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項目們集體低迷,漲幅數十倍的Cosmos和ATOM是否值得投資?

毫無疑問,2019年3月剛剛主網上線的Cosmos是個備受關注的明星項目。

但上線以來Cosmos的代幣ATOM的幣價走勢經常是特立獨行的,而且階段性的漲跌起伏相當劇烈。

如果不能對Cosmos項目本身有足夠的瞭解和信心,相信很多持幣者都會非常忐忑,平時也每天都有粉絲留言問我對於ATOM的看法。

像Cosmos這樣,趨勢前景大熱但核心功能仍在實現過程之中的項目,現今的幣價是否合理,怎樣的價格屬於好的投資區間?

針對這些大家關心的話題,小姐姐今天的這篇文章就彙總了一些Cosmos和ATOM近期的發展和動向,以便和大家來一起探討。

Cosmos的簡要介紹

近年來,各類別的區塊鏈項目都經歷了爆發式的增長,但每條不同的區塊鏈像是一座座信息孤島,難以實現相互之間的信息傳輸,這已然成為整個區塊鏈領域需要共同面對的課題。

Cosmos正是定位於解決數據跨鏈問題而誕生的,它是一個獨立並行的區塊鏈網絡系統,系統內的每個區塊鏈都由BFT共識算法提供支持,由此實現了不同區塊鏈之間的跨鏈信息傳遞,因此Cosmos也被稱為“區塊鏈的互聯網”。

明星項目們集體低迷,漲幅數十倍的Cosmos和ATOM是否值得投資?

更通俗點來說,Cosmos希望能把所有的不同的區塊鏈最終鏈接在一起,形成一整套生態系統,實現相互之間的協作和數據傳遞。

例如幣安鏈和幣安的DEX去中心化交易所就是基於Cosmos技術而開發的,這也足以體現Cosmos強勁的技術實力。

Cosmos IBC協議接近發佈

對於 Cosmos 這樣龐大而創新的複雜項目而言,19年3月的主網上線並不意味著開發的完成,而僅僅是拉開了一個序幕。

整個Cosmos項目擁有非常清晰的開發路線圖和鏈上治理架構,在已經過去的兩年中已經完成了包括投票和 Token 代理、「Game of Stakes」和錢包等里程碑節點。

但是直到今天為止,Cosmos 跨鏈實現中最關鍵部分 IBC (即跨鏈通信)協議還未被部署到系統中。而IBC正是整個Cosmos網絡實現跨鏈交易的核心,沒有完成IBC模塊的Cosmos還無法實現真正的跨鏈交易。

明星項目們集體低迷,漲幅數十倍的Cosmos和ATOM是否值得投資?

據相關媒體報道,Cosmos 團隊計劃在今年 11 月的黑客馬拉松活動前發佈跨鏈協議 IBC 的v1 版本,Cosmos Hub 將首先與 IRIS Hub 通過 IBC 協議實現互聯。

瞭解了這些關於IBC的進展,大家一定會感覺到,Cosmos的技術實現顯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各項功能都有待未來一步步地去構建。

同時,僅就幣價而言,整個開發的進展也將會是一個利好不斷被放出的過程。9月初,IBC方面的進展消息也引發了投資的熱情,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ATOM價格在10天內從不到2美元上漲到了3.3美元以上,可見投資市場對Cosmos開發上的進展反饋非常敏感。

ATOM於Cosmos中的作用

ATOM是Cosmos中最重要的一種代幣,大家平時所談論的Cosmos價格也就是指的ATOM幣價。大家平時稱ATOM為“阿童木”,跌的煩心時候也會叫它“馬桶木”。

Cosmos希望打造一個由多個樞紐(Hub)組成的萬鏈互聯的區塊鏈宇宙。

眾多的Hub當然也一定是有優先級之分的,在它們之中,「Cosmos Hub」將是整個Cosmos生態中的第一個也是最為重要的一個樞紐,

我們也可以把「Cosmos Hub」簡單理解為是Cosmos整個體系運行的核心,而ATOM就是這個核心樞紐的原生代幣(同時,其他Hub上也會有自己的原生代幣)。

同時,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ATOM到底是否能捕獲到COSMOS項目成長的長期價值呢?

