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教學法”,只是一個膚淺的童話而已!

在教育界,“快樂教學法”的研究興起已久。專家和信奉者以宣傳、研究、推廣“快樂教學”為己任,大有在學校掀起一片“快樂教學熱潮”的趨勢。一時間“快樂教學”大行其道,傳統教學被批得體無完膚。

專家們甚至預言,在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快樂教學”必將代替傳統的那種枯燥、呆板的教學模式,並說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

但在一陣熱鬧過後,冷靜下來,我們理性的看待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過程,不難發現,“快樂教學法”只是一個膚淺的童話而已,它終究無法撼動傳統以講授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快樂教學法”,只是一個膚淺的童話而已!

一遍一遍的重複,就是誦讀和背記的手段

什麼是“快樂教學”?我們來看看百度詞條的解釋:

教師通過剪接、粘合、濃縮、擴充等手法實現書本內容的進一步生活化,並用遊戲、娛樂、趣味語言、動作手勢、示範表演、簡筆畫等形式,為學生創設自由的意境、舒適的心境、愉快輕鬆的氣氛,輔之以多媒體教學手段,使學生飽嘗愉快的感情體驗,從而樂於學、樂於練、樂於記憶。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課堂活動的效率。

再回歸到我們的課堂教學過程,不管是文科性質的學科,還是理科性質的學科,快樂教學的這些所謂的“手段”,其實只佔課堂教學極少的時間和環節,大部分知識的學習和傳授,其實還是通過老師的教學語言進行講授的。就是說,在一個標榜“快樂教學”的課堂上,那些實質性的知識,其實都是通過傳統的講授訓練模式才完成的。你有看見過一堂課熱熱鬧鬧到最後,學生就把就把知識牢固的掌握的嗎?

“快樂教學法”,只是一個膚淺的童話而已!

一道到習題,需要細心冷靜的思考

其實,如果按照學生學齡段特點,“快樂課堂”只存在在幼兒教學和小學低段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幼兒的啟蒙教學,就是帶著孩子游戲、玩耍,所謂“快樂的童年”就是這個時候。即使在小學的低段的識字教學,也無法在課堂上全部進行“快樂活動”。那些寫字訓練一遍又一遍、教師教讀一遍又一遍的教學活動,有多少是在“快樂的活動中”完成的呢?如果說快樂的話,那也只是學生的學習體驗,而這種體驗,會是老師“教”出來的麼?

而隨著學生年齡段的增加,特別是到了初中,甚至是高中,你如果還把一堂課搞得熱熱鬧鬧如同茶話會,估計一定會被學生轟下講臺的。學段越高,知識就越複雜,頭緒就越多,比如初中、高中的數理化,就越需要學生有理性的理解與思考。學生在課堂上除了要聽老師的分析講解,還需要冷靜的思考,這個邏輯思維過程,它一定不是在所謂“快樂遊戲活動中”中能夠完成得了的,而是在老師使用傳統的講授、分析,並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才完成的。而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所謂的“快樂教學”的那些手段基本無用武之地。

“快樂教學法”,只是一個膚淺的童話而已!

老師在黑板上的演練,需要仔細領悟

所以,斷言“快樂教學”必將代替傳統教學的那種枯燥、呆板的教學模式的說法,無疑是痴人說夢。

“快樂教學法”,只是低齡兒童活動學習過程的代名詞,只是高齡段教與學的一種輔助手段,或者是我們提倡的老師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該保持的一種心境,給它冠之以“教學法”的稱呼,很顯然是一個不夠準確和嚴謹的概念。

“快樂教學”,終究只是一個膚淺的童話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