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陌生人交談》1:間諜故事


《與陌生人交談》1:間諜故事

今天開始我們來講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Malcolm Gladwell)的《與陌生人交談》(Talking to Strangers: What We Should Know About the People We Don't Know)。格拉德威爾大概是現今最好的非虛構作者,他特別擅長把社會科學的研究成果變成暢銷書,我非常佩服他。

《與陌生人交談》1:間諜故事

這本《與陌生人交談》,是格拉德威爾在 2013 年的《逆轉》之後六年才出的一本新書,9月10號剛剛出版,我們專欄第一時間解讀。這本書的風格有點像懸念小說,都是真實的大事件,但是寫得跌宕起伏非常好看。特別是有聲版,書中幾乎所有當事人的對話、包括歷史人物,都用了原聲,而且還有主題音樂,就好像紀錄片一樣。如果有時間的話,我強烈建議你聽一下原書。

而咱們精英日課是知識服務的講法,沒時間講太多故事,咱們直奔主題。

這本書的主題是怎麼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避免互相誤判。你可能覺得自己很瞭解別人,其實你無法想象你有多少誤解。這一講咱們先說欺騙:我們非常、非常容易被騙。


咱們先聽一個間諜故事。

美國是間諜大國,每年光是有關間諜的文藝作品就有很多,經常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可是我讀了格拉德威爾這本書,感覺美國真不是間諜強國。

1987年一個古巴情報官員投誠美國,他帶來一個讓人難以置信的消息: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在古巴的幾乎所有間諜,都被古巴給轉化了 —— 中情局收到的所有關於古巴的情報,都是人家古巴人故意讓他們知道的。一開始中情局官員還不太相信,但是緊接著就不得不信了……

為了報復這次叛逃事件,卡斯特羅下令古巴電視臺播出了一部長達十一集的紀錄片 —— 就好像電視連續劇一樣 —— 其中記錄了中情局間諜在古巴的一舉一動。過去十年以來,美國間諜在古巴的每個房間裡、說的每一句話,都被人家用高清錄音錄像設備記錄下來了,而且鏡頭角度真的像電視劇一樣好。間諜大國美國,就好像傻子一樣。

美國在冷戰期間派往東德的所有間諜,都被東德人轉化了,美國就沒有得到過任何有價值的東德情報。美國負責蘇聯方面情報的一位最高頭目,本身就是一位蘇聯間諜。他並不是一個特別謹慎的人,有酗酒的毛病,連蘇聯給他的經費都沒有好好隱藏。


跟前社會主義國家相比,美國的間諜和反間諜能力實在是太弱了。我們一般印象中的間諜都是無比聰明無比謹慎的,不留任何破綻才能活下去,但是真實的間諜真不是這樣,至少在美國當間諜不用這樣……

1996年2月24日,三架美國的小型民用飛機,在公海上遭到了古巴空軍的襲擊,其中兩架被擊落,四人死亡。這件事引起了軒然大波,你可以想象古巴受到了美國的強烈譴責……但這是為啥呢?難道古巴人瘋了嗎?這個事件能讓我們見識一下國際關係的微妙操作。

原來這三架民用飛機屬於一個在美國的古巴移民組織,他們經常開著飛機從佛羅里達出發、跨海飛到古巴去投遞傳單,號召古巴人推翻卡斯特羅政權。我們能理解古巴為什麼想要擊落這些飛機,但是古巴必須考慮國際社會的反應。

結果國際社會的反應還不算太強烈!這是因為事發第二天,美國一個退休海軍上將,到CNN電視臺做了一個訪談節目。在這個節目裡,他說事發前一天,他曾經跟古巴軍方代表有個會面,在會議中,古巴人當面發出了一個警告,說打算擊落髮傳單的飛機。海軍上將當天就把此事上報給了國防部,但是國防部沒有立即做出反應……於是輿論壓力全都到了美國這邊。

你看看這幾件事發生的時間線。移民組織的飛機並不是每天都去發傳單,那怎麼就這麼巧 ——

*23 號,古巴軍方和美國海軍上將會面,當面提出警告;

*24 號,古巴擊落兩架飛機;

*25 號,海軍上將上電視臺說明情況。

如果讓你負責古巴的國際形象公關,你能不能保證事情按照這麼好的流程走?用咱們中國話來說,美國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美國國防情報局(DIA)有個分析員叫布朗,強烈感覺美國是被安排了。那是誰安排的呢?是誰那麼厲害,能安排一位退休了的海軍上將正好在那個時候跟古巴軍方會面呢?布朗發現此人是DIA的一位女性高級官員,安娜·蒙特斯(Ana Montes)。蒙特斯是負責古巴情報分析的最高專家,人稱“古巴女皇”。布朗懷疑蒙特斯是間諜。

DIA負責反間諜的官員卡邁克爾(Carmichael),據此決定對蒙特斯展開調查。蒙特斯確實有可疑行為。事發當天蒙特斯被招到了五角大樓幫著分析局勢,可是第二天下午,在所有人都緊張應對古巴危機的時刻,蒙特斯居然提前回家了。這不對吧?

