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疫情爆發,紅外測溫市場訂單劇增

國外疫情爆發,紅外測溫市場訂單劇增

新的商機近在眼前,海外市場規模劇增。這就是近一段時間紅外測溫的市場行情。

經過全國人民不斷的努力,歷時兩個月,疫情終於接近尾聲。但是,目前國外的疫情就像兩個月之前的中國,各地疫情相繼爆發,每天確診人數急劇飆升。

中國能在短時間內,高效的控制住疫情,除了全國人民的上下一心,堅持不懈的努力外,硬核科技也起到了很重要的支撐作用。比如,智能安防、無人機、機器人、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智慧產業的高科技,第一次大範圍的落地應用,呈現出“科技護國”的強大實力。

為此,很多外國都來中國“取經”,希望能用這些硬核科技在他們國家,同樣發揮重要的作用。比如這次在疫情中擔任“重要角色”的紅外測溫儀技術。

在之前,中國的紅外測溫儀在這次安防中大顯身手,讓人印象深刻,也獲得了各地政府、機構、市場等多方認可。如今全球疫情四起,也正是紅外測溫儀再次顯露身手的時候。據瞭解,目前國內企業將疫情防控期間積累的經驗,投身到全球抗擊疫情行動中,加大了海外市場的投放力度,加強了新的戰略佈局。

當然,因國情不同,海外市場供需和國內也有較大差異,那國外紅外測溫市場如何呢?今天我們就說說。

疫情爆發,海外測溫市場開闊

隨著疫情的蔓延,整個海外防疫市場出現大量的需求,很多外國國家已經開始意識到,防疫的第一道關口就是——測溫。

於是,紅外熱成像人體測溫技術相關的產品訂單數量劇增,而國內企業經過兩個月的不斷努力,對於紅外測溫的技術,有著一定的先前優勢。

國外疫情爆發,紅外測溫市場訂單劇增

同時,各大企業也在加速整合產業上下游資源,保障各個環節的供貨能力,加速生產滿足用戶的產品,助力海外當地的疫情防控工作。

據瞭解,部分行業內人士認為,紅外人體測溫儀的國外市場增長力度較大,而且持續的時間可能會比國內久。而如何能抓住如此商機,將成為國內安防企業的重中之重。

同時,各安防企業也將海外防疫產品供應放在第一位,積極響應市場需求,改進產品以應對不同國家的需求。同時,利用強大的供應能力,獲取海外大牌的代理商進入空白市場。

就目前來看,國外政府也在加緊部署紅外測溫儀項目,土耳其總統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在發表電視講話時宣佈,將在各地區重點場所部署全自動紅外體溫篩查儀進行新冠肺炎疫情篩查。

國外疫情爆發,紅外測溫市場訂單劇增

同時,通過這次疫情,也為安防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遇,極大的提升了全社會對於安防類設備的認知和接受程度。

國內外測溫市場有何不同

和國內測溫市場一樣,海外市場產品也主要集中在機場、火車站、地鐵站、醫院、學校和大型企業等人員密集場所。

而對於產品的需求,可以預料性的是,在產品的人機界面、操作流程等方面進行針對性的優化,切合當地的使用習慣。同時,國外市場對於產品的需求和國內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在產品的門檻上設限為醫療准入、安全准入、國家安全政策、政治利益等等,都會影響到項目的落地。

其次,對於產品應用的需求,國內版本是要求被檢測人員有序的按照要求來接受檢測,而國外人員相對於這一點,因為隱私和自由比健康更重要等原因,對產品的挑戰性就非常高了。

相較於國內,國外對於隱私保護意識較強,對於 AI 識別人臉比較敏感,接受度有一定的抵制,各企業的防疫測溫產品就要根據國外的需求及時做出調整,才有可能被海外市場接受。

原材料是否漲價?

就目前來看,測溫設備的井噴式需求增長,加之各大安防企業快速的湧入,導致成品價格暴漲,造成這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紅外測溫的核心部件紅外傳感器芯片生產比較耗時,批量生產比較困難,所以價格水漲船高。

過去一段時間,紅外傳感器芯片主要來源都是國外,集中在德國海曼、日本石塚、瑞士泰科、比利時邁來芯等。而中國也是在近一段時間才打破國外壟斷,自主研製成功紅外傳感芯片。

相較於國外,國內的紅外芯片的供貨能力比較穩定,價格也基本平穩,當然,受到疫情影響,一定會有一些波動。

整體而言,在國內全面復工的前提下,雖然元器件因為疫情有一定的波動,但整體來說屬於平穩。供應需求上,也可以做到供給平衡。

有業內人士表示,海外安防市場目前正在經歷中國前兩個月的狀況,市場的需求也比較相近,當時很多智能安防相關產品都很受關注,如紅外測溫、無人機、機器人、門禁考勤、智能巡防等。

不過,在這些產品中,紅外測溫的產品爆發式增長的週期相對比較短,要充分考慮在疫情後,需求突然大幅度下降帶來的影響,如何能夠讓產品富有多元化場景的功能,也是企業在佈局海外市場的時候,可以考慮得更長遠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