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元、益生菌,一字之差你用對了嗎?

原創 格地章 醫學界消化肝病頻道 2月13日


益生菌、益生元傻傻分不清楚!

益生元、益生菌,一字之差你用對了嗎?

腸道菌群失調是一種較常見的胃腸道病理狀態。目前對腸道微生態環境調整的方法有兩種,一是益生菌補菌;二是益生元補菌。那麼,益生菌和益生元究竟有何不同呢?


定 義


▎益生菌


是指給予一定數量的、能夠對宿主健康產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目前我國通過衛生部(現衛生計生委)批准應用於人體的益生菌主要有以下種類:


表1 我國被批准應用於人體的益生菌種類

益生元、益生菌,一字之差你用對了嗎?


▎益生元


又叫雙歧因子,是指既能夠選擇性刺激宿主腸道內一種或幾種有益菌的活性或生長繁殖,又不能被宿主消化和吸收的物質。益生原主要指非消化性低聚糖,包括菊粉(菊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大豆低聚糖、乳果糖等。


本質與活性


益生菌


活的微生物,直接產生作用。它能直接與有害菌產生定植拮抗;其產生的代謝產物能降低腸道PH值,有效抑制有害菌生長;能與腸黏膜構成保護屏障等。


它在胃和小腸部分是能夠被消化的,因此需經受胃部強酸環境的考驗,只有活著到達腸道,才能發揮作用,所以入口的益生菌不一定全部到達腸部發揮作用。


▎ 益生元


一種營養成分,非活性物質,故不存在存活率的問題,不能直接對機體起作用。它通常在胃和小腸時保持未消化狀態,在結腸開始增殖有益菌和產生短鏈脂肪酸,降低腸道pH值,刺激腸道蠕動和大腸液的分泌,進而發揮作用。


生理功能


益生菌


可調節腸道菌群失調、增強腸道動力、建立腸道微生物屏障而保護腸道健康。另外,還可促進礦物質吸收、增強機體免疫力、解毒護肝及降糖降脂等。目前可製成食物、藥物和膳食補充劑。


益生元


國內外研究表明,益生元具有增加腸蠕動、改善腸道微生態、促進礦物質吸收、調節脂類代謝、增強機體免疫力等作用。目前主要應用於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許多配方奶粉中也添加有益生元(如低聚果糖和低聚半乳糖)。作為藥物在臨床使用的僅有乳果糖,它可治療便秘和肝性腦病等。


臨床應用


微生態製劑可用於急性感染性腹瀉、腸易激綜合徵、炎症性腸病、便秘、幽門螺桿菌感染、新生兒黃疸等的治療,可預防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及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等(詳見表2-4),但目前部分治療療效仍存在爭議。


2011年世界胃腸病學組織( WGO) 根據益生菌證據等級的全球概況彙總,發佈了“WGO全球指南: 益生菌和益生元”。其中益生菌在成人和兒童胃腸道疾病中的應用見表 2和表3:


表2 基於證據的益生菌在成人胃腸道疾病中的應用

益生元、益生菌,一字之差你用對了嗎?

益生元、益生菌,一字之差你用對了嗎?

表3 基於證據的有益菌在兒童胃腸道疾病中的應用

益生元、益生菌,一字之差你用對了嗎?


2017年中華預防醫學會微生態學分會兒科學組發佈的《益生菌兒科臨床應用循證指南》中益生菌在我國兒童疾病中的應用情況見表4:


表4 基於證據的有益菌在我國兒童疾病中的應用

益生元、益生菌,一字之差你用對了嗎?


我國《腸道微生態製劑老年人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2019年)推薦微生態製劑在我國老年疾病中的臨床應用情況見表5:


表5 微生態製劑在我國老年疾病中的臨床應用

益生元、益生菌,一字之差你用對了嗎?


另外,某些益生菌(如乳酸菌陰道膠囊)可治療陰道感染。乳酸菌可分解糖類產生乳酸,提高陰道酸度,可用於治療菌群紊亂引起的陰道病。


腸道微生態製劑應用的特點及注意事項


菌株特異性


益生菌的作用效果具有明顯的菌株特異性,即某一菌株的治療作用不代表本屬或種的益生菌均具有這一作用。所以,以國外使用的益生菌菌株為基礎制定的循證評價和推薦指南不適合於國內。


個體化


腸道菌群紊亂的程度和方式存在個體差異,因此不同患者對同一藥物同一劑量的效果可能出現差異,選擇使用時應該個體化。


服用時間


益生菌不宜與收斂吸附劑如鞣酸、鉍劑、活性炭、氫氧化鋁及鹼性藥物同服,以免吸附或殺滅活菌。中藥中往往含有鞣酸,也不宜同時服用。益生菌應避免與抗菌藥物同時服用,若需同時服用,應加大益生菌劑量或錯開服藥時間,最好間隔2~3h以上。布拉氏酵母菌、酪酸菌和芽孢桿菌製劑可與抗菌藥物同時使用。


不良反應


益生菌安全性很高,菌血症罕見,但對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使用時仍需注意。部分益生菌輔劑中含牛奶成分,對於牛奶過敏的患兒則會發生過敏症狀;有的益生菌中含有能誘發炎症的麩質蛋白,可能會加重乳糜瀉患者的病情。益生元安全性高,毒性小,個別患者可能出現腹痛、腹瀉、腹脹等消化道症狀,隨著服用時間延長,症狀會自動消失。


▎ 保存條件


益生菌除地衣芽孢桿菌、酪酸梭菌、凝結芽孢桿菌、枯草桿菌製劑可常溫保存外,其他需低溫保存,因此存在活性保存技術的難點。益生元穩定性好,可常溫下保存。


參考文獻

[1]沈定樹,鄭靜.益生元與腸道微生態[J].中國微生態學雜誌,2013,25(6):742-744.

[2]尚晉伊,劉麗萍.益生元營養及應用研究現狀[J].營養健康.

[3]吳少輝,魏遠安,吳嘉儀,鄭惠玲,霍金洪.益生元精準化研究進展[J].食品科學,2018, 39(9):333-340.

[4]《世界胃腸病學組織全球指南-益生菌和益生元》(2011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