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都沒上去過, 怎麼能說是你們的?”

點擊藍字

“中国人都没上去过, 怎么能说是你们的?”

關注我們

“中国人都没上去过, 怎么能说是你们的?”
“中国人都没上去过, 怎么能说是你们的?”這幾天,電影《攀登者》正在熱映。但在觀看《攀登者》之前,你不妨先了解一下這個故事——因為沒有這個故事,就沒有《攀登者》。

1

1957年11月,

一封特殊信件寄到了中共中央:

“請允許組建蘇中聯合登山隊,

在1959年3月至6月,

從北坡攀登埃佛勒斯峰(珠穆朗瑪峰)。

以此作為新中國十週年的獻禮。”

信的落款是——蘇聯登山協會主席團,

下面還有12名蘇聯登山運動員的簽名。

當時國家體委的同事們一番商議後,

決定婉言謝絕蘇聯的提議。

“一是因為中國登山隊才剛剛成立一年,

缺少登高峰的經驗。

二是因為資金、裝備等方面跟不上,

無法提供必須的支持。”

正要“婉辭謝絕”時,

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國家體委主任賀龍知道了這個消息。

他拿著此信去找周恩來總理,

周總理回覆:可以考慮。

“可以考慮”這四個字,

就等於把“中蘇聯合組建登山隊,從北坡攀登珠峰”的事情定了下來。

“中国人都没上去过, 怎么能说是你们的?”

艾德蒙·希拉里和丹增·諾爾蓋

2

自從1953年5月29日,

新西蘭人艾德蒙和尼泊爾人丹增,

從南坡首次登頂珠峰之後,

登頂珠峰就成了全球登山運動員的夢想。

登頂珠峰難嗎?

看看下面這張圖就知道了。

“中国人都没上去过, 怎么能说是你们的?”

這張圖,就是所謂的死亡地圖。

上面記錄了1920年到2015年,

世界各國登山運動員和嚮導,

在攀登珠峰遇難時的海拔位置。

“中国人都没上去过, 怎么能说是你们的?”
“中国人都没上去过, 怎么能说是你们的?”“中国人都没上去过, 怎么能说是你们的?”
“中国人都没上去过, 怎么能说是你们的?”“中国人都没上去过, 怎么能说是你们的?”

很多登山運動員,

就這樣喪失在攀登珠峰的途中。

如今,訓練專業、裝備優良,

已經搭好梯子、有嚮導開路修路,

攀登珠峰也不是一件易事,

每年仍有多名登山者喪生。

可是60年前,

在缺少專業訓練、缺少優良裝備、缺少專業嚮導的情況下,

周恩來和賀龍為何還要同意這次登山?

而且還要從最難的北坡登頂,為什麼?

“中国人都没上去过, 怎么能说是你们的?”

珠峰北坡

3

北坡有多難爬?

以英國登山隊為例:

1921年,英國登山隊,

爬到6985米高度就無力再登。

1922年,英國登山隊,

爬到8225米的高度時,

因死亡7人而宣告失敗。

1933年,英國登山隊,

爬到8572米高度附近時,

兩名隊員失蹤,一去未返。

…………

英國登山隊七次想從北坡登頂珠峰,

但每一次都以失敗告終。

所以英國登山隊得出結論:

“想從北坡登上珠峰,

幾乎是不可能的,

因為連鳥也無法飛過。”

所以當時很多人質疑中國登山隊:

“連如此專業的英國登山隊,

也7次折戟北坡,

中國人是瘋了嗎,

為什麼一定要選擇從北坡登珠峰?”

“中国人都没上去过, 怎么能说是你们的?”

4

為什麼要選擇從北坡登珠峰?

其實一開始,原因非常簡單。

第一,因為已經有人從南坡登頂過珠峰。

“如果我們也從南坡登珠峰,

即便成功了,那也只是第二。

而從來沒有人從北坡登頂過珠峰,

如果我們成功了,意義就很大。”

第二,北坡位於我國西藏境內,

“從自己國境登上珠峰,意義也要大得多。”

正因如此,中國答應了蘇聯邀請。

於是1958年夏天,

中蘇雙方制定了三年計劃:1958年偵察,1959年試登,1960年登頂。

蘇方負責培訓中方運動員,

並提供高山裝備、高山食品。

中方負責修建通往珠峰大本營的公路,

以及各種物資的運輸,

並承擔蘇方全體人員衣食住行費用。

“中国人都没上去过, 怎么能说是你们的?”