ATOM的本質是一種治理通證,每個ATOM持有者都有機會參與「Cosmos Hub」的鏈上治理。

具體做法是,ATOM 持有者可以將自己的代幣進行「Staking」,既可以獲得 Staking 的質押收益,同時也參與了鏈上治理,間接地為 Cosmos 網絡提供了安全性,而這種安全性的驗證工作對Cosmos網絡成功與否是至關重要的。

如果未來「Cosmos Hub」非常有價值,那麼很可能會有更多人認為Cosmos網絡的安全性非常有價值,也自然會認為通過 Staking 賺取的每年7%-20%的收益是很有價值的。

投資者堅定的共識毫無疑問是賦予代幣價值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如果未來Cosmos 網絡是成功的,我們也有理由相信 ATOM 將變得更有價值。

ATOM的價值支撐

在Cosmos的系統設計中是不會向接入的區塊鏈收費的,那是不是說 Cosmos 的盈利能力不強,ATOM的增值前景也很有限呢?

如果只是用零和思維來看待這個問題或許會認為是這樣的。

但ATOM的現實並不是,因為跨鏈本身並非一個零和遊戲,而極有可能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正和遊戲。

跨鏈技術本身是有能力創造出巨大增量價值的,完全有機會把整個區塊鏈的應用價值顯著提升,這也是2019年跨鏈的概念被投資者所追捧的主要原因。

這些被新創造出來的巨大增量價值,將很可能被存儲在整個Cosmos生態中,當然也很自然地會體現在ATOM的價格上。

同時,在另一個層面上,效率的巨大優勢決定了Hub將在Cosmos系統中發揮出極大的作用,最終Cosmos生態裡會有非常多的樞紐(Hub),IRISnet 有可能是另外一個巨大的樞紐,但無論如何,「Cosmos Hub」幾乎一定會是未來最大最核心的那一個樞紐。

明星項目們集體低迷,漲幅數十倍的Cosmos和ATOM是否值得投資?

為什麼這樣斷言呢?

在Cosmos系統中需要具備哪些條件才能成為 Hub 是可以被分析出來的。

比如,它需要擁有一組非常優質的驗證人節點,能夠保證高水平的安全,同時保持開放,願意同別人連接,等等。

既然能把所有這些條件都列出來,那我們也就可以按照這些條件去打造一條鏈了嗎?

而事實上,「Cosmos Hub」就是由Cosmos 官方團隊這樣有意打造出來。

明白了這一點,你也就能理解為什麼「Cosmos Hub」的很多機制設計會顯得非常另類了,因為它完完全全就是為了成為整個Cosmos生態運轉的核心樞紐而生的!

在Cosmos這樣一個大型系統中,「Cosmos Hub」作為網絡中價值交換最重要的核心樞紐,它勢必會將整個網絡中的絕大部分的價值匯聚到自己身上。

所以說,如果Cosmos獲得了巨大的成功,ATOM作為Cosmos系統中最重要的一個Token,未來ATOM完全有機會獲得巨大的價值提升,這點也正是ATOM的價值支撐所在。

目標:跨鏈標準協議

在Cosmos系統中每筆跨鏈交易中不需要依賴於ATOM,這樣的設計貌似會降低了ATOM的重要性和使用場景。

那為什麼還會這樣設計呢?難道項目方真的完全不考慮盈利問題嗎?

當然不是了,因為Cosmos的著眼點並非僅僅是幣價,而是有著更大的目標:成為區塊鏈跨鏈技術的標準協議。

如果你觀察現實中那些真正成為了標準的協議(比如 TCP/IP、HTTP等),就會發現關鍵的一點:它們都是免費的,因此有條件吸引更多使用者的加入,進而成為了行業的標準被大規模的應用。

明星項目們集體低迷,漲幅數十倍的Cosmos和ATOM是否值得投資?

設Cosmos要求所有想要接入跨鏈生態的區塊鏈都必須抵押一定數量的ATOM代幣,那顯然能大幅增加ATOM的應用場景,但同時,那也就將相當於對其他鏈徵收了賦稅,會降低其他區塊鏈接入Cosmos的熱情和生態的成長速度。

可如果其他鏈都不願接入Cosmos,那所謂的跨鏈生態也只能淪為空談。

Cosmos的目標是成為真正被廣泛使用的區塊鏈跨鏈標準協議,因此,只有打開大門,完全免費地讓更多的鏈接入自己的系統中來,Cosmos才有可能更快地實現這個目標。

ATOM幣價走勢的特點

按照Cosmos的Staking質押規定,在申請解除質押的21天內是無法進行轉賬操作的,用戶解除質押後需要等待21天ATOM才能進入可轉賬、可交易的狀態。

ATOM目前Staking質押的年收益大概在10.12%,近期Staking質押比例穩定超過70%,是目前質押比例相對較高的主流幣種。

ATOM 這類高抵押率的幣種,價格通常會更容易被操縱

,同時,幣價受消息面的影響也會更加明顯,畢竟70%以上的流通量已經抵押在系統中無法參與短期交易。

所以,經常關注ATOM的朋友可能會有感覺,ATOM階段性的暴漲和暴跌是非常容易出現的,而且經常會走出獨立行情,與BTC和行情大趨勢關聯性並不很強。

明星項目們集體低迷,漲幅數十倍的Cosmos和ATOM是否值得投資?

