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學生不敢管教,目無校規,輟學竟成了學校不敢管教學生的傷

近日,許多學校陸續開學,然而,困繞我所在學校的一個大的問題,就是學生的流失,好多流失的學生經過教育批評,得不到有效的解決,想來便來,想去便去,更產生了大多數學生以"學校不敢讓我們流失,有沒有辦法把學生怎麼樣"的判斷,來對學校的領導甚至教師進行拖延式脅迫。

場景一:開學報道時有一學生提出要在學校住宿的條件,學校規定不能帶手機進入校園,但該生卻帶著手機進入宿舍,夜晚不按時間就侵,拿著手機一刷就是一整夜,第二天不能起床,任宿管老師,怎麼叫都無動於衷,最終領導出面找其談話,該生聲稱:"我沒有影響其它人,"該生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上演在學校裡。並且在多次批評教育下,說不來就不來,甚至以不來學校相要脅,因為上級教育部門將不得讓學生流失的責任全歸學校所有。

場景二:一學生從上學期開始每天早上不來學校,對其它學科也不聞不問,然後經過班主任的教育,他竟對班主任說:"我就不愛學習,如果讓我學習的話,我就要轉班級,我不想在這個班裡呆",班主任沒辦法只好給學校領導反映,最後這個學生如願以償,轉了班級。

場景三:學校沒有辦法,怕學生不來學校,答應給他們開特長班,於是這個學生在特長班裡,上了一節籃球課後,沒有回到教室裡,而是去了別的地方,最後老師批評他時,他竟跑回班上整理書本,開始做出回家的動作。呵呵,當老師看見沒有辦法的時候,把家長叫來,家長也無能為力,因為他竟然當著所有同學的面把家長給差點推到,這種巨嬰,哎!真的是學校老師沒有一點辦法。最後,他揹著書包,揚長而去,家長只好來學校補了假條,因為學校只能讓他請假了。

為什麼學生不敢管教,目無校規,輟學竟成了學校不敢管教學生的傷

現在我們的教育好像存在很大問題:

首先:老師沒有懲罰學生的辦法。在學校裡經常會遇到那些調皮的孩子,他們不交作業,老師只能去催,一遍的催,如果在催的情況下他還是不交,老師該怎麼辦,他們會在心裡想:"你能拿我怎麼辦"。經常遲到,搗亂紀律,甚至有的同學想上課便上,不想上便不上,你說你能有什麼辦法。有些人說,最其碼的懲罰可以有啊,但你卻不知道,老師所擁有的敢用的那些懲罰手段已經無效了。

其次:所有的學生的不是,都是學校的鍋和老師的鍋。你見過學生犯錯了嚴重過錯,讓他付出代價的嗎?相反的,只要學生和老師發生那怕一點的小磨擦,最後從學生的角度,都是老師的過錯,老師真的可謂是如履薄冰啊。

那產生這樣一種情況的原因呢,筆者以自己的分析判斷是這樣的

  • 首先得從社會大環境來分析,

學生是父母的,父母受社會因素影響和制約,父母進而影響學生的觀念。從這麼一個邏輯來說的話,社會觀念,是源頭,假如社會有一條比較公認的說法:"讀書無用",那麼就會延伸到學生,讀書無用。然而社會的觀念是實踐出來的,相對來說,社會當中確有,沒有讀過什麼書的人有成功的比例,但這畢竟都是少數,然而,當孩子沒有辦法在學校教育中顯示到良好的表現時,有的父母便會帶有退一步而求其次的去找那些少數的比例去安慰自己,也可以說是換一種方式進行調劑。所以社會對學生學習其實也起到一個重要的導向作用。因為學生的目標就是走向社會,體現個人價值,或者為社會做出貢獻。

為什麼學生不敢管教,目無校規,輟學竟成了學校不敢管教學生的傷


  • 其次,教育的三個方面中,家庭起著相當大的作用,然而我們所在的農村,迫於經濟壓力,大多家庭成為留守家庭,還有一部分單親家庭,不能很好的承擔起學生的引導教育工作。以致於學生在思想行為各個方面,產生很多的不良習慣和毛病,這也是學生流失的一個重要原因。
  • 再次,學校教育的師資力量。

由於是農村,吸引人才比較困難,師資力量出現嚴重的之後和短缺,這樣一來,學生的問題得不到很好的解決,老師也沒有什麼能力來讓學生對讀書產生興趣,或者說看不到讀書的前景。我們農村好多沒有退休的老老師,還是沒有一點心理學基礎的民辦教師。所以教師整體不懂學生是一個大的問題。

  • 再就是學生本身

當學生進入不同學習階段,課業負擔猛然間加重了,有的學生便吃不消了,而其它方面的因素有跟不上,致使這些學生問題得不到解決,最後就形成了那些永遠扯著後腿,沒辦法前進的學生了。但是社會家庭,學校三者卻不願意放棄這些學生,最終就出現了上面那些讓人難堪的場景。也是教育上的一大悲哀。

  • 如果單從學校教育學生的這一角度出發,排除其它的因素來說的話,一視同仁的概念和學生髮展不均衡的理念產生了巨大的矛盾。
為什麼學生不敢管教,目無校規,輟學竟成了學校不敢管教學生的傷

一方面,我們要讓學生感覺到平等,但卻忽略了他們確實不一樣的這一現實,所以在平等的理念引導下,讓發展不平等的學生在身心上保持同等水平,那肯定是不可能的,然而卻還必須這麼做,因為政策強調,必須平等對待,不然會傷學生的心。筆者想,其實這是一種將矛盾掩蓋到一定程度,留給社會解決的一個危險信號,一方面,這樣的學生危害社會的因素會更多,另一方面,學生在社會上遭遇挫折後出現各種心理問題也會更多。

