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我用忠誠祝福您】“新兵”淬鍊,紅色基因代代賡續!

【祖國,我用忠誠祝福您】“新兵”淬鍊,紅色基因代代賡續!

【祖國,我用忠誠祝福您】“新兵”淬鍊,紅色基因代代賡續!

中國青年網黃岡10月23日電(記者 楊維瓊)湖北黃岡,一片神奇的熱土,是三支紅軍主力的誕生地、卾豫皖革命根據地,也是黃麻起義策源地和中原突圍主戰場。駐守在這裡的黃岡支隊,是紅色基因的天然賡續者、堅定守望者和忠誠踐行者。近日,“祖國,我用忠誠祝福您”網絡新媒體主題宣傳活動記者團走進黃岡支隊,探尋紅色基因在這裡賡續綿延的秘密。

【祖国,我用忠诚祝福您】“新兵”淬炼,红色基因代代赓续!

“祖國,我用忠誠祝福您”湖北黃岡站合影。黃岡支隊供圖

“穿上這身軍裝,就要做軍人該做的事”

關鍵時刻豁得出去,是紅色基因給士兵們植入的一種可貴品格。

2016年7月2日凌晨兩點,時任湖北黃岡勤務中隊網絡維護員趙成武所在中隊接到了緊急出發任務。來不及問清楚要去哪裡,趙成武憑著軍人本能,完成了下床、穿衣、背挎包一系列動作。等反應過來,他已經坐在車上,準備出發了。

一個小時的車程過後,趙成武所在中隊就趕到了浠水望天湖。原來,這次的緊急任務是進行抗洪搶險。“那時候洪水距離地面僅半米,很快就要淹沒堤壩了。”看到眼前的景象,趙成武馬上和戰友們一起投入搬運沙袋、木頭和打木樁等構築子堤的工作中。

“我那會兒還是新兵,體力也不行,幹一會兒就很累。”但是看著揮汗如雨的戰友們,趙成武咬牙繼續搬運沙袋。三天下來,他一共搬運了200餘個沙袋,這可以構築起一條長達20米的堤壩。

【祖国,我用忠诚祝福您】“新兵”淬炼,红色基因代代赓续!

凌晨,武警官兵在搬運沙袋。黃岡支隊供圖

暴雨之後是炎炎烈日,汙水混合著碎石、泥沙和蟲子從上游流下來,有很多小蟲子還爬進了趙成武的身體,他的手臂上一度出現了嚴重過敏的跡象。再加上驕陽的暴曬和汗水蜇蝕,他不得不用手抓撓奇癢難忍的感染處。

長時間的抓撓和體力勞動,加上身上的救生衣又熱又悶,他身體的部分感染處已經血肉模糊,局部甚至有皮膚脫落的現象。醫務人員勸他休息,他卻說:“老百姓都在看著我們呢,穿上這身軍裝,代表的就是部隊的形象,我不能因為一個人的身體病痛影響到我們部隊的形象!”

在本次任務中,和趙成武一樣的戰士還有很多。黃岡支隊官兵連續奮戰近30個晝夜,轉戰全市10個縣市區,轉移群眾4900餘人,搬運沙包11萬多個,參加大小戰鬥45場,被武警部隊表彰為“抗洪搶險先進集體”。

【祖国,我用忠诚祝福您】“新兵”淬炼,红色基因代代赓续!

頂著烈日,戰士們在不停地搬運沙袋。黃岡支隊供圖

趙成武告訴記者,這不僅僅是一次任務,更是自己成長為一名軍人的一次歷練。返程時,當地的老百姓不停地往戰士們的車上扔饅頭,“老百姓們這麼做,我都忍不住哭了。”趙成武說,“通過這次抗洪搶險,我真的感受到了什麼是‘兵愛民,民擁軍’。”

“要讓官兵吃得開心,吃出虎氣血性,吃出戰鬥力”

“你問我什麼是戰士的生活,我送你一枚小彈殼,它曾經歷過風雨的洗禮,也曾唱響過一支讚歌……”一邊唱著歌一邊等著開飯,紅安中隊的戰士們早已被香味勾起了饞蟲,他們都在想,“這老劉又給我們做什麼了,這麼香!”

【祖国,我用忠诚祝福您】“新兵”淬炼,红色基因代代赓续!