瞭解ATOM幣價的這個特點之後,我們面對它特立獨行且相當彪悍的漲漲跌跌,或許能更輕鬆些的心態來看待。

ATOM的幣價變化,在很多時候是很難找到所謂的原因的,現階段你甚至可以把它看做籌碼高度集中的幣種。

Cosmos生態中的重點項目

想要判斷一個公鏈的價值,它的生態狀況和發展趨勢是需要我們考量的重要因素。

相對於 ETH 與波卡,Cosmos 對於生態的依賴程度要相對高得多。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因為本質上 Cosmos 是一個發鏈與跨鏈協議,它的整個網絡圖是由若干個 Hub 組成,每個Hub 之間可以數據互通而形成跨鏈。

明星項目們集體低迷,漲幅數十倍的Cosmos和ATOM是否值得投資?

Cosmos 是在19年3月才上線主網的,至今許多重要功能還並沒有實現,目前為止還只是生態發展的最早期,因此也還並沒有形成以太坊那樣龐大的生態系統。

小姐姐簡單介紹下幾個Cosmos生態中現階段的主要項目:

【 IRIS Network 】

IRIS 算是 Cosmos 的大兒子了,它也是除了 「Cosmos Hub」 之後的第一個Hub。

IRIS是Cosmos生態中專注提供跨鏈服務的樞紐,它的重點是促進Cosmos大生態內去中心化商業應用的構建。

在 IBC啟用後,「Cosmos Hub」與「IRIS Hub」將實現信息交互。

簡單來說,IRIS想要做的事情不僅僅是 Token 流通,而重點在於跨鏈服務。

這其實也是另外一個跨鏈明星項目“波卡”所要做的事情,IRIS 最終能不能做好,現在還很難說,還需要用時間去驗證。

【 幣安公鏈和DEX 】

眾所周知,幣安鏈和幣安DEX 是基於Cosmos技術而開發的,對於 Cosmos 來說,這毫無疑問是最好的廣告。

幣安公鏈和DEX 是幣安現階段的重點佈局,儘管目前還受制於應用場景和交易深度等各方面的限制,但未來的發展前景非常值得期待。

未來幣安公鏈上越來越多應用的出現,也將對Cosmos的生態壯大形成非常有價值的推動。

【 Kava 】

Kava是一個去中心化金融類的項目,它的模式與MakerDAO比較類似,用戶抵押其他數字貨幣後可以從Kava中借貸出穩定幣USDX。

與 Maker DAO 只能抵押 ETH 不同,Kava 希望可以用任意一種 Cosmos 支持的幣種作為抵押品。這樣的話,可用的質押資源就會比單一ETH豐富許多,相當於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借貸平臺的風險。

目前Kava的測試網絡已經上線,已經支持BTC、XRP、ATOM和BNB。

整體而言,Kava作為Cosmos生態內首個DeFi項目,具有抵押資產類別多,網絡性能良好的特點。

Cosmos與Polkadot

當我們談論Cosmos的時候,就很難不提到另外一個跨鏈明星項目Polkadot(波卡),他們兩者在跨鏈領域已經鋒芒畢露,最終誰能成為未來的王者,一直都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

Cosmos 與 Polkadot 有很多相似之處:

出身自帶光環,都有很多明星投資機構加持,在業界備受關注和期待。

同時它們二者都是自己從零開始編寫了大量代碼的技術型團隊,在去中心化社區擁有良好聲譽,並且已經在區塊鏈領域浸潤多年,被投資者普遍認可。

站在跨鏈原理這個層面來看,其實Cosmos 和 Polkadot 的區別並沒有很大。

他們用類似的策略來解決區塊鏈跨鏈問題,但在協議和設計上又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這些差異主要是在安全性、隱私性、效率、靈活性和易用性之間二者有著不同的權衡和取捨。

明星項目們集體低迷,漲幅數十倍的Cosmos和ATOM是否值得投資?

