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力的“霸道”“仁道”和“聖道”

領導力是一種管理人的高級需求的能力,是引領人們不斷關愛自我、尊重自我、發展自我和實現自我的能力。



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時期,湖北某市衛生健康委負責人,被記者問及防疫資源情況時“一問三不知”,後來因防疫工作不力而被撤職。


而武漢的一名快遞小哥汪勇,義務為醫護人員提供物資運送及生活保障服務,在他的帶領下還成了一支數十人規模的志願者服務隊。他也因此被《人民日報》稱讚為“生命擺渡人”。事後,國家郵政總局授予了他特別獎,他還被單位破格提拔為區域經理。


現實中,有很多人雖處在領導崗位上卻缺乏領導力,而一個“普通人”卻是一位真正的領導者。由此可見,並不是擁有了領導職位就擁有了領導力,也不是沒有領導職位就沒有領導力。


領導力的“霸道”“仁道”和“聖道”

1

什麼是領導力?


首先,要分清“領導”和“領導力”的區別。“領導”,作為一種行為是動詞,而“領導力”則只能是名詞。“領導能力”簡稱“領導力”。


其次,要理順“領導力”和“管理能力”的關係。“領導”的對象是人,“管理”的對象不僅僅是人,還包括其他。“管理”的範疇要大於“領導”,“管理能力”的範疇也大於“領導力”的範疇。因此,“領導力”隸屬於“管理能力”。


再次,要理解對人的管理,是為了讓人的語言和行為符合要求。


人的思想和情感活動是內在的,往往無法直接被察覺,也無法直接對外界造成影響,要想管理它們,既不現實也沒必要。而人的語言和行為則是外顯的,是可以被觀察的,也可以對外界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管理人的語言和行為是必要且可行的。


人們的言行合乎管理要求,是因為人們有求於管理者。換句話說,人們之所以服從管理是因為人們有需求。因此,要想對人實施有效的管理,就必須要對人的需求進行判別、引導、激發和滿足。只有做到這一系列對需求的管理,人們的言行才可能符合管理的要求。


最後,要明白人的語言行為符合管理的要求,並不代表人的思想情感上的認同。


人們可以做到“口是心非”和“陽奉陰違”,但是如果一個人總是被迫違心地說話做事,那麼必然會帶來內心負能量的聚集,就必須尋求釋放的出口。如果這些負能量不能釋放,人的思想情感就會變得麻木不仁,語言行為也會變得消極被動,將無法提高積極性和責任心,更無法激發出潛能和創造力。


因此,用脅迫和利誘等管理方式可以約束人的語言和行為,卻並不能帶來思想和情感方面的認同。脅迫和利誘,實質上是對人低級需求的管理方式。員工因為害怕失去薪資等物質保障,而不得不屈從就範。但在這一過程中,他們沒有感受到被關愛、被尊重、有成長和自我價值的實現。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和奧爾德佛ERG理論的觀點,我們不難發現人的需求是可以分類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都屬於生存需求(E),是人性中比較基本和低級的需求。被愛、有歸屬感、被認可、成長和自我價值實現,都屬於人際關係需求(R)和成長需求(G),也是人性中比較高級的需求。


“管理行為”是讓人的言行符合要求,而“領導行為”是讓人的思想情感和語言行為保持統一,表現出表裡如一的坦誠和自由狀態。領導行為的重要特點就是被領導者行為的自願性,員工因為被愛、被尊重、有成長和自我價值的實現等需求被滿足而自願主動地聽從。


綜上所述,我們給“領導力”一個新的定義。領導力是一種管理人高級需求的能力,是引領人們不斷關愛自我、尊重自我、發展自我和實現自我的能力。


領導力的“霸道”“仁道”和“聖道”

2

從“996”看企業的領導力


企業對“996無償加班”的管理體現了領導力的差異。


下面這兩家企業都為加班員工提供免費的加班晚餐、夜宵、班車和打車補貼等福利保障,但是兩家企業員工的狀態則完全不同。


A企業每個月導出考勤系統裡下班打卡時間的數據進行分析,對於不加班或者加班時間短的員工進行約談、警告,屢教不改的停止調薪和升職等,造成惡劣影響的予以勸退。這種情況下,員工不得不加班,即使白天可以幹完的工作也拖一拖爭取放到晚上加班的時候做,還有的員工就在加班時間“磨洋工”,甚至打遊戲、看小說、看視頻、外出“划水”等等。


為了杜絕這些“虛耗加班”的情況,A企業又想出了其他防控方法:在公司安裝很多攝像頭,進行員工行為監控;採集進出辦公場所的電子閘機數據,進行分析;在各個樓層,進行人工現場巡查監督……


但結果卻是員工們感到不被信任、沒有尊嚴,好像自己置身在一座集中營中,每天都在等著短暫而珍貴的“放風”時間。他們不認為自己是在為自己工作,而是在為這家企業(老闆)工作。這家企業雖然可以給員工生存、穩定和成長的機會,但卻忽略了對員工的關愛、尊重和自我價值實現的更高級需求,管理效果並不理想。


