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婉兒的大唐帝國


歐陽婉兒的大唐帝國

一代天驕大唐女皇歐陽婉兒(720—810年,745—800年在位),先後滅掉突厥帝國、阿拉伯帝國、笈多帝國、靺鞨帝國、大和王國,收服吐蕃汗國,不但收復漠北和西域,還將中亞、青藏、東北亞、東洋列島、中南半島、南洋群島納入中國版圖。勵精圖治,創下55年大同盛世的輝煌。

一、李世民奠定了大唐帝國的基礎

隋朝統一全國後,在開皇年間一度非常繁榮。585年,隋煬帝繼位。隋煬帝濫用民力,農民起義蜂起。600年,李淵、李世民父子起兵,當年就攻佔長安,建立唐朝。

隨後,李世民率軍東征西討,七年間先後滅掉九個割據政權,統一全國。

550年,鐵勒系的突厥滅掉鮮卑系的柔然,統治了漠北地區。隋煬帝即位後,突厥就不斷入侵。唐朝建立後,突厥的入侵更加猖狂。突厥軍一度打到長安以北的渭水北岸,被李世民用計嚇退。

608年,李世民率領10萬唐朝騎兵在陰山大敗南下入侵的突厥軍,以損失2萬的代價殲滅 10萬突厥騎兵。隨後,李世民率軍越過大漠,在杭愛山東麓與突厥主力相遇,再次大敗突厥軍,以損失2萬的代價殲滅10萬突厥軍。突厥可汗帶領1 萬殘餘向北逃竄。李世民率領2萬騎兵緊追不捨,最終在瀚海西面的安加拉河南岸追上突厥軍,將突厥軍全部殲滅。突厥可汗被李世民一箭射亡。突厥滅亡。

609年,李世民率領10萬騎兵進攻西突厥,在吐魯番和輪臺殲滅西突厥軍主力,隨後追擊西突厥大汗率領的殘餘,一直追擊到巴爾喀什湖西南端的怛羅斯,西突厥可汗被唐軍俘虜。西突厥滅亡。為了管理邊疆,李世民建議李淵設立安北都護府,管轄漠北各部;設立安西都護府,管轄西域,李淵照準。

610 年,李淵因身體有恙,將皇位傳給李世民,自任太上皇。在國內,李世民勵精圖治,創下了50年的貞觀治世。貞觀期間,唐朝勢力如日中天,周邊各國紛紛上表臣服。中亞各小國、青藏高原的吐蕃各部,滿洲地區的靺鞨國、渤海國、扶餘國,東北亞半島的高麗國、新羅國,東洋的大和國,南洋地區的諸小國都派遣使臣,向唐朝稱臣。660年,李世民病逝。其後,在李世民之子高宗李治(660—690年)和孫子中宗李顯(690—720年)的勵精圖治下,唐朝又持續了60年的繁盛。

720年,李顯剛剛病逝,李顯之弟李旦發動政變,廢掉太子李重俊,自立為皇帝,是為唐睿宗。

735年,李旦病逝,20歲的太子李隆基即位,是為唐玄宗。

二、歐陽婉兒把大唐帝國推向鼎盛

(1)周邊諸帝國的崛起與唐朝危機

300年,孔雀帝國因內亂滅亡,隨後印度半島陷入四分五裂。600年,笈多王朝興起,620年統一了印度半島,建立了笈多帝國。隨後,笈多帝國開始越過印度河向西北用兵,經過十年戰爭,征服中南亞地區(今巴基富汗)的貴霜國和吐火羅國。 600年,阿拉伯王國興起。630年,阿拉伯王國統一整個西亞,建立阿拉伯帝國。

630年,阿拉伯帝國與笈多帝國同時向中亞擴張。632年,20萬阿拉伯帝國軍與20萬笈多帝國軍在撒馬爾罕決戰,雙方各損失10萬人。阿拉伯帝國與笈多帝國都認為雙方難分勝負,便協議分割中亞,阿姆河與鹹海以西歸屬阿拉伯帝國,阿姆河和鹹海以東歸宿笈多帝國。至650年,阿拉伯帝國征服了阿姆河和鹹海以西的各中亞小國,笈多帝國征服了阿姆河和鹹海以東的各中亞小國。665年,阿拉伯帝國皇帝更換,新任皇帝野心勃勃,想獨吞中亞,便重啟對笈多帝國的戰爭。666年,20萬阿拉伯帝國軍與20萬笈多帝國軍在塔什干決戰。阿拉伯帝國軍以損失10萬的代價殲滅15萬笈多帝國軍,剩餘5萬笈多帝國軍逃離中亞。至此,阿拉伯帝國獨吞了中亞。