至於Cosmos 和 Polkadot 之間的差異,有業內人士曾總結了二者的對比優勢,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參考一下。

Cosmos 相對於 Polkadot 的幾方面優勢:

  • Cosmos 主網已經上線了,而Polkadot 主網預計今年年底才會上線
  • Polkadot 的平行鏈參與流程限制性更強,而且成本更高
  • Cosmos更能滿足特定項目(如幣安)對自定義的需求
  • Polkadot 的平行鏈上驗證者的惡意行為會波及整個網絡。在 Cosmos 網絡中,惡意行為只能破壞個別分區和資產
  • 目前已經有很多項目在使用 Cosmos SDK 了
  • Cosmos重點關注如何降低資產轉移的難度,目前已經有經過驗證的用例。

Polkadot 相較於Cosmos 的幾方面優勢:

  • Polkadot應用程序開發者不需要自己維護安全性
  • Polkadot共享安全性模型下的跨鏈通信更容易解決數據可用性問
  • Substrate在 WASM、更多共識算法和開箱即用模塊方面表現出很大的野心
  • 相比跨平行鏈的合約調用,Polkadot更側重於不限類型的信息傳遞
  • 參與到Polkadot 1.0 版本的開發者相對更多一些

整體而言,Cosmos更類似HTTP協議,是多條鏈的粘合劑。而Polkadot像是一個魔方,它可以延伸出各種鏈的形式。

這兩個項目尚在起步階段,未來一年裡都可能出現很多的變化,都很有可能取得極大的發展,二者之間的競爭僅僅是剛剛開始而已,還將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

ATOM的機會和風險

對於ATOM的現階段的投資機會,在上文中已經談及到了不少,簡單概括一下包括。

  • Cosmos項目以技術優勢見長,幾年來技術積累深厚,在業內的認可度較高,並已經被幣安等知名機構所選用。
  • 跨鏈作為趨勢性的熱點板塊,可有效解決各鏈之間無法進行互通的信息孤島難題,一旦成功價值難以估量。
  • 相較於跨鏈領域的其他幾個知名項目,Cosmos主網已於19年3月上線,在跨鏈這條大賽道上已經略佔先機。
  • 從目前Staking的質押數據看,超過70%的代幣處於質押狀態,可見Cosmos項目的持幣者支持度高,信心較強,普遍看好項目的長期發展。

ATOM的投資風險:

  • 跨鏈屬於技術難度較大的一個領域,未來的技術挑戰難度相對很高。
  • Cosmos此前的主網上線曾經歷了2年的延期,9月24日進行的Hub3升級也進行得並不順利,又回滾到了此前的Hub2。可以想見,未來Cosmos必然會遇到諸多的技術挑戰。
  • 具有明星光環的Cosmos已經在業內有了非常高的知名度,各大交易平臺已經將其上線,各類的潛在利好已經在幣價上有了相應的體現,相對於早期私募來說,ATOM現在的幣價漲幅已經很高。
  • 未來跨鏈領域的競爭勢必會非常激烈,很可能會出現一眾強有力的競爭者,Cosmos能否長期在該領域中保持目前的優勢,尚存在較高的不確定性。
  • Cosmos未來將涉及到很多條完全不同的區塊鏈網絡,此時安全問題將會是至關重要的,但目前安全問題尚未經過充分的實踐考驗。
  • 當後期生態壯大之後,黑客攻擊的收益會變大,Cosmos團隊如何做針對性的安全防控,也是投資者有必要重點關注的話題。
  • 治理機制上是否足夠去中心化?
  • EOS目前的狀況,已經告訴了整個行業,共識機制設計方面足夠的去中心化對於一個高定位的公鏈項目有多重要。
  • 從設計中可以看到,Cosmos的POS機制對持幣大鯨比較友好,儘管網絡中初期驗證節點達到100個,但運行中是否足以解決中心化及寡頭的問題,以及 7%~20%的通脹率是否能起到足夠的調節作用,這些都需要在未來繼續觀察。

集體低迷的明星項目們

有個挺耐人尋味的現象,在這輪熊市裡,曾被大家寄予厚望的幾個技術型明星項目,目前的表現其實還是比較讓人失望的。

EOS已經逐漸失去了社區信心和認同,分佈式存儲項目Filecoin遲遲未能上線主網,Algorand暴漲後的劇烈下跌造成投資者損失慘重,Definity毫無節制的鉅額融資還在不斷進行中……

這幾個項目都有共同的特點,比如:團隊背景光鮮、技術積累深厚、有著非常趨勢性的定位,備受投資機構的瘋狂追捧等。

但同時,它們也大都技術難度大,實現週期長,“延期”已經成為了普遍現象。

這其中,也有些人性層面來看難以避免的原因存在:

明星項目團隊毫無例外都是早期就已經募集了鉅額資金,使他們有條件聘請到全球最優秀的技術專家。

但同時,手握鉅額資金,高高在上的項目團隊難免會顯得有些孤傲和偏執,往往在幣值管理層面的意願和行動力不足,同時有可能缺少營銷層面的重視和努力,甚至缺少和社區的溝通和互動。

