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生才華成為貪官之王

公元1799年2月14日,是太上皇乾隆逝世滿一週的日子,同日,嘉慶帝正式宣佈徹查和珅貪汙大案,將史上最大貪官繩之以法,成為歷史上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據說,和珅家裡被抄出大量家產,已達清朝十幾年的財政收入,連當時國庫所藏白銀,都不及和珅家產的一半,若現存的《和珅抄家清單》全部屬實,和珅甚至能超越西方同時期的著名富翁──羅斯柴爾德,成為18世紀的世界首富。

和珅顯赫的財富來自他超然的政治地位,讓他成為了嘉慶及各路大臣的眼中釘,因此,在乾隆過世不久,就動手“弄”了和珅。然而,和珅到底是怎麼發家致富的呢?

和珅在位極人臣之前,其實有著一段刻苦的過往:

因為家道中落,身份低微,和珅曾受到不少欺凌。幸運的是,和珅作為英年才俊,又勤懇努力,先後獲得了馮英廉、吳省欽與吳省蘭的器重,擔任了皇帝鑾輿的侍衛。之後,上天也並未停止對和珅的眷顧,讓他遇到了今生最重要的貴人──乾隆皇帝。

用一生才華成為貪官之王

和珅像

據《庸庵筆記》所言,乾隆有一天要外出,卻找不到儀仗上的黃傘蓋,動怒之餘,無人敢應答,只有和珅引用《四書》的話語認罪,吸引了乾隆的注意。連續幾日的相處下,他更是受到乾隆的大力賞識,自此“一飛沖天”,接連坐上戶部侍郎、軍機大臣、總管內務府大臣等高位,用今天的說法來說,真是幸運得“不科學”,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和珅具有一定的學識,且能迎合乾隆。比如他會去研究乾隆的詩歌品位,自學成才,寫出乾隆喜愛的詩歌作品。自此之後,乾隆便時常命他代為即景賦詩,這些事蹟都收錄在和珅的《嘉樂堂詩集》,可見乾隆對他的高度認可。

第二,和珅很能察言觀色,知曉乾隆的心意。比如,有一次出巡時,乾隆突然命人停轎,卻不發一語,身邊的人都很著急,唯有和珅立即找了個瓦盆,給他送了進去,眾人才知皇帝內急。

第三,和珅很有政治手腕。首先,他辦事極為利索,比如徹查雲貴總督李侍堯貪汙案,就別有一套方法,掌握了李侍堯的所有罪狀,逼得其不得不認罪。

其次,他非常善於理財。比如當時因修《四庫全書》、開展治水工程等,花費過多,使得國庫遭遇危機,幾任戶部尚書都無法扭轉乾坤,唯有和珅能將內務府庫轉虧為盈。第六次南巡時,和珅更出計讓各府進獻資金,使得國家並未花費分毫,即能讓乾隆開展旅途,如此政治手腕,不難想見,為何和珅擅政二十餘年,能夠升遷47次。(想要知道更多乾隆南巡的事蹟,請a到1751年2月8日的北京

從這些例子,我們不難看出和珅的本事。然而,勤奮、刻苦、聰明、帥氣這些標籤,本該讓和珅成為小說“男主”一般的人物,但是和珅卻硬生生“黑化”,成為了故事中的大反派。核心的原因,就是和珅位高權重,成為文武百官行賄的對象,而他亦逐漸擋不住誘惑,開始接受賄賂。

用一生才華成為貪官之王

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裡,和珅聰明伶俐,總能與紀曉嵐唇槍舌戰

和珅吸收了許多黨羽,形成貪汙集團,如東閣大學士蘇陵阿,山東巡撫伊江阿,河南巡撫景安,兩淮鹽政使徵瑞,都在其列。行賄者的身份與職位,都會影響收賄額度的高低,職位越高被要求的賄賂越多,並且從進入和珅家門,一直到會見和珅本人,中途遇見的家僕,都必須依次賄賂。

這些賄賂而得的錢財,都是和珅家產的來源之一,而另一個來源,就是和珅提出的“議罪銀製度”。

這個制度最初產生的原因,是為了填補乾隆的高額消費支出。和珅創立該制度,規定犯錯的官員,必須繳交罰款到皇帝的私庫。想當然,和珅也從中搜刮不少錢財,乾隆或多或少知道,卻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於是,和珅就靠著乾隆的寵愛及自己的本事,成為了當時人們口中的“二皇帝”,名聲變得逐漸與前代著名貪官劉瑾與嚴嵩差不多。

然而,和珅的不可一世,最終也遭到了反噬。

乾隆辭世之後,一向裝瘋賣傻的老臣劉墉,立刻舉發和珅貪汙,嘉慶的反應也極為迅速,從抄家到處刑,不到二十日。為什麼嘉慶如此雷厲風行呢?

第一,和珅的權力過大,不僅影響朝局,也讓嘉慶飽受威脅。比如,乾隆決定轉作太上皇,宣佈嘉慶為繼承者的前一天,和珅就向嘉慶遞了玉如意,此等暗示,實是讓嘉慶忌憚。

用一生才華成為貪官之王

嘉慶像

第二,乾隆晚年吏治腐敗,民不聊生,其根源之一便是斂財成性的和珅。白蓮教起事時,義軍首領之一的王三槐曾聲稱“官逼民反”,以掃除和珅這類貪官為名,帶頭叛亂,可見和珅的行為引起民怨,嘉慶實在不可不除。

抄家之時,除了發現和珅家產富可敵國外,連他的奴僕劉全,都被查出了二十餘萬兩白銀,若坐視不理,必定後患無窮。但在和珅媳婦和孝固倫公主的求情下,最終和珅並沒有遭受酷刑,而是用白綾自縊,了結一生,算是上天給他的最後的幸運。

然而,雖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說法,但嘉慶帝也無法阻止清朝走下坡路,乾隆晚年的縱容和珅開啟的禍端,已經為後來的清朝埋下了隱患。

和坤的一生,再一次驗證了乾隆“任人唯親”的誤區,和因勢而就的制度,以及權大定律產生的帝臣博弈。

歷代評價

1、“清乾隆時,和珅當國,權傾一世。”

──《所聞錄》

2、“和相為人窮奢極侈,以珠佐食,家中又以黃金為器。吾日進萬兩,仍不能望其項背。”

──《伍聞》

3、“此人奸險古來稀,吾欲除之而後快。惟其善測上意,寵冠諸臣,難以除之。”

──《臨池紀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