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底為什麼而活著?

人為到底什麼而活著?

人到底為什麼而活著?這個看似極其簡單而無腦的問題,其實我們很多人回答不出來,很多人終其一生忙忙碌碌,東奔西波,勾心鬥角,甚至違法亂紀,不擇手段,鋌而走險。這一切無論好的,還是壞的行為,大眾始終不能或者說根本就沒有正面去思考這個問題,人到底為什麼而活著。


人之所以稱之為人,是因為有區別與動物的智慧智力。人有學習創造,溝通合作的能力。從人類誕生,從遠古時代,到古代社會,再到現代社會,人的創造力一直改變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範圍。

但在自然力量面前,人類的能力顯得微弱無助。地震,火山爆發,洪水旱澇等自然災害,依舊碾壓式的破壞人的生產生活。另外還有各種無法治癒的疾病,以及傳染性病毒也在肆無忌憚的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健康安全。


除去自然災害和疾病,傳染性病毒帶給人類的危害。還有來自人類自身帶來危害或許更加殘酷。人類在自然災害的危害下,沒有團結一致思索如何應對這些危害,如何把危害降到最低,而齊心協力行動起來。人類把精力放在互相博弈上面,一個博弈的思維,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大行其道。博弈思維,就是戰爭思維,就是你死方能我活的生存方式。


博弈思維在現在的人類社會隨處可見,小到父母敦促自己的孩子讀書要拿第一名,只有第一名才是勝利者,第一名擊敗其他所有人體現了自己小孩的強大。這種博弈思維是很可怕的,每個小孩為了拿第一名(擊敗自己的同學)都會做出無所不用其極行為。有人可能會說有競爭才有進步,就是句話誤導人很久很久了,學習是為了競爭嗎?生活也是為了競爭?這就是典型潛意識博弈思維。大的方面人類自有文字記載起,從原始的部落之間的戰爭,到後來國家之間戰爭,因為博弈思維戰爭就從沒有斷過已經打了幾千年了。

人類原始時期和古代社會的你戰爭還可以理解成信息不對稱,生產力弱,農業不興旺大家吃不飯為了活命,不得已而為之的情況下產生博弈思維發動戰爭。但是到了現在2020年的人類社會,各項領域的技術帶來的生產力,對比古代社會可以說是天上人間般的差別。理應說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類也該過著天堂般無憂無慮,悠哉悠哉的生活。

然而實際情,況並沒有往理應實現的願景方向走。人類社會為了生產而生產,環境破壞日益嚴重。人的外在世界似乎變得繁華無比,但是內心世界每個都壓力山大,生活變得像生存一般,每天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的,各種生活問題,生活壓力接踵而來。擔心結婚問題,結婚後又要擔心小孩上學問題,擔心住房問題,擔心自己和家人生病看病問題,擔心養老問題,擔心等等問題。其中一個問題不能解決,就會讓人跌入地獄般生活環境之前,苦苦掙扎最後也無濟於事,在悲觀絕望中離開這個世界。


再看看號稱人類科技最先進的美國,看看從而戰結束後都幹了啥?二戰剛結束不久就參與了並且後來主導了朝鮮戰爭,越南入侵,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利比亞等等這裡就挑了幾個廣為人知的。實際情況美國發動的戰爭要多的多,美國幾乎每天都在打仗,對!美國,這就是人類最發達的國家,一樣沒有擺脫博弈思維。與其說美國要擺脫博弈思維,倒不如說是美國把博弈思維在全世界發揚光大了,因為美國是博弈思維最受益的國家。在博弈思維的驅動下,美國通過發動戰爭豪強掠奪,重要資源物資,威逼利誘鞏固美元金融霸主地位。在筆者看來美國不是人類的強者的典範,倒更像是一個窮途末路,毫無原則操守的市井小人

再看金融領域,股票的漲跌,也是博弈思維。就是個無硝煙披上合法外衣的財富掠奪戰爭,散兵(散戶)怎麼可能勝得了千軍萬馬的正規軍(財團機構)於是乎股市就成了許多散戶財富夢想的墳場。當然期貨,原油以及當下火爆的數字貨幣交易市場同樣是博弈思維,掠奪思維,戰爭思維的體現。

當然這裡沒有刻意去討伐那些金融機制或者說,經濟發展玩法的建設者,想方設法去行動,去嘗試總歸比紙上談兵的好,任何事情要做好總有個過程,有個試錯的過程,錯了改過來就行。


人為什麼而活著?是為了互相傷害,用博弈思維做你死我活的鬥爭嗎?


人應該首先是為責任,其次是為自己健康長壽開心的過完一輩子而活著!人做為萬物之長,具備思考的智力和強大的動手創造能力,是自然演化中的幸運兒。做為地球強者就應該有強者的責任與擔當,保護環境,保護野生動物的生活棲息地,人與動物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人該擔當的責任。其次是利用人類的科技技術,解決人的生活問題(衣食住行,上學,養老等重要時候方面的問題)讓人的生活是狹隘輕鬆的狀態下。另外多投入在醫療人類健康領域的研發。人活著為了什麼?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匆匆幾十載難道不就是希望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快快樂樂的過一輩子嗎?博弈就意味著傷害,博弈多人,人人免不了都要受傷害。對於博弈給人帶來的傷害,中國古人有言: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最好的策略是用智慧方法解決問題,最差的行為才是博弈戰爭。因為博弈戰爭向來都是,殺人一萬自損八千。


在幾千年人類歷史發展的慣性下,每個人從小學習到的,接觸到的都是博弈思維的體現,好像自己日子要過得好,就必須別人過得不好,這樣的邏輯非常可怕。合作共贏,互惠互利更多時候只是一種為了達成自己目的做出的宣傳口號。


人真的可以合作共贏,互惠互利嗎?答案是當然可以。不但可以,而且合作所帶來的共贏成果,比任何人單槍匹馬的幹要豐收的都要多。合作的人越多,成果越大,越穩定越長久。


這裡推薦讀者朋友去看下,高金波先生2009在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後的背景下,應政府要求,提供一個解決金融危機的方案,而苦心探索了八年之久後撰寫的《智能社會》一書2016年在權威出版社央企中信出版社出版。《智能社會》一書完完整整的給出了人類合作共贏的解決方案,就是打造全民控股的公共網絡,全部是實際可行,行之有效的行動方案。也可以說《智能社會》是公共網絡實現的落地指導書。


受篇幅影響細節本文就不做深入描述了,非常值得大家去了解,總之一句話公共網絡是唯一可以解決人類博弈思維的一個解決方案。在公共網絡,人與人之間是合作共贏,沒有零和博弈。一個真正讓人類實現,履行萬物之長智者,保護地球環境,保護野生動物的責任,和讓每一個人健康長壽,開開心心的過完一輩子的目標實現!很幸運公共網絡在2018年的五月份,已經在中國發起建立,到現在一年多時間已經有600多萬自願者,參與推廣這個造福中國,造福全人類的經濟解決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