這次登山計劃,

登山指揮部的總指揮,

由賀龍同志親自擔任。

賀龍還把當年的老部下——

“塔山阻擊戰”的英雄團長韓復東,調去西藏擔任前線總指揮。

為了修建從日喀則到珠峰大本營的公路,

西藏工委還特地成立了登山支援委員會。

短短一兩年時間,

在平均海拔5200米高度的地區,

修建一條380公里的公路

可以說難如登天。

但中國完成了。

“中国人都没上去过, 怎么能说是你们的?”

一轉眼就到了1959年。

從這一年秋天開始,

中蘇兩國的關係開始惡化,

蘇印兩國的關係開始升溫。

中方多次向蘇方發出邀請,

希望蘇方到北京商談合登珠峰事宜,

但蘇方總是一再推脫。

不久,中國駐印使館傳回消息:印度準備1960年從南坡攀登珠峰。

這一下,中方什麼都明白了,

“蘇聯轉而援助印度,

站在了中國的對立面。”

賀龍一揮手:

“他們不幹,我們自己幹,

而且要搶在印度之前登頂,

中國人民就是要爭這口氣。”

“中国人都没上去过, 怎么能说是你们的?”

5

很快,中國就成立了珠峰登山隊。

214名隊員來自全國各個行業:

有工人,有農民,有解放軍,有教師,有科研人員……

人員看起來雖然很雜,

但挑選的都是精兵強將。

1959年10月20日,

賀龍把登山隊隊長史佔春請到辦公室:

“蘇聯不參加,我們有成功的把握嗎?”

史佔春回答說:

“在攀登方面有困難,

我們可以盡力去克服。

但現在最大的困難是,

我們缺少必須的高山裝備。”

賀龍專門去國家計委、外貿部申請,

買回了高山帳篷、鴨絨登山服等裝備,

開始了三個多月的專業培訓。

“中国人都没上去过, 怎么能说是你们的?”

6

1960年3月,

新中國第一支登山隊,

浩浩蕩蕩來到珠峰——5120米大本營。

“北坡登頂珠峰計劃”正式開始實施。

“中国人都没上去过, 怎么能说是你们的?”

整個計劃,分為四次行動。

第一次適應性行動:

從大本營出發,

邊走邊修整路段,

並運送物資至6400米處三號營地,

然後返回大本營。

“中国人都没上去过, 怎么能说是你们的?”

第二次適應性行動:

從大本營出發,

邊走邊偵查線路、修整路段,

抵達7000米左右高度,

建立第四號營地,

然後返回大本營。

“中国人都没上去过, 怎么能说是你们的?”

第三次適應性行動:

從大本營出發,

邊走邊偵查線路、修整路段,

到達8000米以上高度,

建立最後一個營地——突擊營地,

然後返回大本營。

前三次行動皆為適應性行動,

主要是為了實現三個目的:

1、偵查合適的登頂路線;

2、將物資運到更高的營地;

3、為最後的登頂行動選拔最好的隊員。

“中国人都没上去过, 怎么能说是你们的?”

第四次行動,

就是真正的登頂行動,

從5120米大本營出發,

經過三個營地後,

直接登上珠峰的峰頂。

“中国人都没上去过, 怎么能说是你们的?”

7

但計劃終歸是計劃,

計劃很多時候趕不上變化。

在實施三次適應性行動中,

第一次還算順利,

但第二次行動就遇到了問題。

“中国人都没上去过, 怎么能说是你们的?”

