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剋制自己不發脾氣

如何剋制自己不發脾氣

每個人偶爾都會生氣,但不少人都存在憤怒管理問題。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會在別人面前突然崩潰、大喊大叫、打人甚至虐待他人。這種憤怒情緒極具毀滅性,會對你和他人造成生理、情緒和社會方面的傷害。如果你無法控制自己發脾氣,需要重新訓練自己如何應付棘手的情況,好讓生活更加平靜。

立刻剋制自己不發脾氣

如何剋制自己不發脾氣

留意發脾氣的生理跡象。面對壓力時,身體會開始出現一些生理跡象。其中可能包括:

  • 牙關緊閉,肌肉緊繃。
  • 頭痛或胃痛。
  • 心跳加快。
  • 出汗,即使是手心也滿是汗水。
  • 臉部發紅。
  • 身體或手顫抖。
  • 頭暈。

留意情緒跡象。憤怒經常伴隨著其它許多情緒。畢竟負責產生和調節情緒的杏仁核會竭盡全力發出信號,以應付威脅和保證你的生存。所以,在憤怒的時候感受到其它許多相關情緒並不奇怪。這些情緒給身體敲響警鐘,讓它做出“戰鬥或逃跑”反應。除了憤怒,你可能還會出現下面的情緒:

  • 煩躁
  • 傷心
  • 抑鬱
  • 內疚
  • 怨恨
  • 焦慮
  • 牴觸情緒
如何剋制自己不發脾氣

數到十。發現自己快要生氣,並出現上面列出的狀況時,告訴自己不需要立刻就做出反應。數數能幫助你延遲當下的感受。也許剛開始會覺得數數有點傻,但是這個方法真的可以轉移注意力,讓你有足夠的時間冷靜下來。別急著做出反應,給自己時間整理情緒。

如何剋制自己不發脾氣

嘗試深呼吸。

試著給自己一些空間。如果可以,不妨主動離開,到衛生間、樓梯井或室外待一會兒,好讓自己自在地深呼吸,冷靜下來。

  • 吸氣時默數4下,屏息數4下,最後呼氣數4下。
  • 確保你用橫膈膜呼吸,而不是胸式呼吸。用橫膈膜呼吸時,可以用手感受到腹部鼓起來。
  • 根據需要重複多次,直到自己開始冷靜下來。

重複默唸一句可以令你冷靜的詞或短語。試著說一些東西讓自己冷靜下來,比如告訴自己“冷靜”、“放鬆”或“彆著急”。不斷重複這一句詞或短語,直到怒氣消失。

如何剋制自己不發脾氣

改變環境。火冒三丈的時候,不妨到外頭去。走一走。深呼吸。如果可以,離開令你生氣的環境。看不到令你生氣的人或事物,會更容易冷靜下來。

如何剋制自己不發脾氣

進行漸進式肌肉放鬆法。逐步收緊和放鬆全身肌肉。據說收緊再放鬆肌肉可以釋放體內被抑制的壓力。具體方法如下:

  • 吸氣時默數4下,屏息數4下,最後呼氣數4下。繼續深呼吸。
  • 從頭和臉部肌肉開始。儘量收緊臉、頭、嘴巴和脖子上越多肌肉越好,保持20秒,然後放鬆。
  • 之後往下逐一收緊和放鬆肩膀、手臂、背部(如果沒有背部問題)、手、腹部、腿、腳和腳趾肌肉。
  • 現在扭動腳趾,感受自己從腳趾到頭都處於放鬆狀態。
  • 深呼吸幾次,享受放鬆的感覺。
如何剋制自己不發脾氣

找些幽默有趣的事情好好享受一番。如果可以讓自己大笑,就能改變身體的化學反應。利用大腦和想象力創建各種荒唐的場景,讓自己笑起來,最好不是刻薄或諷刺形式的幽默。

  • 舉個例子,老闆因為某件事對你發飆。與其坐在辦公桌前生氣,不如想象你面前的是一個大豬頭,正張著豬嘴對你大喊大叫,好讓自己的怒氣消散。如果你還在和老闆交談中,千萬不要大笑或得意洋洋地笑,以免事情變得更加糟糕。
  • 如果你經常發脾氣,也可以使用這個方法。利用某個東西讓自己大笑,可以幫助你在當下冷靜下來。之後就能更有效地用其它方法或技巧解決當前的問題。

找出憤怒的原因

回顧生活中發生的其它事情。當我們失去生理或情緒上的控制權,可能會感到生氣。下面這些常見的事件都有可能令人發火:

  • 身體不適:疲倦、飢餓或疼痛會讓人生氣、暴躁和愛抱怨。
  • 處於哀傷期:憤怒是哀傷過程中的一個階段。
  • 不滿意自己的性生活,或者伴侶對你不忠。
  • 他人自私或粗魯無禮的行為。
  • 深受上癮和戒斷問題困擾。
  • 健康原因,比如激素水平波動和生病。
  • 患有精神疾病。憤怒是許多精神疾病的症狀之一。
  • 受到不公平的對待,比如專制的國家政體或者被歧視。
  • 受到虐待,比如被欺負或羞辱。
  • 日常生活壓力,比如趕期限,忍受堵車,面對令人失望的結果,沒有達到目標或期望。
  • 損失金錢或收入,比如被搶劫或面臨財務問題。
如何剋制自己不發脾氣

找出觸發你憤怒的源頭。這通常指的是你發生或經歷的事情,並會激起某種情緒或回憶。常見的憤怒原因包括:

  • 無法控制他人的行動。
  • 他人無法達到你的期望,令你失望。
  • 無法控制日常生活事件,比如堵車或其它阻礙你前進的事物。
  • 有人試圖操控或利用你。
  • 為自己的失誤生氣。
  • 飢餓、疲倦或壓力大。

