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緯度、時差知識整理(理解與應用)

經緯度是經度與緯度的合稱組成一個座標系統,稱為地理座標系統,它是一種利用三度空間的球面來定義地球上的空間的球面座標系統,能夠標示地球上的任何一個位置。初一的同學在學地理這門課的時候,一上來很快就會學到經緯度這個概念。的確,這個概念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懂,特別是在地理考試做題的時候,看到各式各樣考方位、考經緯度的題目,馬上就會蒙圈。的確,我在初一學到這個知識點的時候也覺得有一點難度,但是隻要掌握了經緯度知識的核心要點,你便能在經緯度的題目裡面叱吒風雲。希望我的這篇文章可以幫助到一部分的初中生,或者是想要了解地理知識的人們,對於經緯度這個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在這一篇文章裡面,對於知識的概念不會再很詳細的敘述,更多的是對於知識的理解與運用(之前一位初一的同學告訴我自己在做題的時候比較蒙圈,所以專門為ta出一篇文章)

經緯度(Coordinates)是什麼?

經緯度、時差知識整理(理解與應用)

經緯度是經度與緯度的合稱組成一個座標系統,稱為地理座標系統,它是一種利用三度空間的球面來定義地球上的空間的球面座標系統,能夠標示地球上的任何一個位置。請原諒我把文章開頭的概念複製了一邊,但是這就是經緯度最好的解釋。

這是一張經緯度的簡圖,可以看到地球上縱橫的,叫做經緯網。

經緯度、時差知識整理(理解與應用)

那麼在研究地球方位的時候,我們會用到哪幾個概念呢?

地球是繞著一個軸轉動的,這個軸叫做地軸。地軸是人們假想的一根軸,可以用來研究很多的地理學問題。地軸與地球的表面相交的地方,是地球的兩極——南極和北極。而經線和緯線就是我們研究地球上的任何事物的方位的時候,會用到的專業語言。很多同學會搞不清楚經線和緯線,記住一個口訣:豎經橫緯。

經度、經線、時差和時區(Longitude、Time difference and time zone)

在地球儀上,豎的一條條線就是經度。在全球地圖裡面,有的時候可能以15°或者20°為一個間隔。經度常常決定一個國家的時間與晝夜交替,因為不同經度的地區太陽照射的先後順序也不同,所以導致了時差。時差的題目在初一的地理考試中也經常會出現,而且還是一個熱門題目。講到時差就不得不講到時區。大家先記住幾個重要地點的時區,具體的時區表可以找尋地理圖冊。

經緯度、時差知識整理(理解與應用)

在這一張全球時區表裡,你會發現每一個時區的劃分並不是一條直線劃下來的,而是存在許多彎彎曲曲。因為有一些國家跨越好幾個時區,但是又不希望自己的國家擁有多個時間,所以就統一規定時間,比如中國,都是使用北京時間。在這裡,我給大家列舉幾個常要考到的大城市的時區。上海、北京:東八區。紐約:西五區。舊金山:西八區。莫斯科:東三區。東京:東九區。巴黎:0時區。曼谷:東七區。計算時差,記住一個口訣:異加同減(相鄰兩個時區,時間相差一小時,相隔幾個時區,時區就差幾個小時。同時區用減法,不同時區用加法)

比如說:東八區和東六區相差幾個小時?(相同時區用減法)

解答:8-6=2 2個小時

東七區和西八區相差幾個小時?(不同時區用加法)

解答:7+8=15 15個小時

上面的幾道題目會為接下來更復雜的題目奠定基礎。

接下來給大家一道題目:已知北京時間(東八區)為2020年4月8日06:25,求東十區的時間?西二區的時間?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解答:做這類題目的時候,記得一個口訣:東加西減。(格式可以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改變)

東加西減指的是:所求時間在已知時間的東邊就用加法,在已知時間的西邊用減法。

10-8=2(東八區和東十區相差兩個小時)

06:25+2小時=08:25

所以東十區的時間是2020年4月8日08:25

8+2=10(東八區和西二區相差10個小時)

06:25-10小時=20:25(-1天)

所以西二區的時間是2020年4月7日20:25

講到時差和時區這類問題,需要大家靈活的應用,並且必須得對知識爛熟於心。

經緯度、時差知識整理(理解與應用)