珠穆朗瑪峰主峰的北面,

矗立著一座尖突的山巒,

這就是珠峰的孿生姊妹——海拔7538米的珠峰北峰。

在北峰與主峰之間,

是奇陡的冰雪峭壁,

因為它座落在兩峰之間,

看上去很像一個坳谷,

所以大家把它叫做“北坳”。

在北坳陡峭的坡壁上,

潛伏著無數冰崩和雪崩的槽印,

這是珠峰最危險的地區,

冰崩和雪崩隨時都可能發生。

1922年,七名英國登山隊員就命喪於此。

“中国人都没上去过, 怎么能说是你们的?”

冰衚衕

北坳最難征服的一個點,

就是照片上的這個狹長冰縫。

這個冰縫又窄又陡,

根本沒有地方落腳,

大家給它取名為“冰衚衕”。

“運動健將劉大義,

在攀登這個冰衚衕時,

連續三次跌落下來,

跌得頭昏眼花,滿身疼痛。”

最後還是隊長史佔春想到了辦法,

“我們先讓一個人背靠著一邊,

腳抵著另一邊一寸一寸挪到頂上,

然後把繩梯放下來,

大家就可以一個個登上去了。”

這個辦法奏效了,

1960年4月11號傍晚

大家終於登上了北坳頂端,

並在這裡建立了四號營地。

“中国人都没上去过, 怎么能说是你们的?”

修整十來天后,

1960年4月25日,

登山隊發起了第三次適應性行動,

這次行動遇到了更大的麻煩。

4月29日中午,

當登山隊伍再次經過北坳時,

本來晴朗的北坳上空,

突然狂風大作,

有人試圖搭帳篷避風,

結果剛拉開帳篷四角,

就差點被狂風颳下山崖。

於是大家只好匍匐在冰坡上,

用冰鎬來固定自己。

可不到兩個小時,

隊員們就相繼被凍傷。

幸好劉連滿發現一條冰裂縫,

大家鑽進去躲了幾個小時,

才終於熬過了這場12級大風暴。

“中国人都没上去过, 怎么能说是你们的?”

躲過大風暴之後,

能繼續向上攀登的隊員已經不多,

最終,只有許競、貢布、石競、拉巴才仁四人攀到8500米高度,

並在那裡建立了最後的突擊營地。

第三次適應性行動,

雖然完成了預定計劃,

但損失相當慘重:

1人犧牲,40多人被凍傷。

有的隊員凍掉了手指,

有的隊員凍掉了鼻子,

有的隊員失去了胳膊。

而且,被凍傷的人,

大部分都是登頂希望最大的主力隊員,

其中包括隊長史佔春。

因為凍傷非常嚴重,

隊長史佔春含淚悲嘆:

“今年登頂,已經無望。”

“中国人都没上去过, 怎么能说是你们的?”

8

前線總指揮韓復東只好下令退兵,

並電告北京:擇日撤回拉薩。

周恩來得知情況後,立即找到賀龍:重新組織力量攀登頂峰。

賀龍向前線下達死命令:

“哪怕剩下最後一個人也要登上去!”

可為什麼要下死命令呢?

因為當時,

中國正在和尼泊爾進行邊界談判,

中方提議,將邊境線劃在珠峰頂峰。

但尼方卻堅持認為,

珠峰完全與中國無關,

“你們中國人都沒上去過,

怎麼能說是你們的?”

“中国人都没上去过, 怎么能说是你们的?”

收到命令後,

韓復東立即召開會議。

重新選拔了突擊隊員。

1960年5月17日,

登山隊召開了誓師大會,

隊員們在黨旗下莊嚴宣誓。

開完誓師大會之後,

韓復東將一面五星紅旗

和一尊毛澤東石膏像,

交給了突擊組組長許競。

出發前,突擊隊員王富洲,

到醫務室告別時說了一句話:

“我這次豁出去了,

如果上不去,

我也就不回來了。”

許競率領劉連滿、王富洲、貢布、屈銀華等突擊隊員,

向頂峰發起了最後的衝擊。

“中国人都没上去过, 怎么能说是你们的?”

