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私立高中公立 經歷中考高考後 結果顛覆了我的預想

特別說明:根據當事人口述文字整理


當女兒高考結束,奔向新的城市開始大學生生活時,我回顧女兒中學六年的曲折經歷,感慨萬千。

女兒小時候挺聰明,學習也一直不錯,小學高年級還獲得了很被認可的數學競賽獎項,當時正是本市某私立如日中天的時候,小升初大考,女兒進了該著名私立。不過大考女兒發揮一般,沒能考進實驗班,於是就在平行班就讀了。當時因為有數學競賽的證書女兒本來還可以入讀家附近公立的實驗班,但是因為當時該私立聲名如日中天,儘管是平行班,我們還是放棄了家門口的公立選擇了該私立。(當然現在看起來這也許並不是一個最明智的決定)

就這樣,女兒開始了初中住校生涯,現在想起來我們還是有點大意了,第一:初中學習和小學不盡相同,小學表現尚可不代表初中依然可以繼續領先,另外對於像我女兒這種比較機靈,但是不太踏實、很多好習慣並沒有成型的孩子來講,一下到了一個離開父母的全新環境學習,我們對困難估計是不足的。

當時平行班一共60多個孩子,你說老師再負責,也有管不過來的時候,女兒剛進去倒也正常,雖不拔尖,但是還在班級中上,十幾名大概的位置徘徊。

初中私立高中公立   經歷中考高考後    結果顛覆了我的預想

住校會給孩子帶來很多適應性的問題

但是慢慢地,孩子成績開始下滑了,從十幾名,到了20幾名,後來我才慢慢發現學習慢慢下滑, 我們當時還是著急啊,我也給班主任,科任老師反應過,溝通過,但是始終沒能解決這個問題,在一個脫離父母的環境裡,一方面是學習自制力的問題(私立學校雖然有晚自習,住校也有管理,但老師要面對那麼多學生,不可能面面俱到, 還是要看孩子自己的習慣,自制力),另一方面青春期,多少有點分心。

但是因為當時住校,都沒能很及時的發現問題以及和孩子溝通。只是簡單地對於孩子學習結果焦慮。那時孩子每週週六才回來,做了作業吃了飯也聊不了太多,說學習說分數太多了,她也很煩躁。孩子一星期回來一次,這麼不歡而散我們也很不願意。整個初一,孩子就是在中等和中下徘徊,在平行班這個程度我們還是挺擔心了。我們當時著急,也就是用補習班來解決焦慮的。但可惜效果並不好。

初二的時候功課任務更重,我們也開始全面加碼,孩子週五放學就去補習班,週六週日全部要去補習班,校內補,校外也在補。初二的時候過來人也許都知道,是孩子青春期最叛逆難搞的時候。學習壓力之下孩子疲憊不堪對抗也到了頂點,我記得最慘烈的一次是:因為孩子不長進,不用功,做錯了還不承認拒絕接受,我一氣之下再次動手了:(之前也因為學習矛盾幾次動手),但這一次不同了,我記得我被女兒反抗,我揍她反抗推我,我一下倒在了床上,我才意識到女兒原來比我還高力氣比我還大了!但是當時氣頭上哪顧那麼多!他爸看到女兒敢於和老媽對抗了。好哇!你老媽打不過你,我這個當爹的還打不過你嗎!一氣之下,就那次,我和他爸兩人進行真正意義的“混合雙打”,

在場面上是把孩子給制服了------但是這一次也起到了完全負面的效果:孩子身心受到了很大的傷害,很久都躲避著我和她爸,一直很冷淡,一說就哭著說你們兩個成人怎麼一起對付一個人?後來哪怕過了很久,說起這件事就要痛哭很久........看到結果這樣,更痛苦的是我這個媽媽,這件事我們不痛心嗎?責罵打孩子,哪個父母不揪心?不心痛,看到事情這樣發展,我們深感無力。當然這件事也是一個分水嶺,從那後以後我們沒再動手了。