劉松濤在炒菜。中國青年網記者 楊維瓊 攝

戰士們口中的“老劉”,就是紅安中隊的“火頭軍”劉松濤。入伍8年來,他一直堅持“做好每一道菜,讓官兵吃飽吃好,吃出戰鬥力”。

為了讓“眾口難調變成人人滿意”,最初那三年,他每天拉著老炊事班長,沒日沒夜地請教烹飪大鍋飯的火候、調味、配菜、時間,還購買了《營養搭配》《家常菜100例》《麵點大全》等30餘本書籍來研究小鍋菜的色香味品質。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光學習筆記他就有厚厚的兩本。戰友們笑著說,他已經陷入了“痴迷”狀態,就連探親休假這樣寶貴的時間,他都先後6次到地方酒店拜師學藝。

於是,獅子頭、東坡肉、剁椒魚頭、熱乾麵、胡辣湯等菜品都被劉松濤搬上了戰士們的餐桌。

當官兵們對菜品樣式的要求越來越高、口味越來越刁鑽時,他又自費購買雕刻刀、擺盤雕花書籍,利用節假日外出,到駐地各大小酒店,學習大廚的雕花技藝和擺盤藝術,堅持千方百計為官兵調口味,早餐做到一個星期不重樣,中晚餐做到一天不重樣。

【祖国,我用忠诚祝福您】“新兵”淬炼,红色基因代代赓续!

劉松濤的菜品。本人供圖

每有誤餐的同志,他總是把飯菜熱好給他們吃;每逢戰友生病,他也是根據其病情禁忌,做好病號飯送到床前;每到節假日,他總是根據同志們的意見建議,一遍又一遍修改食譜……最令人感動的是,每當戰友生日,他總是提前一天從官兵生日欄上偷偷記住,晚上做好一碗熱氣騰騰的“長壽麵”端到戰友面前……

轉眼間,八年過去了,曾經的小劉已經成了劉班長,可他手裡的大勺卻握得更穩。他讓我們相信,鍋碗瓢盆不是小事,三尺灶臺也是戰場,小小的炊事臺也能戰歌齊鳴。把飯菜燒好,讓戰士吃好,這是他的要求,也是他自己的強軍戰歌。

部隊野營拉練到哪裡,紅色教育就搞到哪裡

“在紅色的大別山區,部隊野營拉練到哪裡,紅色教育就搞到哪裡。”據武警黃岡支隊政委黎本軍介紹,吃碗紅米飯、喝口南瓜湯、聽一段英雄戰鬥史,已成為官兵傳承紅色基因的有效途徑。

漫步在黃岡支隊所屬中隊營區,隨處可見將軍林、群英譜、忠誠石,每個中隊都有1至2名紅色故事講解員,官兵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紅色薰陶。

“黃岡支隊前身,是1927年參加黃麻起義的民兵手槍隊。”黎本軍告訴記者,他們高度重視部隊的歷史傳承,新兵下隊、新幹部到隊記住的第一句話就是“一要三不要、一圖兩不圖”的黃岡精神,組織的第一次活動就是到革命烈士陵園參觀,發的第一本書是《紅色故事集》,教唱的第一首歌是《八月桂花遍地開》……紅色文化浸染,潤物無聲。

【祖国,我用忠诚祝福您】“新兵”淬炼,红色基因代代赓续!

新兵們進行紅色主題教育。黃岡支隊供圖

“我們這次拉練去了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陵園、陳潭秋故居、李四光紀念館……一趟下來,去了十個教育基地,比我以前在學校讀書四年去的紅色教育基地還多。”大學生新兵杜昊鵬在一次野營拉練後的體會交流中興奮地說。

紅色傳統與新時代同頻共振,精神的力量才能直抵心靈深處。

深受紅色文化浸染的官兵們還不斷被激發出創作的熱情,他們用微課堂、微電影、微動漫等載體,創演大型歌舞劇《紅》、歌伴舞《映山紅》,編排革命歷史短劇《三把米》,給紅色故事注入時代元素,紅色基因就像這座大山展現出的蓬勃生機一樣,代代傳承,生生不息。

【祖国,我用忠诚祝福您】“新兵”淬炼,红色基因代代赓续!

持續關注

| 總監製:秦 嶺

| 監 制:祖 欣

| 主 編:張大偉 田甲申

| 編 輯:曹 凱

| 校 對:陳治宇 朱源芳

| 郵 箱:[email protected]

【祖国,我用忠诚祝福您】“新兵”淬炼,红色基因代代赓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