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西遊記》比《封神演義》受歡迎?是角色設計得更精煉嗎?

從表面上看《西遊記》主角就是唐僧師徒眾人,而《封神演義》依託戰爭作為背景,無疑更為宏大。不過,《西遊記》位列四大名著之中,而《封神演義》卻未得到如此殊榮。其中,原因可能很多,這裡,咱們就角色人物的塑造角度,來進行分析。

是戰爭中的人物設定過於弘大嗎?

相反,《封神演義》的人物格局,相對《西遊記》,“小”了很多。

儘管筆者不否認,《封神演義》本身也是一部不錯的小說,也可以算作是名著,但和同為神話傳說作為背景的《西遊記》相比,還是很有些不足的,這些不足,也包括了人物設計。

小說的“人物觀”是這個問題提出的特有詞彙,而筆者對於小說的人物設定,將其劃分為整體的人物關係與具體的人物刻畫。

一、主線人物的塑造

人物個性鮮明的《西遊記》

為啥《西遊記》比《封神演義》受歡迎?是角色設計得更精煉嗎?

都是描寫神話故事,但《西遊記》的人物,有血有肉,是真正的活靈活現的人物。這包括了(不限於):

1、孫悟空的求知、叛逆、對唐僧的感恩;

2、唐僧早期對妖魔鬼怪的認知不足,而中間出現過試圖對孫悟空等人的法術的極端依賴(誰來馱我過河?)以及最後越來越淡然的心態;

3、豬八戒對家庭的依戀,逐步轉換為以取經團隊為家,在隊伍中發揮出“家庭組織”能力;

4、沙和尚盡心盡責的貼身侍衛……

看《西遊記》,彷彿可以見到師徒眾人在嬉笑閒談中,像過日子一樣,一步一步地向目的地推進。這種“步步為營”的操作,真實、貼切。

人物牽強做作的《封神演義》

為啥《西遊記》比《封神演義》受歡迎?是角色設計得更精煉嗎?

而在《封神演義》中,人物的性格相對片面單一。很多人物角色,給人的感覺是為了“封神”而刻意的犧牲掉。典型代表就是十絕陣,每一陣,非要先來一個普通的人類大將做炮灰,然後再由闡教金仙出面將其破除,這種操作,斧鑿痕跡過於明顯了。

準備伐紂,文王武王截然不同的態度,“愚忠”和“英武”的衝突如何解決,情節顯得突兀。

為啥《西遊記》比《封神演義》受歡迎?是角色設計得更精煉嗎?

面對不同場景,姜子牙的描寫過於單一。相對於《西遊記》,《封神演義》中的姜子牙甚至給筆者一種“殭屍臉”角色的錯覺。

實話實說,筆者一直後悔當初自己是先讀了《西遊記》,然後才讀的《封神演義》。試想,如果兩部書的閱讀順序顛倒一下,閱讀體驗無疑會更好。

二、周邊人物配備陣容

《西遊記》——各路高手層出不窮

為啥《西遊記》比《封神演義》受歡迎?是角色設計得更精煉嗎?

在《西遊記》中,小說依照同時期社會的實際官僚體系,構建了神仙中的官僚等級。

而相對於單純的官僚體系結構,《西遊記》又為之添加了“學派”、“宗派”中的“大長老”角色——太上老君,這位可是先後兩次明著提到過“化胡為佛”的典故的。

進一步,有添加了真武大帝等地方武裝力量形式的神靈(突出在黃眉怪事件中登場)。

在官僚正統的神仙體制的同時,又添加了海上三星、赤腳大仙一類的類似於社會中的隱士一類的角色……

——而這一切,僅僅是天庭勢力的代表。

同時,還有:

為啥《西遊記》比《封神演義》受歡迎?是角色設計得更精煉嗎?

以鎮元子個人為代表的地仙方陣;

以各路山神土地為代表的鬼仙方陣;

僅僅提到了如來、觀音、黎山老母等少數幾位,在最後以報菜名形式逐個點明的佛家方陣……

可以說,《西遊記》的神話世界,可謂層巒疊嶂,讓人一眼望不透。

《封神演義》——正邪兩方都有數,沒懸念

為啥《西遊記》比《封神演義》受歡迎?是角色設計得更精煉嗎?

在《封神演義》中,截教為代表的待封神隊伍,是封神榜都明確標明瞭名姓的,這種幾近於嚴苛的“宿命論”的故事展開方式直接影響了情節的曲折性。

而正方代表,更是單一,十二金仙,加上少數幾個數得出名號的支持人物(元始天尊、太上老君、菩提道人、接引道人、……)作為大後臺背景,這一排人物,說白了,就是釋、道兩家,加上一些散仙,這個背景力量可以說,瞄上兩眼,就已經可以讓讀者爛熟於心了。

為啥《西遊記》比《封神演義》受歡迎?是角色設計得更精煉嗎?

於是,在閱讀《封神演義》中,我們總會覺得,哦,出現這個情況,嗯,在某某大仙出場了!最為典型的,就是每當遇見無法被斬殺的妖怪,陸壓道人肯定會在第一時間拿著寶貝飛刀即是感到……(好呆萌的情節設定)

筆者甚至一度有一種邪惡的感覺,如果,《封神演義》中一位了不起的金仙在戰場上犧牲,可能,這樣的設定反而會使整部書更為精彩。(黃飛虎的分量還是不夠啊)。

三、終極boss的氣度

《西遊記》大器、看不透

為啥《西遊記》比《封神演義》受歡迎?是角色設計得更精煉嗎?

《西遊記》塑造了不同層面的神仙(如來說了,分成“天、地、神、人、鬼”,而太白金星說了,“有九竅者皆可成仙”)。

佛家老大,如來出手,一巴掌把主角光環拍散,主角秒變羈押犯;

地仙老大,鎮元子出手,一袖子把孫悟空眾人團滅,一網打盡;

神仙老大,玉皇大帝,抱歉,這位根本沒親自動手;

鬼仙老大,地藏菩薩,又一個神秘角色;

人族老大,唐太宗算是一個?呵呵,人家可不是修仙的,人族的“仙”的代表,根本就沒登場!

把整體的構成明確的告訴你了,但具體的角色,點到即止,惜墨如金,這就是人物佈局的含蓄,而含蓄中,同時又飽含張力。

《封神演義》莫名其妙的會下毒的高手

為啥《西遊記》比《封神演義》受歡迎?是角色設計得更精煉嗎?

本來,最後出面的“鴻鈞道人”有著一定的令人眼前一亮的感受的。

然而,這個角色出場的太突然,之前沒有任何的鋪墊,之後沒有任何的回應,完全就是 突然石頭縫裡蹦出來的感覺——不是說像孫悟空那樣的情節,而是僅僅說這種莫名其妙的感覺。

就蹦出來這麼一個神秘高手,突兀一點作為讀者我們也就忍了,而這位出場之後的行為,更是令人匪夷所思:竟然是給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沒人一個毒藥,用這個毒藥來威脅,說以後如果再不團結,就嗝屁……

這是道家的開山老祖的氣度?

怎麼感覺這《封神演義》中的道家像是任我行之流開創的……

綜上

雖然也算得上是名著,也是情節比較吸引人的小說作品,但和《西遊記》相比,《封神演義》對於角色的人設,差得不是一點半點啊。

一個榮登四大名著之榜,一個落選,是有道理的。



一起讀書,一起思考,一起探討,一起領略文化的樂趣。

我是縱侃天下,期待並歡迎您的關注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