吞併中亞後,阿拉伯帝國派遣20萬大軍進攻西域。670年,10萬阿拉伯帝國軍在怛羅斯與10萬唐軍相遇,唐軍大將薛仁貴率軍以損失3萬的代價殲滅7萬阿拉伯帝國軍。阿拉伯帝國見唐軍戰鬥力如此之強,便暫停了對西域的進攻,開始在非洲擴張。

700年,阿拉伯帝國將整個東北非和北非都收入囊中。700年阿拉伯帝國再次出兵進攻西域。經過30年的角逐,阿拉伯軍控制了楚河流域,唐軍退到伊犁以東。50萬平方公里的西域領土落入阿拉伯帝國手中。唐睿宗即位後,漠北突厥再次人丁興旺起來,並逐漸控制了其他部族,逐漸成為漠北的實際統治者,安北都護府名存實亡。730年,突厥便布覆國。隨後,突厥勢力發展迅速。735年,突厥控制了東到大興安嶺西到阿爾泰山的廣大地區。

唐玄宗繼位後,派大將哥舒翰討伐突厥,在戈壁大漠被突厥軍大敗。736年,唐玄宗派大將高仙芝前往討伐,在陰山被突厥大敗。737年,唐玄宗派大將封常清率軍討伐,再次無功而返。突厥控制了黃河以北地區。唐朝被迫於738年宣佈取消安北都護府。

700年,甘布統一了青藏高原,建立吐蕃國。720年後,吐蕃軍隊不斷入侵唐朝,至735年,從唐朝手中奪取了河西走廊和寧夏之地,切斷了西域與內地的聯繫。趁著西域與內地之間聯繫的切斷,736年,突厥出兵20 萬進攻西域。第二年,唐軍的突厥大將阿史那步真反水。738年,突厥從唐軍手中奪取了西域。當年,唐朝被迫宣佈取消安西都護府。739年,漠北突厥集中20萬騎兵南下,兵峰直達長安以北的渭水北岸。

700 年後,東北地區的靺鞨國崛起,先後滅掉渤海國和扶餘國,於 730年建立靺鞨帝國,統治了整個東北,這是東北地區首次建立統一的政權。735年,靺鞨國發兵 20 萬侵犯唐朝,佔領了唐朝遼東和幽州以北的大片領土。全力學習唐朝進行大化改新的大和國強大起來。730 年,大和國出動30 萬大軍,用了十年時間,先後滅掉新羅、百濟和高句麗。

(2)滅掉突厥帝國

738 年春,宰相歐陽儀孫女、京兆尹歐陽庭之女、前朝大將軍蘇定方外孫女、大唐第一美女和第一才女18歲的歐陽婉兒入宮。739年秋,歐陽婉兒擊敗王皇后和武惠妃,成為皇后,她們被留在歐陽婉兒宮中罰做婢女。隨後,歐陽婉兒巧妙設計嚇退渭水北岸的突厥軍隊。

歐陽婉兒不但在詩詞歌賦方面才華橫溢,而且自幼跟隨外公蘇定方學習兵法,精通軍事。歐陽婉兒不同於一般的女人,心繫天下。歐陽婉兒決定拯救大唐危機。歐陽婉兒觀周邊形勢,靺鞨雖然威逼幽州,但大和國有向靺鞨擴張的意圖,兩國很可能會有一戰,因此,靺鞨問題不用急著解決。突厥現在是最大的禍患,必須先予解決。為此,歐陽婉兒為李隆基擬定了先滅突厥、復定吐蕃、再平靺鞨、終戰大和的方略。歐陽婉兒再三要求帶兵出征,李隆基拗不過她,加上此時唐軍將領一再戰敗,李隆基無大將可用,只好答應了歐陽婉兒的請求。

741 年春,歐陽婉兒率領 15萬精騎秘密北進,繞過突厥佈防,突然出現在杭愛山東麓龍城的突厥牙帳之前,對突厥軍發起突襲。突厥軍來不及組織有效反抗,極其被動。唐軍以損失 1 萬的代價殲滅 10 萬突厥軍,突厥大汗被唐軍亂箭射殺。唐軍首戰告捷。

