直的送藥上門,這是互聯網+時代遲早會發生的事。相比其他行業,藥品零售的進入門檻相對較高,永輝超市此次的經營範圍變更,更像是一次順勢而為的戰略切入。

2018年10月19日,北京市印發《關於進一步促進便利店發展的若干措施》,推出19條措施,其中明確提到“連鎖便利店可按有關標準申請零售經營乙類非處方藥”。這個政策再次讓便利店、超市賣藥迴歸大眾視野,讓大眾也知道賣藥不再是藥店、診所、醫院的特權,隨後,北京京客隆、屈臣氏、物美、蘇寧、中石化易捷便利店等相繼入局,分割醫藥市場紅利。永輝超市作為後跟進者,有了更多的經驗可以借鑑。


永輝超市要賣藥了!


到便利店買藥,消費者需要有一個認知、熟悉和接受的過程。而疫情時期,大家的很多消費習慣和行為發生了較大改變,此時的洞悉、佈局新市場看起來是一個好時機。從永輝超市新增的西藥銷售、中藥銷售(不含獸藥,不含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以及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來看,永輝超市似乎是在佈局其醫藥O2O業務,藉助本身的品牌優勢和顧客信任度,拓展其零售範圍及服務,向醫藥行業滲透,完成商業維度上的升級。

藥店喜歡賣日化產品,便利店青睞賣藥。這種“相互滲透”其實也是消費者的一種便利需求,尤其常用藥、非處方藥具有一定的家庭剛需性質,臨時頭疼腦熱的,大家都希望下樓就能買到藥。而且現在很多年輕人,吃飯經常叫外賣,買藥也經常叫外賣,O2O模式滿足了他們更多的消費需求,而永輝超市以後或許可以一站式滿足這類人群的需要。

隨著互聯網+醫藥健康時代的到來,在消費需求的驅動下,醫藥零售行業將迎來更多發展機遇。此時的邁出一小步,也許就是將來的一大步領先,誰知道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