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股權激勵費用攤銷拖累 艾德生物一季度淨利下滑20.48%

4月20日,艾德生物(300685,SZ)披露《2020年第一季度報告》(以下簡稱《一季報》),公司2020年一季度實現營收9065萬元,同比下降23.96%;歸母淨利潤2591萬元,同比下降20.48%;扣非淨利潤為1377萬元,同比下降47.56%。

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艾德生物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4785萬元,大幅上升61.18%,艾德生物解釋稱,主要是本期應收賬款回款及收到政府補助增加導致。

2020年一季度,艾德生物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為1394萬元,佔歸母淨利潤約54%。4月21日,艾德生物股價下跌4.22%,收於78元/股。

此外,一季報顯示,艾德生物的第五大股東OrbiMedAsiaPartnersⅡ,L.P.(奧博資本旗下基金)減持,奧博資本在艾德生物上市前已入股,是專業投資於醫療領域的基金公司。

不過,艾德生物一季度也迎來了兩位新進的前十大股東,分別是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社保基金四一九組合和興業全球基金-興業銀行-興全-股票紅利特定多客戶資產管理計劃。

股權激勵費攤銷拖累業績

《一季報》財務數據顯示,艾德生物2020年一季度管理費用為2507.42萬元,同比上升273.25%,其中本期計提股份支付費用1485.78萬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市場推廣活動減少,銷售費用為2166.52萬元,同比下降55.31%;受惠於外幣匯兌收益和存款利息收入增加,財務費用-515.43萬元,同比下降364.39%。

艾德生物稱,報告期內股權激勵費用攤銷約1485.78萬元。若剔除報告期內股權激勵成本攤銷的影響(不考慮所得稅影響),則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077.07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5.1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2862.88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9.03%。

不久前,艾德生物就在《2019年年度報告摘要》中稱,“為增強公司凝聚力、讓員工共享企業成長,公司實施了2019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報告期內股權激勵費用攤銷約3539萬元,在短期內影響了公司表觀淨利潤的增速。”

此外,艾德生物解釋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內各大醫院積極投入疫情抗擊工作,疊加各地隔離政策等因素,醫院就診腫瘤患者下降,同時新冠肺炎疫情也開始在海外蔓延,對公司一季度市場銷售工作造成一定影響。

天風證券4月21日相關研報表示,“我們認為國內疫情逐步進入緩和期,腫瘤就診屬於剛需性治療,門診有望較快實現恢復,為公司帶來收入業績增長,我們保持原有預期,對於全年業績保持樂觀判斷,BRCA產品和海外佈局將是今年重要看點。”

值得注意的是,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一季報》)報告期內,公司銷售毛利率為87.19%,同比降低3.89個百分點。

艾德生物稱,近幾年,公司毛利率保持在較高水平,一方面體現公司處於前沿熱點的臨床應用領域,一方面也反映公司產品具備明顯的競爭優勢。但是,在未來的經營過程中,市場競爭加劇、政策環境變化等因素都有可能影響到公司的產品銷售價格,此外,人力成本上升、新產品組成變化等因素可能影響到產品成本,進而影響公司的毛利率。

約佔靶向基因分子診斷市場30%份額

4月13日,艾德生物發佈的《2019年年報》顯示,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78億元,同比增長31.73%;歸母淨利潤為1.35億元,同比增長6.89%。

艾德生物稱:“若剔除報告期內股權激勵成本攤銷的影響(不考慮所得稅影響),則淨利潤為1.7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4.81%。”

渤海證券4月14日相關研報稱,憑藉“產品齊全+先發獲批+領先技術”三重優勢,公司獲得院內市場近60%、靶向基因分子診斷市場約30%的份額。

渤海證券在其研報中稱:“受益於分子診斷技術發展以及腫瘤藥物醫保談判和審評審批加速(以及審評綠色通道)的推進,我國靶向藥物市場也迎來發展黃金時期,據IQVIA(艾昆緯)統計,2014-2018年我國抗腫瘤小分子靶向藥和免疫藥物複合增速達到22%。”

艾德生物稱,目前,臨床的剛性需求是通過分子診斷幫助制定治療方案,未來分子診斷將應用在更廣闊的領域,包括遺傳風險評估、疾病早測、疾病分型、制定治療方案、療效監測、復發監測等。

據國際癌症中心統計,2018年全球新增癌症1807.90萬例,死亡955.50萬例,且2022年全球老年人口將從2015年的12%增加到22%,未來幾十年預計癌症發病率將增加70%。渤海證券在其研報中預計我國腫瘤分子診斷市場將以27%的增速水平快速擴增,2021年達28.87億元。

艾德生物在2019年年報中稱:“針對目前腫瘤精準醫療最重要的EGFR、KRAS、BRAF、ALK、PIK3CA、ROS1、NRAS、HER2、RET、MET、BRCA1/2等基因,公司共有22種獲得NMPA註冊證書的單基因和多基因聯合檢測試劑,適用於檢測包括組織、血液在內的各種類型樣本。”

渤海證券研報認為,我國癌症標誌物檢測滲透率遠低於歐美國家水平(約75%~80%),其中EGFR相比於其他標誌物滲透率稍高(約為40%~45%),BRAC檢測滲透率則不足1%,受益於靶向藥物用藥市場拓展和政府對腫瘤用藥前基因檢測的明確支持,滲透率勢必快速攀升。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天風證券4月14日相關研報中稱,新產品BRCA檢測試劑盒(NGS)同樣處於市場推廣早期階段,作為奧拉帕利Lynparza的伴隨診斷試劑盒,目前僅有艾德生物一家獲批,獨佔市場優勢明顯。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