漠北各地的突厥軍聞聽唐軍襲佔漠北大營和大汗戰死的消息後,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向突厥牙帳撲來。北邊的突厥軍比較近,歐陽婉兒率軍在鄂爾渾河與色楞格河之間設伏,全殲2萬突厥軍。

歐陽婉兒探聽到南路和東路突厥軍將在肯特山與圖拉河交匯處的肯特草原匯合。歐陽婉兒率軍向東南疾馳,在兩路突厥軍剛剛匯合陣型凌亂之時發起突襲,全殲5萬突厥軍。

隨後,歐陽婉兒率軍西進,在鄂爾渾河東岸設伏,對剛剛渡過河正在休息的西路突厥軍發起突襲,全殲3萬突厥軍。

至此,漠北的20萬突厥軍全部被殲滅。漠北平定。歐陽婉兒對外宣稱班師回朝,使西域的突厥軍誤以為唐軍班師,因而毫無提防。歐陽婉兒率軍西進,抵達阿爾泰後悄悄向西穿過阿爾泰山,突然出現在輪臺,並派小股部隊混入輪臺,內外夾擊,對突厥軍發起突然襲擊,全殲10萬突厥軍,突厥在西域的統帥也被唐軍殺死。

歐陽婉兒責令西域的突厥軍投降。突厥軍被唐軍打怕了,分散在西域各地的5萬突厥軍按照歐陽婉兒的命令在輪臺集中,向唐軍投降。突厥帝國徹底滅亡。歐陽婉兒把突厥軍分散編入軍隊之中。大唐與突厥的戰爭,唐軍以損失3萬的代價殲滅30萬突厥軍,俘虜5萬突厥軍,再次滅掉突厥國。

消滅突厥後,歐陽婉兒下令設立四個都護府,將原安北都護府分設為漠南都護府與漠北都護府,將原安西都護府分設為天南都護府與天北都護府。每個都護府由1名都護、100名行政官員和1000名軍隊組成,都護府下面各級官員的職位由當地人擔任。

(3)滅掉阿拉伯帝國

滅掉突厥後,歐陽婉兒欲準備率軍進攻吐蕃,就在這時,阿拉伯帝國皇帝命令駐守在怛羅斯的10萬阿拉伯帝國軍東進奪取西域。歐陽婉兒率軍西進,搶先佔領伊犁。10萬阿拉伯帝國軍連續進攻伊犁七天,損失慘重,毫無進展,身體疲憊,士氣低落。歐陽婉兒趁機率領外圍軍隊從背後對其發起突襲,將阿拉伯軍隊全殲。

歐陽婉兒決定一鼓作氣滅掉阿拉伯帝國,以絕後患,便率軍西進。為了阻止唐軍西進,阿拉伯帝國在怛羅斯集結了10萬騎兵與唐軍決戰。歐陽婉兒派出小股部隊偽裝成主力穿過費爾幹納盆地,做出進攻塔什干的假象。怛羅斯的阿軍統帥聽聞後,率領全軍追擊。歐陽婉兒率軍在阿軍背後,阿軍行至怛羅斯西南100公里時,穿過一個狹長的山谷。等3萬阿軍穿過山谷,2萬阿軍正在穿越山谷,5萬阿軍尚未進入山谷時,歐陽婉兒率軍從阿軍背後發起突襲,全殲5萬阿軍。

在山谷中的阿軍擔心被圍不敢前來救援,而是匆忙逃離山谷。阿軍統帥決定在山谷設伏。但唐軍並沒有經此而過,反而作出撤退怛羅斯的假象。阿軍統帥相信了歐陽婉兒散佈的假消息,那就是唐軍也損失慘重。阿軍統帥率軍向怛羅斯追來。歐陽婉兒卻率軍秘密通過山谷,過了山谷後,歐陽婉兒派出小股部隊佯裝進攻塔什干。在怛羅斯的阿軍統帥得到飛鴿傳書後,率軍急忙奔向塔什干。待阿軍前部3萬通過山谷、中間2萬還在山谷時,歐陽婉兒令埋伏的唐軍同時向兩部阿軍發起突襲,全殲5萬阿軍。

