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臺首份政府文件 重慶加速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

重慶本月中旬公佈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首份政府文件,明定多項工作任務和相應牽頭與責任單位。受訪專家說,這份官方指令,有助重慶政府走出無法有效調動資源、推進該新通道建設的困境。

在2019冠病疫情趨穩後,重慶經濟引擎近期重啟,聚焦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西部陸海新通道(簡稱陸海新通道)。重慶政府官網本月10日也發佈《重慶市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實施方案》(簡稱《方案》)。

出臺首份政府文件 重慶加速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

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在冠病疫情期間保持增長,圖為3月27日成渝地區第1萬列中歐班列在重慶等待發車(新華社)

這是新加坡與中國政府雙邊合作項目——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下的“南向通道”,在2018年更名與升級為輻射面更廣的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的兩年多後,重慶市政府針對該通道建設出臺的首份政府文件。

這份指導性文件從六方面,包括加強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建設、促進通道與區域經濟融合發展等,為重慶各政府部門、國企等佈置31項任務,每項任務分別具體指明牽頭單位和責任單位。

脫胎於中新重慶項目旗下“南向通道”的陸海新通道,位置穿越中國西部腹地,將“一帶”(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一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連接起來,在中國區域協調發展中具戰略地位。

2018年11月,中國總理李克強訪新之際,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就“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簽署諒解備忘錄。新名稱意味這條通道的範圍與方向可以更廣泛與多元。

出臺首份政府文件 重慶加速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

中國總理李克強(左)2018年11月訪新時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右)就“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簽署諒解備忘錄。

至於“西部陸海新通道”這一新名稱,則首見於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去年8月公佈的《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簡稱《規劃》)。這份中央文件提出在2025年和2035年,先後基本建成和全面建成陸海新通道。

三年來在中新項目框架下陸海新通道建設成績不俗

重慶市政府的《方案》則基於上述時間表,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經濟高效、智能便捷的陸海新通道,重慶至廣西北部灣出海口的兩條主通道集裝箱運量達到30萬標箱(陸海新通道共三條主通道,另一條則起於成都至廣西北部灣出海口);班列與跨境班車開行數年均增長超過15%;客貨運航線達到50條;建成與亞細安國家產業合作示範區三個。

重慶過去三年在中新項目框架下,推動陸海新通道建設成績不俗。其中,重慶市長唐良智今年1月作政府工作報告,顯示去年中歐班列(重慶)開行超過1500班,運輸箱量和貨值均增長48%。

一直關注陸海新通道進展的中國集裝箱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李牧原,上週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重慶最亮眼的成績是在陸海新通道上帶動很多穩定開行的物流線路,形成很大輻射力。陸海新通道熱度長期不減,也讓很多基礎設施能量被釋放。

但這期間重慶沒有明確的政府指導性文件,李牧原指出,這對開展工作非常不利。“重慶一直是採用中新兩國高層的會議紀要和諒解備忘錄,作為指導中國政府各部門的工作文件,是不符合政策發佈程序的,沒有辦法調動各方資源……其他地方可參與可不參與,因為沒有政治上的要求。”

這也是為何重慶、廣西、貴州、甘肅四省區雖早在2017年8月就在重慶簽署框架協議合作共建南向通道,但毗鄰重慶的四川卻去年10月才正式加入的原因。

出臺首份政府文件 重慶加速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

陸海新通道讓重慶很多基礎設施能量被釋放。圖為重慶朝天門來福士購物中心。(凱德集團)

中央政府出臺《規劃》自上而下佈置任務後,西部各省區市對建設陸海新通道的重視程度大幅提高;《方案》對重慶內部則起到與《規劃》相同的作用。李牧原說,這為政府各部門單位、國企提供行動指南和路線圖,明確他們在推動陸海新通道建設中的角色。

中新重慶項目牽頭公司——中新互聯互通(重慶)物流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泗棕受訪時則說,《方案》是對《規則》的直接回應,向中央和各地方政府通報重慶的具體機制、指標及任務對口單位。

建議大力提升通道物流節點加大對亞細安影響力

重慶這份《方案》由李牧原團隊負責起草,其中也指出重慶過去三年推進陸海新通道時的其他不足,建議重慶未來大力提升通道上物流節點帶動貿易市場的能力,同時加大對重慶主城區以外區縣的覆蓋面,以及對亞細安市場網絡的影響力。

李牧原形容,這是基於過去三年對通道的認識,“集中給重慶出的一副藥方。”

為陸海新通道建立統籌協調機制也是《規劃》的重點之一,其中要求重慶負責建設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牽頭建立省際協商合作機制,協商解決通道區域合作事項。

《方案》規劃到2025年,全面建成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包括牽頭“13+1”(西部12省區市與海南省,以及廣東省湛江市)建立陸海新通道省際協商聯席會議,統籌協調區域合作。

重慶市上月已成立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領導小組,唐良智和常務副市長吳存榮分別擔任正副組長,成員包括政府高官和國企高管。

李牧原指出,中國過去建設物流通道,地方行政割據經常導致各自為政、惡性競爭等問題。她認為,建設運營組織中心有利推動有序競爭,協同各省市區的創新政策、多式聯運標準規則及信息網絡,讓這些新措施產生經濟價值。

成渝互動受關注

出臺首份政府文件 重慶加速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

專家認為西部陸海新通道與成渝經濟圈兩項國家戰略互補性很高,成都和重慶應該從競爭變為競賽關係(新華社)

中共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上月召開會議審議《方案》的講話中,首次將陸海新通道與成渝經濟圈聯繫起來,這兩項國家戰略未來的互動隨即引發關注。

陳泗棕說,陸海新通道與成渝經濟圈可被行銷成單一市場,妥善規劃也可避免資源重複設置。

在李牧原看來,陸海新通道與成渝經濟圈兩者互補性很高,重點都在打破行政邊界,促進經濟要素快速流動。她建議,成都和重慶推進經濟圈和通道建設之際,應從以往的競爭關係轉變成競賽關係;雙城無需形成分工,大可各自大力建設物流資源。

她對“競賽關係”解釋說:“競賽結果是大家水平都很高,而且要素快速集結……物流資源多了,產業資源自然豐富,最終是知識、人力資源快速流動,這恰恰是內陸地區最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