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養成閱讀的習慣,但不知該讀什麼書?”從這三點快速入手


“想養成閱讀的習慣,但不知該讀什麼書?”從這三點快速入手


我常聽到有的夥伴說,想養成閱讀的習慣,但不知道該讀什麼書?

在此說一說我的三點“找書”方法:


1. 從興趣入手。

最好的方法就是去逛書店。

若你平常看的書不多,非常建議你去書店逛逛,哪些書的封面吸引你,哪些推薦文字吸引你。書店推薦新書欄目,本月暢銷榜之類的,都可以打開去看看。看看目錄,看看作者簡介......

若有點興趣,有心動,那就是你要找的書。

或者你喜歡哪些類別的,想了解哪一塊?是心靈成長類?是烹飪類?是理財類?或是人物傳記?都可以對應去找找看。


2. 從喜歡的作者延伸開去。

比如我喜歡《心靈寫作》這本書,於是我就找來娜塔莉戈德堡 的所有書來看。

我喜歡松浦彌太郎的《嶄新的理所當然》,於是就找他更多的書來看。

我喜歡保羅柯艾略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於是就去看他的《少女布萊達靈脩之旅 》......


這個過程,其實是更瞭解我自己的過程。——

原來,心靈寫作才是我喜歡的寫作方式。我手寫我心。

原來,松浦的這樣用心的生活態度是我想要的。有自己的100個基本,也有嶄新的每一天。

原來,我喜歡這種故事中蘊藏著的真理。

而且,我還會去看我喜歡的這個作者書裡提到的另一個作者的書。這樣延伸出去,形成我自己的閱讀地圖,長成我自己的閱讀架構。


3. 從你當下的迷茫和想解決的問題去尋找。

比如,你想更好地管理時間,

比如,你想睡眠更好,

比如,你想要人際關係更和諧,

那就去對應地找這類書來看。

這類的主題閱讀,能讓你看到不同的視角,不同的解決之道。從而產生自己的見解和判斷。


“想養成閱讀的習慣,但不知該讀什麼書?”從這三點快速入手

生成自己的閱讀地圖,長成自己的閱讀架構


總之,無論是找書,找音樂,還是找電影,道理都是一樣的。

可以去參考他人的評論,他人推薦的書單,音樂,或影單。

但是主動的選擇和探索權永遠在自己的手上。


欣頻老師說,要確定自己的閱讀架構。

她舉了個例子:有人問她去巴黎有什麼好的推薦。她對他說,“你怎麼捨得把我擋在你和巴黎之間呢?巴黎是需要自己去慢慢探索的,而讀什麼書也需要自己去慢慢尋找。正如你愛上了一個人,你就會想用一輩子的時間好好去閱讀它。”


“想養成閱讀的習慣,但不知該讀什麼書?”從這三點快速入手

閱讀的溫度,來自你的探尋。閱讀的溫度,來自你自己。


“尋找”的過程也是認識自我的過程。

“尋找”的過程是充滿意義和享受的過程。

——我該讀什麼書?

——我想,打動你心的,就是好的書。就是你可以去讀的書。

閱讀的溫度,來自你的探尋;閱讀的溫度,來自你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