歐陽婉兒率軍兵臨塔什干,阿拉伯帝國軍在此集結了10萬大軍進行防禦。歐陽婉兒製造進攻塔什干的假象,率軍從下游100公里處悄悄渡過錫爾河,奔襲撒馬爾罕。歐陽婉兒派突厥軍佯裝成從布哈拉前來增援的阿拉伯軍,誑開了城門,對阿拉伯軍發起突襲,全殲5萬阿拉伯軍,佔領撒馬爾罕,中亞阿拉伯軍統帥被唐軍殺死。

撒馬爾罕失守後,塔什干也就喪失了意義。阿拉伯帝國皇帝派人飛鴿傳書塔什干阿軍向撒馬爾罕進攻,同時命令布哈拉和玉龍傑赤的5萬阿軍也奔向撒馬爾罕,妄圖在撒馬爾罕一舉殲滅唐軍。歐陽婉兒決定利用撒馬爾罕的堅固城池重創阿拉伯軍。阿拉伯軍接連進攻半個月,損失慘重,軍事疲憊、士氣低落。歐陽婉兒趁機命令城外的軍隊從背後對阿拉伯軍發起突襲,城內部隊也開城發起進攻。內外夾擊之下,阿拉伯軍兵敗如山倒。唐軍全殲15萬阿拉伯帝國軍。

歐陽婉兒率軍在撒馬爾罕休整三個月。下令在中亞地區以錫爾河為界,設立河西都護府與河東都護府,其設置與西域地區的都護府相同。742年春,歐陽婉兒率軍西進,經布哈拉、阿什哈巴德南下。阿拉伯帝國在德黑蘭集結了10萬大軍據守。強攻德黑蘭不一定就能攻克,即使能夠攻克,也必定損失慘重。歐陽婉兒觀察周邊地形,見德黑蘭緊靠高山,想到一條妙計。歐陽婉兒精選1000名健兒從羊腸小道攀爬到山上,然後披上翅膀,藉助夜色,從山上飛到德黑蘭城頭,部分健兒在城頭對阿拉伯軍隊發起突襲,部分軍隊打開城門。城外唐軍一擁而入,唐軍以損失1萬的代價全殲阿拉伯帝國軍,攻佔德黑蘭。

佔領德黑蘭後,歐陽婉兒率軍休整後向巴格達進發。阿拉伯帝國在巴格達集結了10萬大軍。巴格達城池比德黑蘭還要堅固,周邊沒有高山,也不在窪地,只能強行進攻。歐陽婉兒決定放棄進攻巴格達,從巴士拉直接奔向利雅得。阿拉伯帝國皇帝得知後,下令巴格達阿軍全體出動,跟隨在唐軍後面,等唐軍抵達利雅得時從背後反包圍。哪知唐軍只是派出佯軍進攻利雅得,歐陽婉兒率軍主力埋伏在巴士拉東南300公里的塔夫曼沙漠。阿軍根本沒料到唐軍在此設伏,全部進入唐軍的包圍圈,10萬阿軍被全殲。

隨後,歐陽婉兒率軍兵臨利雅得。阿拉伯帝國在利雅得集中了10萬軍隊。利雅得是阿拉伯帝國的副都,城池異常堅固,周邊也沒有有利地形可以借用。歐陽婉兒決定強攻利雅得。利雅得外圍有很多碎石,歐陽婉兒命令製造了大量拋石機。唐軍一共向利雅得城牆拋了10萬個石頭,給阿軍重大殺傷。隨後,唐軍又突然發射大量羽箭,給阿軍重大殺傷。隨後,唐軍發起總攻,很快就攻破城池,佔領利雅得,全殲10萬阿軍。

在利雅得休整補充後,歐陽婉兒率軍只奔阿拉伯帝國的都城麥加。歐陽婉兒率軍兵臨麥加,要求阿拉伯帝國皇帝投降。阿拉伯帝國軍現在畏唐軍如虎。阿拉伯帝國皇帝下令開城投降。歐陽婉兒下令赦免阿拉伯帝國皇族,並命令唐軍遵守當地風俗。阿拉伯帝國皇帝見歐陽婉兒赦免了自己整個皇族並保護麥加不受侵犯,大為感動,下令小亞細亞和北非的阿拉伯軍隊撤回阿拉伯,向唐軍投降。但北非的10萬阿拉伯軍和小亞細亞的10萬阿拉伯軍拒絕投降,他們聯合在一起向麥加撲來。歐陽婉兒以逸待勞,待兩支阿拉伯軍快抵達時,歐陽婉兒留守三分之一軍隊守城,其餘三分之二隱藏在城外,待攻城阿拉伯軍十分疲憊士氣低落時發起突襲,全殲20萬阿拉伯軍。

