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的嘴,自己的路

別人的嘴,自己的路

《圍爐夜話》中講:“處事有何定憑,但求此心過得去。”


這個世界很繁雜,每個人都有自己處世的原則,為人處事,有很多人判斷是非有不同的標準;


儘管眾口難辯,只要不違背自己的良心,坦坦蕩蕩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便無須過多理會別人的嘴,只管走好自己的路。


別人的嘴,自己的路


別人的嘴,自己的路

閒言碎語,由他說去


《戰國策》中講:“宵行者能無為奸,而不能令狗無吠也。”走夜路的人,儘管可以保證自己不做壞事,卻也沒有辦法讓狗不對著自己亂叫。

為人處世,即使拼盡全力,也不能讓所有人都滿意,真正聰明人,不會太在意別人的看法,那樣反而活得更灑脫,自在。


分享一個故事:

有位老和尚帶著徒弟下山化緣,途經一條河,看到一位小媳婦站在河岸上不敢過河,急著直連跺腳。
老和尚見此景便起了慈悲之心,揹著小媳婦趟過了河。小和尚看到師父竟然揹著個女施主過河,覺得非常羞恥。
過河後,老和尚像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繼續向前趕路。小和尚氣鼓鼓的走了十多里地,終於忍不住問道:
“師父,您平時教導我出家人當四大皆空,守清規戒律,您剛才若無其事的背那女子過河,卻是何故?”


老和尚於是乎笑了笑說到:“我把那女子背過了河,便忘記了她,而你卻放在心裡想了一路,你說,到底是誰的靈臺不清明?”


生活就是這樣,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人人都有一張嘴,對你的議論總也少不了。


別人的嘴,我們堵不住,愛怎麼說由他去;走自己的路,堅定過自己的生活,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別人的嘴,自己的路


別人的嘴,自己的路

清白做人,乾淨做事


孟子說:“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地。”君子坦蕩蕩,仰起頭來,自己對天無愧,低下頭去,自己不愧於別人。人活一世,必須要光明磊落,要坦坦蕩蕩,不愧對自己的良心,不愧對天地。

明朝的于謙一生正氣,當時他身處的官場非常腐敗,大臣進京,必須饋送重金厚禮,否則後果難堪。但于謙每次進京,只帶隨身行裝。好心人怕他遭殃,勸說:“你不帶金銀入京,也應帶點土特產品送一送啊!”

他舉起袖子笑笑說:“我帶有兩袖清風!”
後來,于謙遭誣諂被殺,抄家時,竟“家無餘資”。
抄家者見正屋緊閉,還上了鎖,認為必是錢財藏其內,


打開一看,原來珍藏的都是當初景帝的賞賜,均記載分明,一絲未動,見者無不淚下。


很多人看世事無常,做善事的人沒有得到報酬,還常被誤會;做壞事的人有時卻不會受到懲罰。但正如雨果所言,良心是存在於我們心中的,我們應無比珍惜它,呵護它。因為人人心裡都有一杆秤,做了虧心事,就會終日活在不安和譴責之中;不做虧心事,不怕敲門聲,不說昧心話,不怕人議論。對人對事認真,行得正站得穩,才會內心無愧、心安理得。


別人的嘴,自己的路


古語講:“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


做人亦如此。不必在意外界的種種譭譽,因為那些都不能定義你自己。凡事但求在我,問心無愧,才能活得坦然,活得輕鬆,活得有模有樣。不受外界的影響,才能專心活出最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