9

經過千辛萬苦,

許競、王富洲、劉連滿、貢布

4名突擊隊員,

再加上攝影師屈銀華,

終於在1960年5月23日,

抵達了8500米突擊營地。

本該值得慶賀,

但許競一檢查氧氣瓶,

發現之前帶上去的10瓶氧氣,

有兩瓶竟然是空的,

其餘8瓶也都不滿。

而要從此處登頂珠峰,

每人至少需要2瓶氧氣,

這就意味著——五人之中,有一個人必須放棄登頂。

就差最後300多米就要成功了,

誰願意放棄這個偉大的榮譽呢?

攝影師屈銀華站了出來:

“我留在這裡接應你們吧,

我的任務本來就是負責拍攝登山畫面,

我登不登頂不重要,

但你們一定要登上頂峰凱旋歸來!”

事情就這樣定了下來。

“中国人都没上去过, 怎么能说是你们的?”

誰知5月24早上,

剛走出帳篷沒多遠,

許競就咚一聲倒下了。

從登山隊進山至今,

他一直負責開路,

體力消耗實在是太大了。

組員把許競抬進帳篷,

然後重新進行任務分配:

“王富洲接任突擊組長,

屈銀華臨危受命,

成為新的突擊隊員。”

“中国人都没上去过, 怎么能说是你们的?”

第二臺階

經過兩小時攀爬,

他們終於來到通往珠峰的最後一道難關——第二臺階。

第二臺階,

是指北坡路線上8680—8700米之間的一道巖壁,

這道巖壁非常陡峭,

尤其是最頂端的4米,

幾乎找不到攀附點或支撐點。

四人攀爬了多次都沒成功,

“摔得夠嗆,體力消耗很大。”

“中国人都没上去过, 怎么能说是你们的?”

現在的第二臺階,已經有了梯子,這是中國登山隊第二次攀登珠峰時搭建的

就在陷入僵局之際,

消防員出身的劉連滿,

突然想到了搭人梯的方法。

他蹲下來,

讓屈銀華站到自己的肩上,

自己再一點點站起來。

屈銀華藉助他的託舉,

花了一個多小時時間,

在岩石上砸進兩枚冰錐,

穿進安全繩,

然後利用安全繩爬上了峭壁。

其他三人如法炮製,

成功突破了“第二臺階”。

突擊組原本計劃9小時登頂珠峰,

可沒想到僅僅攀爬第二臺階,

就花了5個多小時。

“中国人都没上去过, 怎么能说是你们的?”

這5個多小時的攀爬,

兩個人付出了慘重代價。

一個是屈銀華,

為了減輕劉連滿的負重以及便於攀爬,

他在砸冰錐時脫掉了4千克重的高山靴,

導致兩足腳趾和腳後跟全部凍傷。

一個是劉連滿,

因為長時間託舉隊友,

他耗盡了全身力氣,

再也無法繼續前行。

“中国人都没上去过, 怎么能说是你们的?”

爬上第二臺階後,

王富洲、屈銀華和貢布,

將劉連滿安置在一塊大石頭旁,

給他留下一罐氧氣,

然後繼續向上攀登。

而劉連滿,

考慮到隊友下山時需要氧氣支撐,

於是悄悄關掉了氧氣瓶的開關,

他估計自己會死於極寒和缺氧,

於是用鉛筆在日記本上寫道:

“富洲同志:

我沒有完成黨和祖國交給我的任務,

就交給你們三個人去完成吧!

我這氧氣筒裡還有氧氣,

留給你們三個人勝利回來時用吧!

告別了,你們的同志劉連滿。”

“中国人都没上去过, 怎么能说是你们的?”

天已經黑了,

三人只能藉助微弱的星光和雪光,

用手摸索著往上爬行。

由於長時間沒有進食,

三人體力下降得很厲害,

幾乎走一步就會摔一跤。

爬到8830米處時,

三人氧氣已全部用完,

但他們並沒有停止腳步。

“哪怕還剩一口氣,也要爬上去。”

到了最後,

他們連站立的力氣都沒有了,

只好四肢著地,

一寸一寸地往上挪。

1960年5月25日凌晨4點20分,

三人終於成功登上了珠峰封頂。

這一次登頂,

不僅僅是中國人第一次登頂珠峰,

更是人類第一次從北坡登頂珠峰。

而印度登山隊,

則在8600米高度宣告退出。

“中国人都没上去过, 怎么能说是你们的?”