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戰爭,唐軍以損失6萬(原唐軍3萬、原突厥軍3萬)的代價殲滅90萬阿拉伯軍,俘虜10萬阿拉伯軍。雖然歐陽婉兒知道很難統治這麼遙遠的地方,但為了防止阿拉伯帝國的再次崛起,歐陽婉兒還是決定在此建立都護府進行統治,在西亞設立了阿拉伯都護府、美索米亞都護府、波斯都護府、小亞細亞都護府和腓尼基都護府等五大都護府。至於北非地區,距離實在太遙遠,歐陽婉兒棄之不顧。都護府設置與西域、中亞地區的都護府相同,都護由大唐派人前來擔任,每個都護府安排100名行政官員和駐紮1000名軍隊。每個都護府下面的地方官職由當地人擔任。歐陽婉兒將阿拉伯帝國皇族帶往大唐。同時,歐陽婉兒從投降的阿拉伯軍隊中精選出5萬編入軍隊。

(4)滅掉笈多帝國

743年春,歐陽婉兒率軍欲返回大唐。笈多帝國皇帝派遣20萬大軍悄悄進入波斯設伏,妄圖將唐軍消滅,自己趁勢佔領阿拉伯帝國故地。歐陽婉兒料到笈多帝國可能會突襲唐軍,便提前進行準備,派人先行偵查。歐陽婉兒故意讓人洩露行軍路線,笈多帝國軍信以為真,在唐軍的“必經之地”伊斯法罕設伏。但歐陽婉兒卻率軍悄悄東進奔襲扎黑丹,全殲5萬笈多帝國軍,佔領扎黑丹。德里皇宮和伊斯法罕的笈多軍根本不知道扎黑丹被攻佔。

佔領扎黑丹後,歐陽婉兒率領全軍穿著笈多軍的服裝東進,一路順利,就連渡印度河笈多軍都沒有發現。當唐軍穿越沙漠,兵臨德里時,德里皇帝才知道唐軍到了。德里皇帝大驚,一方面令德里守軍拼死守城,同時派出快馬令在波斯的笈多軍回援。德里作為笈多帝國的都城,城池非常堅固。德里周邊無高山,因而不能像在撒馬爾罕那樣從高山上飛到德里城頭。德里周邊沒有碎石,也無法使用拋石機。德里旁邊也無大河並且德里位置較高無法用大水。歐陽婉兒觀察德里周邊的地勢地形地貌,決定通過挖地道的方式進入德里。德里周邊的土地易挖而不散,所以,唐軍很快挖好了地道,大軍唐軍湧入城內。內外夾擊,唐軍殲滅10萬笈多軍,俘虜笈多帝國皇帝和5萬笈多軍。

歐陽婉兒責令笈多皇帝下令笈多帝國軍投降。波斯、貴羅(即貴霜和吐火羅的統稱)和印度半島東北以及印度半島中南部的四支笈多軍都不願投降,這幾支軍隊的統帥都自立為皇帝。笈多帝國陷入四分五裂之中。幾支笈多軍之間相互約定一起進攻德里,但實際上都在觀望,都想讓別人同唐軍拼殺,自己坐收漁翁之利。歐陽婉兒利用他們之間的矛盾,率軍秘密前往那格浦爾,那格浦爾印軍根本沒有想到唐軍會主動進攻,措手不及,10萬印軍很快被全殲。

隨後,上官婉兒率軍北進至坎普爾在此設伏,將行進至這裡的東北部地區的10萬印軍包圍,然後聚而全殲。對於西北地區的兩支印軍,歐陽婉兒派人過去挑起了他們之間的戰爭,當他們廝殺的筋疲力竭損失過半時,唐軍包圍了他們。兩支印軍不敢再戰,向唐軍投降。歐陽婉兒如法炮製,在笈多帝國原統治地區設立那格浦爾都護府、加爾各答都護府、德里都護府、白沙瓦都護府、孟加拉都護府等五大都護府,其管理方式與西亞地區相同。

唐軍與笈多軍的戰爭,唐軍以損失3萬的代價殲滅笈多軍45萬(含笈多軍自相殘殺的10萬),俘虜笈多軍15萬。歐陽婉兒將俘虜的笈多軍精選出5萬編入軍中,帶領笈多帝國皇室離開了德里,前往大唐