而這些問題與幣圈依靠製造共識來推動價格提升的現狀顯然是有些格格不入的,如果期待他們一直去製造熱度,凝聚共識,俯下身與社區溝通,往往不太現實。

這些明星項目的偏執和低效,甚至已經成為了一個難以治癒的硬傷,嚴重的情況下甚至會不斷消磨掉投資者的信任和熱情,自然也有可能逐漸丟掉了初期建立的發展優勢。

這些事實告訴我們,不要一味迷信。跟你們分享下我們團隊的SLOGAN:保持合理預期,保持平和心態,在任何時候…

既要“買好的”,也要“買的好”

老韭菜都很清楚,這個行業的項目一直都是魚龍混雜的,總體來說真正有長期價值的項目並不多,大多項目僅僅具備短期的投機屬性,長期上看風險極高。

但遺憾的是,這些具備短期投機屬性的,高風險的項目卻由於利用了人性,利用病毒式營銷等方式吸引了太多的人。

小姐姐一直主張經驗不多的新韭菜儘量只參與那些長期來看趨勢較好有實際價值支撐的項目,並耐心持有,把目光放長遠一些。

這樣在持有的過程中,即使面對無法預測的行情波動,我們也能做到心中有底、持幣不慌。

我的文章提到過的那些項目,並不是讓大家都去買,就算想買也要考慮時機,否則,就會犯了一個基礎錯誤:即使是真的非常具有長期價值的項目,如果在購買時支付了太高的溢價,不僅很難賺到錢,甚至還意味著巨大的風險。

這幾年在幣圈經歷了牛熊,賺過錢,也踩過坑,想跟大家分享的感觸太多,但最重要的我認為是這三點。

一、投資必須符合週期趨勢。

牛市裡做的事和熊市裡做的事往往是截然不同的,所有投資行為一定首先考慮大的週期。

二、只買相對有價值的好項目。

如果把這條標準作為所有投資的前提,會讓你投資的安全邊際變高,即使行情出現波動也能有足夠的信心踏實持有,相反持有投機項目的心態則完全不同。

三、只在好的時機買入,是大概率獲利的關鍵。

即使是趨勢不錯的價值項目,如果不顧時機地盲目買入,也算不上是一筆好的投資。

所謂的明星項目,表明它們的“價值”一定已經被市場所廣泛認知,也一定很大程度上地體現在了“幣價”上,其價格往往已經被高估。

在傳統成熟的金融市場上(例如美股),市場會在大部份時間有效地體現一家公司的價格,但也不意味著“價格”永遠理性。

在幣圈這個新興市場中,不變的是,某個項目的幣價會呈鐘擺式的擺動,幣價有時被週期性地高估,有時則會被嚴重地低估。不同的是,幣圈價格擺動的範圍更大,也更難以預測

如果你是個比較有耐心的投資者,對於已經認定了基本價值並看好它未來趨勢的項目,不妨首先把它們加入到自己的觀察列表之中,但並不貿然出手買入。只在當你不停地感嘆:“哇,它竟然被如此低估”之時,才開始認真考慮是否買入。

當然,此方法僅在現在這種低迷震盪行情下適用,如果已經進入了瘋狂的牛市,此方法就太過保守,會錯過很多機會。畢竟不同行情使用不同的策略,也是投資者必備技能之一。

結 語

在區塊鏈世界裡,大眾對於公鏈的關注一直沒有改變,改變的是,經歷了去年EOS的浮沉之後,業內已經從對TPS的迷戀,轉向了對治理架構、生態建設以及用戶獲取上的關注

也正因此,進入2019年後,跨鏈、DEFI、Staking等概念愈發升溫,誰能帶來並留存更多的真實用戶,同時又能具備更為合理的治理架構,就更有機會成為新的投資焦點。

同時,未來的公鏈之爭中,任何一個層面的明顯短板都可能成為巨大的隱患。

無論是已經起步的Cosmos,還是沒有上線的波卡或其他潛力項目,都還有太多問題需要去解決,大家都還只是剛起步而已。

對於此時的投資者來說,判斷好未來預期和共識風向,給所投資的項目進行合理價值判斷無疑是最重要的事。

當然,對於價值判斷的結果一定是動態的,甚至可能是急劇變化的。此刻,談勝負、談信仰顯然都還為時尚早。

這個領域還很新,每一個項目方、每一個投資者,實際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我們都還有時間、有機會。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如果不夠好,說明還沒到最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