制定策略應付憤怒情緒

如何剋制自己不發脾氣

制定憤怒管理計劃。按計劃行事能幫助你控制當下的憤怒。最重要的是要先控制自己的身體反應,這樣才有機會弄清楚煩擾著你的事情和原因。瞭解這些後就能明確地表達自己,以富有成效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憤怒。學會以建設性的新方式應對自己的感受,這需要大量練習和耐心。

  • 制定一系列明確的行動來應對憤怒。比如說,一旦你發現自己生氣,到外面待5分鐘。深呼吸幾次,重複默唸一句可以讓你冷靜下來的詞或短語。這個過程會幫助你平息怒氣。

避免“非黑即白”的思想。一個人生氣的時候,容易出現“一切都毀了”,或是“我永遠也做不到”的想法。這種非黑即白的思想認為任何情況都只有一個絕對的答案,出現問題便是世界末日。避免使用帶有“絕對”意味的詞和短語。別再用“總是”或“永遠不”來描述境況。

  • 反之,你要這樣想:“雖然令人沮喪,但又不是世界末日。”

避開讓你發怒的情況。只要避開讓你發怒的情況,通常就能避免發脾氣。比如說,你知道早上擁堵的交通會惹你生氣,不妨換個時間出門,或者選擇公共交通。如果你知道自己沒吃到午餐容易生氣,那就記得按時用餐。

放下怨恨。當你對一個人充滿怨恨,怒氣會一直持續,變得難以控制。接受人們不同的特質。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如何應付情況,而不是別人怎麼做。放下怨恨幫助你重新將精力放在更加積極正面的事情上。

如何剋制自己不發脾氣

試著做運動。運動有助於平息怒氣。研究顯示運動能幫助成人和兒童調節心情,控制情緒。不妨在發怒的時候做運動,或者每天做運動來釋放心中衝動好鬥的情緒。

睡一個好覺,讓情緒重置。睡個好覺能幫助人們調節情緒。睡眠不足時,情緒會變得更加難控制。一項研究表面,青春期少女即使只是幾個晚上沒睡好,她們的憤怒和負面情緒就會增加。

  • 如果你長期有睡眠問題,應該去看醫生。

即使故態復萌,也不要灰心。嘗試新事物時,不是每一次都會順利,尤其是學習以新的方式應對憤怒更是如此。當自己故態復萌,再次發脾氣或做出被動攻擊行為時,最好的應對方式是反思到底哪一個步驟行不通。這是學習過程的一部分。下次遇到同樣的狀況,就能調整自己的做法。

  • 最重要的是堅持。為最小的成就感到開心,因為這些一小步幫助你朝更大的目標前進,最終學會以更有效的方式應對憤怒。

用健康的方式表達憤怒

進行自主性溝通。這種自主性溝通方式重視雙方的重要需求。想要堅定自信地和別人溝通,陳述事實時就不能橫加指責。

  • 比如,你可能會說:“我很傷心、生氣是因為你在我做彙報的時候大笑,好像在輕視我的項目。我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只是覺得你沒有專心聽我說話,沒有認真看待我的努力。也許當中有誤會。我們可以好好談一談,解決這個問題嗎?”

尊重他人。使用“請”和“謝謝”不僅是禮貌,也是對別人表示尊重。傳達請求,而不是一味要求。想得到別人的尊重,要先尊重別人,這樣才能獲得合作和互相尊重。憤怒、被動或被動攻擊型溝通正好相反,會使你和其他人起爭執。

  • 你可以這樣展開溝通:“你有空的時候,可不可以......”,或是“如果你能......,那真是幫了大忙......謝謝你,我對你感激不盡!”
如何剋制自己不發脾氣

明確溝通。如果你說話繞圈子、支支吾吾或說得太籠統,不夠具體,每個牽涉其中的人都會感到洩氣。直接點明你要和誰解決問題。清楚說明你想要的結果,記得以請求的方式說出來。

  • 舉個例子,同事打電話時說話太大聲,你很難做自己的工作,可以這麼提出請求:“我有一個請求。你打電話的時候可以降低聲量嗎?否則我很難專心工作。我會非常感激,謝謝。”
  • 如果你對辦公室所有人說:“辦公室這麼吵,真的很難完成工作”,不但沒有明確溝通對象,而且會使你和所有同事疏遠,可能無法解決問題。

好好表達自己的感受。弄清楚自己的感受後,傳達自己真實的感受(比如傷心),不要評判別人。

  • 舉個例子,下面這樣的表達就不符合自主性溝通:“我覺得你這個傢伙太遲鈍了。”這是在評判別人,而且不是好的評判。
  • 只說和自己相關的事情:“當你只顧看報紙,沒有聽我說話時,我覺得你忽視了我的感受。”
如何剋制自己不發脾氣

解決問題。確認了惹你生氣的事物,就能放慢生氣的速度,找出令你生氣的想法,之後把注意力放在解決問題上。做任何力所能及的事情來解決問題,弄清楚自己當下的感受,以最富有成效的方式表達自己。


  • 比如說,你可能因為孩子成績差而生氣。嘗試解決問題,避免對孩子發脾氣。這會幫助你處理整個狀況。
  • 抽出幾分鐘給自己,深呼吸,克服負面情緒。大腦清醒一些後,可以開始想這要怎麼解決問題。想想要怎麼和孩子討論他的成績,強調你很愛他和支持他。你也可以想想解決方法,比如請個家教或給他報名學習技巧班。
  • 有些問題沒有解決方法,你需要接受事實。沒關係,生活中並非所有事情都能完美解決。現實生活是很複雜的。你無法控制生活,但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反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