(5)收服吐蕃汗國

歐陽婉兒率軍暫住輪臺,派人前往拉薩責令甘布歸順大唐,甘布拒絕歸順。甘布認為唐軍會先奪取河西走廊然後從蘭州進攻湟水。歐陽婉兒派出小股部隊向河西走廊進軍,迷惑甘布,自己率軍暗中從西域東南部進入吐蕃,越過柴達木盆地,向東北方向進發,突然出現在湟水城下,趁吐蕃軍不注意發起突襲,以損失5000的代價一舉全殲10萬吐蕃軍,攻佔湟水。歐陽婉兒改湟水名,新命名為西寧。甘布命令河西走廊和寧夏的10萬吐蕃軍全部集結進攻西寧。歐陽婉兒在西寧城內部署半數兵力,在城外部署半數兵力。吐蕃軍攻城七日後,歐陽婉兒率領城外的唐軍從背後發起突襲,以損失5000的代價殲滅5萬吐蕃軍,俘虜5萬吐蕃軍。

西寧一戰,河西走廊與寧夏之地不戰而復。歐陽婉兒再次命令甘布歸順。甘布懾於大唐的威勢,只好按照歐陽婉兒的要求,親自來到西寧,向歐陽婉兒投降。歐陽婉兒在西藏設立藏東都護府與藏西都護府,由甘布的兩個兒子分別擔任都護,甘布和唐軍一起返回長安居住。唐古拉山以東以北的地區,歐陽婉兒下令由唐朝在此直接統治,將這一地區命名為青海道。歐陽婉兒將被俘的5萬吐蕃軍編入軍中。

(6)滅掉靺鞨

帝國唐軍與突厥軍大戰時,靺鞨大汗決定趁機大舉進攻唐朝,派遣20萬大軍進攻幽州。

沒想到大和國趁靺鞨軍主力進攻幽州國內兵力空虛之機,出動 30 萬大軍進攻靺鞨。靺鞨大汗急令在幽州的靺鞨軍撤回。隨後,靺鞨國軍與大和國軍進行了三年的戰爭,靺鞨軍以損失10萬的代價殲滅20萬大和軍,將大和國勢力驅逐出去。

744年春,靺鞨再次出動10萬大軍進攻幽州。幽州告急,歐陽婉兒率軍從青藏高原經蒙古高原東進。歐陽婉兒故意製造假消息,使靺鞨方面以為唐軍一個月後才能到幽州,沒想到唐軍半個月就抵達幽州,並趁靺鞨軍疲憊之時發起突襲,以損失1萬的代價全殲10萬靺鞨軍。為永久消除禍患,歐陽婉兒率軍進攻靺鞨城。唐軍與靺鞨軍一戰遼河、二戰混同江、三戰靺鞨城,以損失2萬的代價殲滅10萬靺鞨軍,擊斃靺鞨大汗,滅掉靺鞨國。隨後,歐陽婉兒北上抵達黑龍江,然後坐船沿黑龍江從漠河一直漂流到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交匯口,並在多處留下碑文。

歐陽婉兒在靺鞨地區設立遼吉都護府、黑水都護府和烏蘇都護府。

(7)滅掉大和王國

歐陽婉兒巡視黑龍江之時,大和國趁靺鞨地區空虛,出動20萬大軍入侵。歐陽婉兒在伯力聽聞後,率軍沿烏蘇里江南下,在興凱湖東岸發現大和軍,併發起突襲,全殲5萬大和軍。隨後,歐陽婉兒率領唐軍南下,在圖們江北殲滅5萬大和軍。唐軍渡過圖們江進入朝鮮半島。歐陽婉兒指揮唐軍在半島北部、中部和南部三戰三捷,殲滅20萬大和軍。

佔領半島後,歐陽婉兒將整個半島地區賜名為朝鮮,在此設立朝鮮道。歐陽婉兒作出從朝鮮撤走的假象,日本天皇準備唐軍撤走後再派軍侵佔朝鮮半島。歐陽婉兒在朝鮮留守幾萬軍隊,自己率領5萬精銳乘船悄悄渡過海峽,在本州西部悄悄登陸。