卡邁克爾約談了蒙特斯。兩人一見面,卡邁克爾就說:“我們懷疑你參與了間諜活動,所以找你問話。”

如果你是無辜的,遇到這個問題你會怎麼反應?你肯定馬上說“誰?我?你開玩笑吧!”但是蒙特斯的反應不是這樣。據卡邁克爾回憶,蒙特斯就好像第一次面對汽車燈光的小鹿一樣,嚇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但是卡邁克爾沒在意!他其實非常不相信“古巴女皇”居然是古巴間諜,他只是想給蒙特斯一個下馬威,現在效果達到了。問話繼續進行,蒙特斯很快反應過來,合理地解釋了自己為什麼安排海軍上將在那一天跟古巴人見面。兩人聊了兩個多小時,越聊越投機,越聊越放鬆,幾乎都有一點男女之間調情的味道……

問到那天蒙特斯為什麼早退的時候,蒙特斯說當時是感覺有點不舒服,想回家弄點吃的。卡邁克爾就追問蒙特斯回家的細節,問到:“那你把車停好之後,看到什麼人了嗎?”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對吧?正常情況下你只要回一句“沒看到”就過去了,對吧?但是蒙特斯居然神色大變!她驚恐萬分,就好像被人發現了秘密一樣。


可是卡邁克爾再次沒在意。他以為蒙特斯作為單身女性難免有些隱私,就沒有繼續追問。

一直到五年以後,CIA偶然破譯了一段古巴密電碼,判斷DIA內部有一位高級官員是古巴間諜,而唯一的線索,是這位高級官員曾經在1996年7月4號到7月18號間去過關塔那摩灣美軍基地。卡邁克爾根據這個線索查閱了DIA官員的出差記錄,發現那人正是蒙特斯。

蒙特斯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弗吉尼亞大學的本科,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對外關係碩士。很早就加入了DIA,跟同事關係很好,工作盡責,雖然從來沒有分析出來過特別有價值的古巴情報,但是身居高位。

而正是這位蒙特斯女士,早在上大學期間就因為反感美國政府顛覆尼加拉瓜政權,參與了學生運動而被古巴情報部門關注。蒙特斯曾在1985年秘密到哈瓦那接受招募,此後多次前往古巴,有時候還是拿著DIA的公款去的。卡斯特羅親自給她頒發過獎章。

每天晚上回到家裡,蒙特斯都會把自己一天的收穫總結下來,彙報給古巴方面。她用的短波電臺就放在自己家的一個鞋盒子裡,她的密碼本就在自己隨身的手提包中。

蒙特斯沒有太多時間接受訓練,她並不是一個非常專業的間諜。那天卡邁克爾問她在家門口看到了誰她為啥緊張呢?因為她看到的是自己的古巴上線。


那為什麼蒙特斯就沒被發現呢?別人當著你的面撒謊,而且這個表演一點都不高明,你怎麼就看不出來呢?

有個實驗是這樣的。每次邀請一位受試者到教室,說要做一套知識測驗題,做得好有現金獎勵。題目都比較偏門,問你比如說什麼“亞洲最高的山叫什麼”之類,但是你有一位搭檔和你一起商量著做。測驗剛開始不久,負責監督的老師接到一個電話,就出門打電話去了。這時候搭檔就會提示受試者,說你看講臺上有個信封,也許答案就在那個信封裡,咱們看看答案吧!

有些受試者為了拿獎金,同意了作弊。當然他不知道的是這一切都是演戲,搭檔其實是個研究人員,那個監督老師接電話也是故意的。

接下來,實驗人員會問受試者,說你剛才作弊了嗎?有的作弊者說沒有,實驗人員就進一步逼迫他,說那我等會兒再問問你的搭檔,你猜他會怎麼說呢?有的作弊者表現非常慌張,有的卻能自始至終都很鎮定。

研究人員就這樣拍攝了44份問話的錄像,其中所有人都說自己沒有作弊,但是隻有22個人說的是實話,剩下22人說的是假話。

那好,單看錄像,請問你有多大把握正確判斷,誰說的是實話,誰說的是假話呢?

千萬別過度自信。好幾個心理學家,請了社會上各種人來看這些錄像,有警察、法官、心理醫生,有中央情報局的間諜網絡負責人,結果是這些人的判斷準確率都非常低,平均只有54%。


基本等於瞎蒙。

但是研究者發現,人們判斷出錯的比例不是對稱的。如果錄像裡的人說的是真話,人們一般不會冤枉他,會認可他說的是真話;但如果錄像裡的人說的是假話,人們常常看不出來他說的是假話,總是以為他在真話。

據此,心理學家蒂姆·萊文(Timothy R. Levine),提出了一個非常有說服力的解釋,叫做“默認真話理論(Truth-default theory)”。

當有人跟你說話的時候,不管他說的是什麼,你總是默認他說的是真話。

並不是你完全不懷疑他。你可能會覺得他表現得有點怪 —— 就好像卡邁克爾看蒙特斯一樣 —— 但是你會先幫他找理由解釋。你太願意相信他了。通常情況下,我們頭腦裡並沒有“防騙”這根弦。

只有當疑點已經實在太多、太明顯了,你才可能意識到這個人是不是在騙你。

相信,不等於沒有懷疑。相信是默認的。相信是懷疑積累得還不夠。

如果一個人一上來就表現得鬼鬼祟祟特別可疑,你當然不會相信他。可是大多數騙子並沒有那麼可疑,他們只要稍加掩飾,你就看不出來。等到他暴露之後,你才會想起他當初的各種疑點。我們想想生活中是不是經常發生這種事情。


為什麼進化沒有讓我善於識破謊言呢?咱們下一講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