初中私立高中公立   經歷中考高考後    結果顛覆了我的預想

青春期是每個家庭的重大考驗

這件事對我的衝擊也是巨大的,我當時被焦慮,無助,糾結充斥著,著急,又使不上力,不知道該怎麼辦。始終就這樣和孩子膠著。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

可能當時我們的方式方法有問題,也許是孩子始終在那時沒有能真正覺醒......進入初三之後,壓力更大,任務更重,孩子的學習進一步下滑,從20名掉到了30名之後,絕望的心境隨時包裹著我。我想這個心路所有家長都有過。我當時的心境真是難以形容啊,在私立學校,學費,各種雜費,在老師那裡的補習費,外面的補習費,這幾年加起來可以買一套小房子了啊。你說我們不傷心,不失望嗎,初中那幾年,我真是在無比糾結失落中過來的。

低迷的狀態 焦慮的家長。女兒毫無懸念的沒能通過本校直升考試,我們也不願意花更多的錢在本校只為借讀。這樣就只能轉戰中考。但是我們也清楚,中考獲得較好成績也是不太現實的,因為私立學校日常的教學就是圍繞直升展開的,私立的體系去衝中考並沒什麼優勢。

直升考試沒多久就是中考了,我們也在焦灼中等到中考成績揭曉那一天了....

初中私立高中公立   經歷中考高考後    結果顛覆了我的預想

其實結局在一開始早已註定

最後女兒中考成績出來了:不算太差,但也沒有驚喜。大概比重點線多了20多分的樣子。其實,這個分數是挺尷尬的,因為要讀好的學校還差一點。隔壁某市和郊縣我們也不考慮,不想孩子再離開家住校了。分數線出來我們也顧不得難過失落了,拿著成績到處跑學校,本來志願填報的是高新區的一個公立,但是最後一天我才得知只能進平行班,說起平行班我就咯噔,下意識的有點抗拒。百般無奈,我走進了我家隔壁的公立學校,其實一開始我是沒看上我家隔壁這個公立的,但是現在現實擺在那裡,我就進去了(注:該校已經在2018年成為省一級示範學校),校方很誠懇,我記得當是教導主任接待的,明確願意接受孩子入讀實驗班。外加又在家隔壁,我就趕緊把原來的志願改了,報了這個學校。

後來進來這個學校我才發現,真的是比我預想的好,第一,因為是實驗班,班風好,學習氛圍濃(這一點我後來總結是非常重要的)。然後是班主任給力,高中幾年說實話,我沒給老師送禮,但是每次遇到困難找到老師,都得到了回應。學校管理到位,就是當時接待我的那位教導主任,他後來成為副校長了,他真是敢於管理,敢於負責的老師啊!每週他都值周在門口迎接同學,幾乎年級每個孩子都能叫出名字。我記得高中一個被他收拾的男生最後也考上了較為理想的學校。回去看他還非常感謝他當時的“收拾”!我後來才知道這幾年這所公立的高考都基本上低進高出。所以有時候自己意識中那種傲慢與偏見也會害了自己!還好當時做了正確的決定!

初中私立高中公立   經歷中考高考後    結果顛覆了我的預想

高中生活雖然艱苦,但是一切都在軌道內運行

高中生活就這樣緊鑼密鼓的開始了,女兒也是慢慢進入狀態。我也吸取了過去的教訓,就是要隨時關注孩子的動向,不要等到問題已經發生了才去彌補,隨時都和老師保持溝通聯繫。另一方面在溝通方式上,我們也漸漸進入了好的循環裡。實在是我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就請教老師,和老師求助。很幸運,每次都得到了很好的回應和解決,畢竟有些問題,有經驗的老師四兩撥千斤就提醒解決了,比家長嘮叨效果好得多。中學時期善於藉助周圍的力量也是解決問題的一個很好的方式。另一方面,經過了初中的種種挫敗,也許是最叛逆的時期也過了,女兒也漸漸有了覺醒,懂得和我們良性溝通了,善意的建議聽得進去了。