唐軍登陸後,大和國方面才發現,但為時已晚,歐陽婉兒已率軍兵臨奈良。唐軍全殲10萬大和軍,俘虜大和國皇室,大和國滅亡。歐陽婉兒同樣將大和國皇室帶往長安。大唐與大和國的戰爭,以損失3萬的代價殲滅40萬大和軍,滅掉大和國。歐陽婉兒在大和國設立東瀛道。

(8)創下55年輝煌盛世

745年夏,歐陽婉兒率軍返回長安,在長安街頭和宮城受到了皇帝般的禮遇。阿拉伯帝國皇室、笈多帝國皇室、吐蕃帝國皇室和大和帝國王室被安排在長安居住,他們的後代逐漸被同化於華夏族中。

返回長安後,歐陽婉兒進一步掌握了軍隊和朝政大權,在朝廷和民間的聲望都如陽中天。皇帝不如皇后的言論到處流傳。歐陽婉兒見時機一到,於年底逼迫李隆基退居太上皇,傳皇位給自己。李隆基對歐陽婉兒既崇拜又畏懼,因而宣告天下,自己因身體有恙退居太上皇,將皇位傳給皇后歐陽婉兒。

745年中秋,歐陽婉兒即位,仍奉大唐國號,建元大同。

746年,南洋群島和中南半島的多個小國的國王派使前往大唐稱臣。從使節口中,歐陽婉兒得知南洋有很多島嶼,人口非常少,中南半島土地遼闊,人口也很少。此時大唐經過160多年的和平繁榮,人口與土地之間的矛盾很尖銳了。歐陽婉兒決定向南洋群島和中南半島移民。唐朝移民前中南半島有70萬人,南洋群島有30萬人。

大同期間,唐朝共向中南半島移民700萬,向南洋群島移民300萬,此後150年,大唐又向中南半島移民1300萬,向南洋群島移民700萬。通過移民,大大緩和了內地的土地與人口的矛盾,使唐朝保持了長期的繁盛。

經過200年的發展,當地土著全部融合到華夏移民之中。為了更好的管理這些移民地區,除了將伊洛瓦底江以西和原越南王國紅河河口——景棟—曼德勒這一熱帶雨林北界以北的地區分別直接納入雲南道和廣西道外,歐陽婉兒還在中南半島設立蒲甘、暹羅、柔佛、真臘、南掌和安南六道。同時在南洋群島設立蘇祿道、加曼道、爪哇道、蘇臘道、威西道、幾內亞道六道。 至此,除西伯利亞外,整個亞洲都在大唐的版圖之內。

為了鞏固對邊疆地區的統治,歐陽婉兒試圖向青藏、西域、中亞、東北、漠北地區移民,但這些地區自然條件惡劣,在當時條件下所能養活的人口極為有限,所以,在推行了一陣後,只能放棄移民設想。

歐陽婉兒從小熟讀各種經典,加之從政多年積累了豐富的執政經驗,在歐陽婉兒的勵精圖治下,唐朝出現了 55年的大同盛世。歐陽婉兒在位期間,減輕農民、手工業者和商人稅負,推行女學,廢除夷滅全族和滿門抄斬的刑事制度,廢除殘酷刑罰,鼓勵發展商業,改變原來為了上國面子而優厚外國人的政策。國家海晏河清,人們豐衣足食,商業繁榮,各族臣服,歐洲和北非百國來朝,唐朝的輝煌達到了頂點。

746年,歐陽婉兒生下李亨和樂城公主。749年,歐陽婉兒生下李琰和李璘。760年,李亨被冊封為太子。790年底,李隆基病逝。

800年,歐陽婉兒將皇位傳給太子李亨,自己去做太上皇。810年底,歐陽婉兒逝世。此後,唐朝又保持了五代150 年的繁盛。

三、尾聲

960年,唐朝人口達到1億,這超出了當時生產力所能承載的水平,出現了流民和騷亂。

965年,唐朝爆發黃巢大起義。此時唐朝200多年沒有戰爭,軍隊戰鬥力嚴重下降。黃巢軍勢如破竹,於975年攻佔長安。唐僖宗逃往成都。隨後,各地唐軍趕到長安,將黃巢軍趕出長安。

980年,黃巢兵敗自殺,黃巢起義失敗。地方軍閥勢力在鎮壓黃巢起義中興起,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 1000 年,關中軍閥篡唐,持續400年的唐朝滅亡,隨後,各個藩鎮紛紛建國。中國進入十國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