另外一家B企業對員工加班不做強制要求,只告訴員工一句話:“要讓明天的你感激今天努力的自己”。


B企業把“視人為人”的理念寫進了自己的企業文化。在公司,互相不用各種職位抬頭稱呼,換之以外號和別名。這種稱呼別名的方式淡化了層級間的不平等,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這家企業的員工經常開會到深夜,但是也沒有員工抱怨。因為如果哪位員工不認同企業的文化,那麼他可以自己體面地選擇離開,而不需要裝模作樣偽裝自己,不需唯心的、帶著抱怨的、在負能量狀態下工作。


在B企業中,員工們感受到被尊重、有成長,並且當員工發現工作成果和自己所做的貢獻密切相關時,會感到無比的自豪。


兩家企業的綜合表現也日漸不同:B企業如今是客戶熱捧它,供應商追隨它,投資者看好它;A企業則是客戶遠離它,供應商輕視它,投資者埋怨它。


兩種不同的企業管理方式體現了不同的企業文化,不同企業文化折射出的是兩家企業領導力的差異。A企業是側重於對人的低層次需求的管理,B企業則是對人的高層次需求的管理。也就是說,A缺乏領導力,而B具有領導力。


領導力的“霸道”“仁道”和“聖道”

3

領導力的五個層次


西方很多學者對領導力的影響因素做了分析和研究,但卻很少從被領導者的角度考慮問題,而美國學者約翰•麥克斯韋爾是個例外。他在著作《領導力的5個層次》一書中提出,領導力的水平可以分為5個層次,分別對應了追隨者的不同需求。


第一個層次,職位(權力)。人們追隨你是因為他們非聽不可。


第二個層次,認同(關係)。人們追隨你是因為他們熟悉你、認可你、尊重你。


第三個層次,生產(成果)。人們追隨你是因為認可你對組織所做的貢獻。


第四個層次,個人發展(培養)。人們追隨你是因為你對他們的個人成長和進步有幫助。


第五個層次,領袖特質(尊敬)。人們追隨你是因為你的領袖特質以及你所代表的東西。


根據約翰的觀點,經理人的領導力層次由追隨者所決定,即使同一個經理人對於不同追隨者而言,其領導力層次也會不同。


比如:新下屬對我不熟悉,他聽從我的安排,因為他不得不聽,這是職位權力在起作用。因為他對我缺乏瞭解和感情,不知道我的能力和成就,也沒有受到過我的培養,更不瞭解我的價值主張。


而另一名追隨多年的下屬,現在已經成長為一名骨幹員工了,他因為我培養了他,對我有感恩之心,因此聽命與我。此時,我對他的領導層次就達到了第四個層級。


我同意約翰“領導力層次高低和追隨者的情況有關”這一觀點,同時我認為領導力層次的高低其實和領導者和追隨者都相關。一個人領導力水平的層次,與對追隨者需求的判斷直接相關,更取決於被管理者需求層次的高低。


領導力的“霸道”“仁道”和“聖道”

4

“霸道”“仁道”和“聖道”


既然說領導力是一種對人的需求的管理能力,人的需求是分層次的,因此領導力也應該是分層次的。結合西方“ERG理論”“X、Y、Z理論”和我國“道家、儒家、法家”的思想要義,我們不妨將領導力層次由低到高依次劃分為:“霸道”“仁道”和“聖道”。


“霸道”的前提是:假設人是有貪慾的,人性本“惡”。“霸道”不愛人,而是以權制人,抑制人的私慾,通過制度、規範、標準等要求人們為組織做出貢獻,以幫助組織獲得成功。人們因為恐懼,而追隨。施行“霸道”可以滿足人對基本生存和安全的需求。


“仁道”的前提是,假設人是有感情的,人性本“善”。“仁道”愛人,以情動人,凝聚人的感情,通過關愛人們,支持人們,幫助人們建功立業,進而幫助組織獲得成功。人們因為感激,而追隨。施行“仁道”可以滿足人對歸屬感、愛和尊重的需求。


“聖道”的前提是,假設人是有夢想的,人性本“善”。“聖道”博愛,主張以德服人,成就人的價值,通過授權和教育等方式來提升人的能力,幫助員工實現自身的價值。人們因為相信,而追隨。施行“聖道”可以滿足人對成長和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


領導力的“霸道”“仁道”和“聖道”


5

新時代領導力更側重於“仁道”和“聖道”


新時代的中國,對於大部分人而言,找到一份謀生的職業,實現安居樂業已不是什麼難事,於是人們開始有了更高的職業追求。同時,伴隨高等教育普及率的逐年提升,社會人才的結構也在逐步發生改變,對於很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來說,在擇業時也更加註重工作環境、團隊氛圍、工作成就感、個人成長機會和價值實現程度等,而相對單調、穩定、缺乏活力和創造性的工作將越來越不受追捧。


因此,以單純的“經濟人”和“人性本惡”假設為前提的管理理論,將越來越不適用;而基於“社會人”和“人性本善”假設前提的管理理論,將成為主流而大行其道。新時代的領導行為應該更加聚焦於對人的高級需求的管理,“胡蘿蔔加大棒”的方式,將逐漸被淘汰。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管理需要權變,不能教條。經理人需要根據外部環境、組織發展階段、組織文化、下屬能力、下屬職業化程度及自身能力素質等因素來因時、因地、因人制宜。


新時代,是中國走向世界舞臺中央的時代;也是中國管理思想引領全球的時代;新時代,是每個組織都需提升領導力的時代;也是每個經理人都成為領導者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