整個高中比初中狀況不斷、掌控不力的情況相比有了明顯的改觀,但是也有起伏,就是高三的時候整個學習量和壓力比較大,成天都是學習,孩子也弄得很疲憊懈怠,這個時候,班主任老師經驗就出來了,說一定要堅持,再堅持,一定要給孩子打氣。家長首先不能放棄。人都是有惰性的。就這樣,我一直陪伴她,也吸取了之前的教訓,遇事先不要太著急,不要太嘮叨。就這樣,還算順利渡過了最後的艱難時光。

高考的時候學校組織很得力,分數出來後孩子比預估的略少了些,但是最後還是進了目標學校的目標專業。我在想,當年要是女兒勉強在原來的私立直升了,高考的結果未必能有“家門口公立實驗班+家長的協助” 這個效果。實際上我們和原來的同學聊也是如此,當年初中一個寢室直升的,好幾個沒她表現好。費用更不說了,三年下來不可和私立同日而語。有時候覺得命運好像冥冥之中自有安排一樣,當時要經歷的挫敗,怎麼都是要經歷的。回過頭看,這些好像又是必須經歷的。短期的失敗不可怕!

初中私立高中公立   經歷中考高考後    結果顛覆了我的預想

人生的安排有時真的預想不到

我想,每一個在應試體系內拼搏的家庭都是有故事的,我想也是這些點滴成就了現在的他們 。對我們而言,很多事情和你預期的可能並不相同,千萬不要活在自己的固執己見中。這六年下來也有很多寶貴的教訓和經驗。

這六年下來有很多寶貴的教訓和經驗,我也總結出來供大家參考。

1、不必盲目迷信私立(我不是說我當時就讀的私立就一定不好,因人而異),更不要在擇校時僅僅被學校光環所迷惑,真的做決定一定要去學校走走看看和老師們聊一聊。要在瞭解自己的孩子基礎上選擇適合她的學校。如果你的孩子不是那種放哪裡都自覺又拔尖的娃,那麼普通孩子而言,我感覺二類實驗班這個小環境更好過一類平行班。

2、我是住校的反對者,尤其是對那些比較機靈,皮,自制力不是很好的孩子,還是得及時掌控情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些孩子主動要求住校,就得了解清楚是不是為了脫離父母的監管還是別的原因。每天回家,大事小事多少聊聊對孩子父母都是一個溝通疏導。高中我也不贊同住校,學習強度那麼大,幾個人一間房子,能有一個人一間房休息得好嗎?

3、青春期,家長憋出內傷是常見的,是常態,別指望這六年一帆風順的過。雞飛狗跳的狀況時有發生,再正常不過了。管還是不管,該管的時候一定要出手,只是說方式方法的問題,我想家長都走過彎路,畢竟也是第一次當爹媽。不過還是不要來硬的,把青春期孩子的給惹急了,惹急了他們是不容易控制的。

4、青春期的孩子有啥問題需要家長及時發現,要有防範意識,不要後知後覺,等到太晚處理,黃花菜都涼了,也導致進一步被動。

5、關於手機:一定要控制好,至少在校期間不能帶,在家用,最好家長在場。禁絕的話我感覺也不現實。我覺得初中一直在中游徘徊和女兒住校同時持有手機多少有些關係。

6、關於早戀:這方面女兒有些懵懂的意識,但我們沒擔心過,中學就是有些暗戀的情況吧,我覺得家長不必太多緊張。


後記: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 .......當回首往事,當年的那些焦慮、那些不安,那些覺得無法逾越的困難彷彿都已煙消雲散。階段性考試結束不是結束,只是一個開始,對孩子和父母而言,今後的生活可能需要面對的更多,但父母和孩子在這段歲月中相互陪伴與共同成長的經歷,無疑是彼此寶貴的財富。比起看得見的成果,這份財富才是最大的收穫吧!

初中私立高中公立   經歷中考高考後    結果顛覆了我的預想

學習的路還長,人生才剛剛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