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即將消失的世界遺產,如何保護和傳承我們的方言?

上週末,坐一對年輕母子的車到鄉下參與活動,車上孩子用一口標準的客家話與母親交流。我驚訝的對那位母親說“你孩子的客家話說的很標準,如今很少孩子會說家鄉的方言了”。那母親說平時孩子由爺爺奶奶照顧,老人家不會說普通話,所以日常孩子就習慣了用客家話交流,……

那即將消失的世界遺產,如何保護和傳承我們的方言?

就方言這個話題,我們聊了起來。那母親說,在有些地方小孩子由老人家照顧,而老人家只會說家鄉話,當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不會說普通話,所以在幼兒園受到了嘲笑,這對孩子的心理、以及以後性格的形成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我說,剛出來工作的時候,每當自己帶著很濃的鄉音聊天或交流的時候,身邊的人就會模仿或嘲笑,慢慢的變得膽怯,不敢再開口說話,怕一說又引起了傍人的嘲笑。沒想到那母親與我有同樣的感想,試想連成人都難以面對的問題,更何況一個孩子?

那即將消失的世界遺產,如何保護和傳承我們的方言?

那時因為受到嘲笑而討厭與家鄉的一切。為儘快適應流入地的社會文化,我順著潮流在繁華的大都市裡漸漸淹沒了,我會刻意冷落、遺忘家鄉的方言,覺得家鄉的方言、風俗習慣顯得很俗氣……。

這幾年從西一直往北走,感受著鄉士文化的差異,同時鄉愁也越來越濃。此刻才明白方言,是鄉土文化的重要載體。想起語言學家劉半農曾說過,方言是一種“地域的神味”。它富有特色的表達,往往與一個地方的風俗、文化等相互融合,是鄉土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那即將消失的世界遺產,如何保護和傳承我們的方言?

如今在全球文化的浪潮中,世界各地的人類社會正在變得越來越相似。我們使用同樣的科技產品,追求同樣的時尚,採取同樣的生活方式,將來甚至還有可能說同樣的語言。而我們這一代人該如何保護、傳承好方言?如何讓這一承載著群體鄉愁的文化記憶不致在時間的沖刷中消失、埋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