可能是體力消耗到了極限,

三個人登頂珠峰後,

竟然都沒有很激動,

貢布回憶說:“沒哭,只是覺得高興。”

屈銀華回憶說:“我們完成任務了,可以下去了。”

王富洲回憶說:“想不了這麼多,沒有力氣想了。”

“貢布把毛主席像拿出來,

王富洲將寫好的紀念條摺好,

一起放進空罐頭盒子裡,

然後一起放到頂峰下方一個碎石堆裡。

沒有放在頂峰,頂峰上都是雪,

毛主席像是石膏做的,

放在雪裡就壞掉了。”

由於沒有氧氣瓶支撐,

三人無法在頂峰久呆,

於是採集9塊岩石標本後,

他們就趕緊下山了。

“中国人都没上去过, 怎么能说是你们的?”

仰拍珠峰

“中国人都没上去过, 怎么能说是你们的?”

俯拍雲海

下降到海拔8700米時,

天漸漸地亮了。

屈銀華趕緊取出攝影機,

準備抓拍幾個鏡頭。

因為過度疲勞,

他站立不穩,

一屁股坐在山坡上。

於是他靠著揹包,

拍下了兩個永載史冊的鏡頭:

一個是仰拍了白雪覆蓋的頂峰,

一個是俯拍了喜馬拉雅山的雲海。

“中国人都没上去过, 怎么能说是你们的?”

10

回到留下劉連滿處時,

三人已經耗盡了體力。

劉連滿還活著。

看到三人歸來,

他第一句話就是:

“快快,吸幾口氧氣。”

三人接過劉連滿用生命省下的氧氣,

感動得落下淚來,

這半筒氧氣,

救了三位戰友的命。

1960年5月28日,

《人民日報》頭版刊登了中國成功登頂珠峰的喜訊,

向全世界展示和宣告“中國精神”。

“中国人都没上去过, 怎么能说是你们的?”

三位登頂英雄,從王富洲,貢布、屈銀華

這次登頂珠峰,

讓中國在與尼泊爾談判中取得主動權,

1961年,《中尼邊界條約》正式簽署,

邊界問題得到解決:

珠峰北面從此屬於中國!

“中国人都没上去过, 怎么能说是你们的?”

這次攀登珠峰最大的遺憾,

就是夜晚登頂。

由於光線太暗,

無法用攝影機在頂峰拍攝360度的環境照片和登頂隊員在頂峰的照片。

因為缺乏登頂影像資料,

所以國際社會始終對這次登頂表示懷疑。

為了打破國際社會的懷疑,

1975年5月,

中國組織了第二次北坡登頂珠峰行動。

電影《攀登者》,

講述的就是第二次攀登珠峰的故事。

1975年5月27日14點30分,

中國登山隊再次從北坡登頂珠峰。

這一次登頂,

中國登山隊測定了珠峰高度——8848.13米,

“這一精確數據,

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認可,

成為世界地圖集和教科書上的權威數據。

它是人類文明史上一組熠熠閃光的數字。”

“中国人都没上去过, 怎么能说是你们的?”

在5120米大本營舉行升旗儀式。

11

1975年的登頂,

隊員們藉助屈銀華當年打下的鋼錐,

在“第二臺階”最難攀登的巖壁上

架起了一座近6米的金屬梯。

截至2008年奧運聖火登頂珠峰時,

約有1300名國內外的登山者

通過這座梯子成功登上地球之巔,

他們將梯子稱為“中國梯”。

如今,以1960年的鋼錐為支撐點、

1975年豎立的“中國梯”

已被收藏進位於拉薩的珠峰登山博物館,

“第二臺階”處,

又換上了一架新的“中國梯”。

當年的許多登山前輩們也已故去,

但一新一舊兩架“中國梯”,

承載著中國人探險珠峰的壯烈歷史,

更飽含著中國第一代登山隊員

首徵珠峰的艱辛與無畏。

END

來源:拾遺(ID:shiyi201633)、廣東共青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