所以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這種現象是冰凍三心非一日之功呀,好多問題積累太多,沒有解決導致現在學生和學校和老師矛盾日益加劇,而不能解決。另一方面, 學校一味的成績論,對於學生道德建設上的缺失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出現了黑貓白貓逮住老鼠就是好貓的論調,三好學生的評比,按成績,評優樹模還是按成績,成績好的學生老師特殊對待,壞的學生一味抱怨,常期打擊。

為什麼學生不敢管教,目無校規,輟學竟成了學校不敢管教學生的傷


所謂的依法治校,指的是學校的方方面面,然而其實一提起依法治教,好多老師反應上來的是,自己是不是行賄收賄而已,像上面學生在義務教育段不上學,竟無法可依,一味的忍讓退縮,這樣跪著的學校老師能教育出站著的人嗎?

我們看一下,義務教育法規定的相關學生的條款:

第二章 學 生

第十一條 凡年滿六週歲的兒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送其入學接受並完成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的兒童,可以推遲到七週歲。

適齡兒童、少年因身體狀況需要延緩入學或者休學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提出申請,由當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批准。

第五十八條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無正當理由未依照本法規定送適齡兒童、少年入學接受義務教育的,由當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者教育行政部門給予批評教育,責令限期改正。

然而,現在所有的學生不上學的問題只能單方面學校來解決,鎮政府從來不過問學校的事情,還指望鎮政府去施實法律規定,因為好多部門,對法律的應用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全憑經驗主義來辦事。

為什麼學生不敢管教,目無校規,輟學竟成了學校不敢管教學生的傷


義務教育學段學生既能完整的上完,而且不會出現大面積的逃學輟學現象,小編覺得做為一所學校應該有以下作為

  • 堅持教學育人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更不唯成績論。真正的"教育",不是從傳授考試技巧,轉為傳授人文知識而已。

教育的本質:子思在《中庸·第二十章》有一句關於治學的名句"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在知識入口稀缺的年代,能否有"博學之"的機會至關重要,因此教育的主要價值在於傳授知識。但在信息和知識氾濫的今天,治學的側重點應該在於"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所以,教育當以最客觀、最公正的意識思維教化於人,如此,人的思維才不至於過於偏差,並因思維的豐富而逐漸成熟、理性,並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擁有最正確的思維認知,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所以,學校以及老師應當以成熟的理性的思維方式去感化,教育他做人處事,並以博學之,來傳授學生社會需要的人才所具有的知識。這樣便可以使學生能夠在接受知識的同時,知道怎麼應對環境,怎麼與人相處,等等的思想道德水平,不致於,有才無德或者無才無德。除過知識以外,德育才是社會所須要的千古不變的培養目標!

為什麼學生不敢管教,目無校規,輟學竟成了學校不敢管教學生的傷


  • 學校應該提高教師才幹,不應只關心成績,要從根本素養上建設教師隊伍。

農村的學校大多數都是教書匠的存在,甚至現在不但是教書匠的存在,而且還是僅知識傳授型的匠人。如果教師隊伍都是研究型的專家,那麼將在學生問題上擁有系統而且全民的認知水平,並能夠根據學生心理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不應只是研究教材,教死書,死教書的職業技工。

蘇霍姆林斯基強調:"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的教學大綱寬廣的無以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 教育進程的真正能手、藝術家和詩人。"

談到教育藝術,我們所處的農村教育環境,小編個人認為都存在一種混工資,並沒有任何動力去談教育藝術,從而在面對學生生命、人格、發展等問題時束手無策,找不到方法和門徑,只能一味的抱怨學生難教,抱怨學生這樣那樣的問題。所以學校從根上著手,進行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師素養是解決學校90%問題的根本途徑。

為什麼學生不敢管教,目無校規,輟學竟成了學校不敢管教學生的傷


  • 再次,進行家校合作,宣傳與溝通雙管齊下。

按照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觀,兩個重要角色,家 庭、學校兩者必須緊密配合,協作,才能將教育這一事業有效的進行下去。況且,現階段,我們所處的農村地區,家庭教育跟不上的情況非常的明顯,如果再不進行家校合作,由學校單方面去進行教育,問題學生將會越來越多,最終導致一個學校教育教學水平的直線下降。

家校合作可以泛指家長在子女教育過程中,與學校一切可能的互動行為。Gordon認為,家校合作是指在家庭及學校中動員家長潛能,使家長自己、他們的孩子和學校所在的社區獲益的過程 。馬忠虎認為,家校合作就是指對學生最具影響的兩個社會結構——家庭和學校形成合力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校在教育學生時能得到更多的來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長在教育子女時也能得到更多的來自學校方面的指導 。黃河清將家校合作定義為家庭與學校以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為目標,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學校指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互相支持的雙向活動

家校合作形式已被我國提出並在學校裡建立起來,然而學校並不是能夠參與家校合作的實踐,大多都是形同虛設,並沒有很好的去在家校合作的形式上去實踐。比如在學校設立家長學校,通過講座,看視頻,研討等形式,去討論針對問題學生的教育。或者學校以宣傳為主,給廣大家長宣傳先進的家庭教育理念,引導家長給孩子創設有利的家庭條件及環境。雙方合作達成一個教育的閉環。所以如果一旦從根本上將家校合作機制運行起來,便會將學生的大多數問題得以解決和消化。

親愛的讀者,我是無道貫西風,有著十五年經驗的班主任及語文老師,如果喜歡我的文章以及想獲得更多教育方面的信息,請點擊關注,如有不同意見可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