需要大家注意的重要經線:本初子午線、國際日期變更線

注意:以本初子午線為東、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的經線都稱為東經

以本初子午線為西、國際日期變更線為東的經線都稱為西經

緯度,緯線(Latitude)

經緯度、時差知識整理(理解與應用)

經緯度、時差知識整理(理解與應用)

我們通常說的緯度指的是大地緯度。其數值在0至90度之間。位於赤道以北的點的緯度叫北緯,記為N;位於赤道以南的點的緯度稱南緯,記為S。

1.要記住低緯度,中緯度,高緯度的意義,包括這些緯度地區的氣候。低緯度地區氣候炎熱,天氣變化劇烈,生物高大茂盛等。中緯度地區高、低緯度的盛行氣團在這一帶相互交迭,氣旋活動頻繁,季節變化明顯。高緯度地區氣候寒冷,會出現南極冰川,特殊生物等,極晝極夜現象等

2.講到緯線,就要講到南迴歸線和北迴歸線。

迴歸線,是太陽每年在地球上直射來回移動的分界線。南北迴歸線就是南緯和北緯緯度為23°26′的那條緯線(北迴歸線:23°26′N,南迴歸線23°26′S)。南迴歸線是太陽在南半球能夠直射到的最遠位置,大約在南緯23°26′,與緯度線平行。每年冬至日,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的緯度達到最大,此時正是南半球的盛夏,此後太陽直射點逐漸北移,並始終在南緯23°26′附近和北緯23°26′附近的兩個緯度圈之間週而復始地循環移動。因此,把這兩個緯度圈分別稱為北迴歸線和南迴歸線。

南北迴歸線之間是(  )

A、熱帶B、北溫帶

C、南溫帶D、寒帶

選擇:A(熱帶)

3.也會講到赤道

赤道是南北緯線的起點(即零度緯線),是地球上最長的一條緯線。

赤道以北稱( ),赤道以南稱( )

答案:北緯,南緯

4.地球的五帶

經緯度、時差知識整理(理解與應用)

我國大部分處於北溫帶,廣東的雷州半島,臺灣南端,海南島和滇南谷地(雲南南部)處於熱帶。

那麼這些問題都給大家理清楚了,接下來給大家展示幾道綜合題目。

1.


經緯度、時差知識整理(理解與應用)


第二個和第四個的概念是錯誤的,所以答案為:一三正確,選D

第二個:分開東西兩半球的不是180°經線。

20°W以東到160°E是東半球,20°W以西到160°E是西半球

第四個就不需要多講了,考慮球面

2.

這道題非常綜合,要考慮很多。


經緯度、時差知識整理(理解與應用)


第一個條件:該點以東為西半球,以西為東半球。之前講過20°W以東到160°E是東半球,20°W以西到160°E是西半球。180°經線的左邊是東經,右邊是西經。所以要選定位於180°經線左邊的東經160°上的點。再看第二個條件,該點以北為高緯度,以南為中緯度。高緯度和中緯度的分界線南北緯60度。不用說,就是d點。

所以選D

3.

這是一道綜合題,在試卷的末尾容易遇到這類大題。


經緯度、時差知識整理(理解與應用)


(1)可以不難看出,甲位於(60°S,170°W) 丙位於(70°S,170°E)

(2)東半球在東經160°的右邊。只有乙和丁在東半球。高緯度的分界是60°W或者60°N,只有丙和丁在高緯度地區位於。寒帶的也是丙和丁。甲和乙位於溫帶也不需要解釋。

(3)方位的題目容易出現混淆。甲在170°W,乙在150°E。而且要看好對象“乙”,所以甲在乙的正東面。丙在甲的南面,又位於甲的南面,所以是西南。至於第三空和第四空,基本上不考,大家只要瞭解一下就可以了。答案:先往西南,再向正西,後往西北、小於。

(4)這可能是一個地理和數學結合的問題,可以連接丙乙和丙丁。

經緯度、時差知識整理(理解與應用)

這也是一道拓展題目,可以用到初二學的兩點之間的距離公式,建立座標求出兩段線段的長度。當然初一的同學就不要煩惱了。這道題的答案是小於。

今天和大家仔細的探討了經緯度所有類型的題目。也許可能我有一些題目還是沒有涉及,也請大家諒解。如果大家發現我的文章裡面有什麼問題,歡迎評論區指出,或者私信給我都可以,感謝大家的支持。希望大家都能學好地理這門課,即使是副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