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父輩和祖輩聯合教養的孩子,生活能力會更好

結婚後有了孩子,很多人會選擇和父母一起居住,讓父母幫忙照看孩子,或者父母年齡大了,也會和孩子孫子們一起居住,好有個照應,無論哪種原因,三代同堂有優點也有缺點,但是對於孩子,有著別樣的意義。

第一次知道,父輩和祖輩聯合教養的孩子,生活能力會更好

放眼全世界,我們可以去看看,看看誰最重視福氣?答案就是中國人,有很多民族根本不懂得福氣,而我們中華民族總會把福氣安排的很好,過年過節的時候,我們總喜歡把福字貼在門上,甚至把福字倒過來貼,預示著福氣到了,生活的各個方面也都體現著,很多人從小孩就開始教育,要懂得惜福,珍惜自己的福氣,這種文化,也是西方人不瞭解的,我們就算給他們講,也有種對牛彈琴的感覺,而我們三代同堂就是種福氣的體現。

第一次知道,父輩和祖輩聯合教養的孩子,生活能力會更好

三代同堂的家庭往往熱鬧,兒孫滿堂,共享天倫之樂,大家互相照應,共同教育後代,一人有困難大家幫,共同進步,共同致富,一家子其樂融融

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相關課題組曾經在北京、蘇州、廣州、哈爾濱、成都、鄭州6個城市,對3600多名小學生及家長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發現,在三代同堂的家庭結構中教養出來的孩子,心理健康狀況更好。

第一次知道,父輩和祖輩聯合教養的孩子,生活能力會更好

根據調查結果,自被訪兒童出生到小學階段,有79.7%的家庭存在祖輩參與兒童家庭教養的現象。從參與程度來看,6~7成左右家庭採取了父輩和祖輩聯合教養的模式對兒童實施家庭教養。

老人們的大包大攬會不會影響孩子的生活適應能力?從調查情況來看,如果祖輩只是部分參與教養而不是在教養中發揮主導作用,那麼並不會對孩子的生活適應能力帶來負面的影響。統計顯示,在0至3歲階段接受父輩為主祖輩為輔聯合教養的兒童,甚至在生活適應能力方面的表現要優於在這個階段單純由父母教養的孩子。

第一次知道,父輩和祖輩聯合教養的孩子,生活能力會更好

除生活適應能力外,調查還對兒童心理健康狀況的另外3個維度,即學習適應、學校人際和自我概念進行了評估。總體看來,在幼兒園前和幼兒園期間這兩個階段,接受“父母為主祖輩為輔的聯合教養”的兒童當前心理健康狀況最好;接受“單一的祖輩教養,父母基本不參與教養”的兒童當前心理健康狀況最差。

第一次知道,父輩和祖輩聯合教養的孩子,生活能力會更好

調查發現,參與家庭教養的祖輩中,93.8%的祖輩表示樂意參與,“不太樂意”和“非常不樂意”比例僅為5.7%和0.5%。

要想進一步發揮三代同堂為育兒帶來的優勢,可多利用社區資源組織相關的社交、學習活動。這樣一來,既可以為搬到新環境的老人們提供結識新朋友的機會,又能通過組織家庭教育講座、育兒心得交流沙龍等活動幫助老人們掌握科學的育兒知識和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