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錄」我驕傲:我有一個父親叫農民,我有一個家叫莊稼

父親有三個孩子,我、大弟、小弟。

父親有無數塊大大小小的土地。父親的土地和我們一樣,都有自己的名字:小團田,大四方,長田,三鬥,烏龜嶺,老吳山,對門山,芝麻窪,大溝山,南窪......或是水田,或是旱地,父親對每一塊土地的土壤性質都瞭如指掌。

老吳山的沙土地適合種白心山芋,種出來的山芋光滑滑的面嘟嘟的。南窪的黃泥地適合種黃心山芋,削了皮直接吃,甜絲絲的,熬糖做山芋幹炸山芋圓子都是首選。小團田的泉水適合栽芹菜,大四方是旱田,種出來的蘿蔔比地裡的甜,用米湯燒蘿蔔,直接吃兩碗也不在話下。竹園邊的地,竹根已經侵入地下,種山芋肯定不行,竹根鑽進山芋,挖出來的山芋齜牙咧嘴的不像樣子,只能種黃豆芝麻類的作物了。

種了幾年的山芋地,需得種一年黃豆,黃豆的根瘤有改善土壤的作用。烏龜嶺上的沙土地土層淺路途遠,直接撒芝麻,芝麻黃了拔起來紮成把,就地曬,曬幾天帶個袋子鋪地上,用小棍子把芝麻殼敲敲,把芝麻“倒”出來,拎上袋子回家,就省事多了。土層深的,栽山芋,種南瓜。種南瓜栽瓠子底肥要足,挖個深深的坑,倒下半桶大糞,蓋上土,等到三月三,南瓜瓠子葫蘆就可以下地了,一直到秋天,南瓜冬瓜滿地滾,都不用操心施肥的事。

「實錄」我驕傲:我有一個父親叫農民,我有一個家叫莊稼

南瓜瓠子葫蘆種在地邊,最好是搭在高坎邊,藤蔓順著坎子橫爬豎爬直爬倒爬,邊爬邊結果實,邊結果實邊爬,整個坎子都是南瓜瓠子葫蘆的地盤了,又通風又不佔地方。想吃的時候,南瓜瞅黃的麻的磨盤樣的,瓠子找青中泛白的毛茸茸的,冬瓜需掛了霜的。瓠子摘的時候要掐一下,舔一舔,苦的肯定是牛啃過的,吃了會中毒,有人捨不得倒掉勉強吃下去,上吐下瀉折騰得半死。外婆說苦的瓠子是牛舔過的,父親說苦的瓠子是底肥用了牛糞,具體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我就搞不清了,反正牛背了黑鍋還真的是罪魁禍首都和我無關。只是現在去市場買瓠子,我都會掐一下,舔一舔,萬一遇見苦的,不僅錢搭掉,連油鹽煤氣都搭掉了。葫蘆想吃的就趁嫩的時候吃,和瓠子味道一樣。想做葫蘆瓢,要等秋天冬天了。清白的葫蘆掛在房簷下晾乾,變成黃燦燦的金色,手敲敲,“嘭嘭嘭”!搖一搖,“沙沙沙”。取下來,拿個小鋸子慢慢鋸,裂開啦裂開啦,裡面沒有葫蘆娃沒有孟姜女,一掰兩開,兩隻葫蘆瓢!砰!砰!砰!磕掉葫蘆籽,扔給我:給你媽媽看看!父親滿為驕傲地發話!屁顛屁顛地送到廚房,母親立馬拿起去年的已經缺口的葫蘆瓢甩給我:拿去舀雞食!灶臺上用新的!還有一個,去送給外婆!母親拿起葫蘆瓢,把另一半好看些的遞給我。於是又屁顛屁顛跑到外婆家,用葫蘆瓢換一個雞蛋或者一口袋蠶豆花生。

「實錄」我驕傲:我有一個父親叫農民,我有一個家叫莊稼

父親種地很講究,邊邊角角都修整得刀切一般,地溝筆直,間距均勻,植株之間橫看豎看都在一條直線上。父親說,種地如繡花,須得用心才行。遇見暴雨,地溝齊整的就能排水,地不會輕易被沖壞。父親還說人勤地不懶,多花點功夫,就多點收成。但是有一年父親把田裡的稻子種得趴下了,收割的時候又逢連陰雨,母親不停數落:一點點肥料就往田裡倒,好了吧,好了吧,稻子肥得撐不住都倒在田裡了,全壞了!你看,也有好心得不到好報的時候!

「實錄」我驕傲:我有一個父親叫農民,我有一個家叫莊稼

父親打理的菜園地比別家的好看些,拐角的地方種韭菜種蔥,韭菜地總有半邊蚌殼,割韭菜割小蔥拿起蚌殼就成。最邊上種幾棵艾,一年過去,艾就發了一大叢,端午節的時候砍回家,門頭上插的自然少不了,餘下的紮成小把,曬乾,冬天泡腳的時候放一把,一個冬天不咳嗽不感冒。感冒了也沒事啊,大木桶裝開水泡上艾,桶裡放個小板凳,坐下來,腳擱在小板凳上,腿上搭塊毯子,燻腳!燻得全身發汗了,香油煎雞蛋吃三個,蓋上被子熱乎乎地睡一覺,第二天醒來,頭腦清醒,不咳嗽不鼻塞了!父親有時還種幾棵端午葵,和艾站在一起,不知道是艾的花還是端午葵的花。艾倒下去的時候,端午葵就愈發亭亭玉立了,紅豔豔的花朵,把整個菜園子照亮。

「實錄」我驕傲:我有一個父親叫農民,我有一個家叫莊稼

父親現在的菜園,比以前的菜園更豐富。土豆開白花,明晃晃的,有小孩的拳頭大。秋葵開黃花,嬌滴滴的唱著節節高啊節節高啊,愈是唱得響亮花朵愈是碩大。豇豆花是粉紫的,豌豆花是玫紅的,蠶豆花是黑白的,白菜花是金黃的,茄子花是紫色的,辣椒花是小小的白色的小燈籠,黃瓜花上總是有蜜蜂嗡嗡嗡,絲瓜爬上屋頂,開花散葉,把屋頂變成一塊大花布。菜園邊有石榴有蘭花有花樹菜有銀杏有紫薇,今年回家,又發現了一架葡萄!父親對植物的貪婪真是不可理解。蘋果桃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還有核桃杏枇杷,反正人家有的必須有,人家沒有的,父親也想擁有。不吃幹嘛要種啊,吃不了幹嘛種這麼多啊?每次回家都“質問”父親。噢,多種點又不找我要飯吃!你看,父親對植物的貪婪就是這般的輕描淡寫。就像我,想把所有的沒種過的花草都種一遍。

「實錄」我驕傲:我有一個父親叫農民,我有一個家叫莊稼

父親擅長套種,豇豆、玉米、苦麻是絕配,玉米種在地中間,兩邊種兩行豇豆,地邊種苦麻。圍著玉米搭架子,豇豆順著架子爬,最後爬上玉米杆。吃的時候,一層一層摘豇豆,玉米鬍鬚泛黃了,“咔擦”一扭,掰下來撕開玉米皮放在飯鍋裡蒸。嫩玉米甜。想吃香的,得等玉米再老一點,撕開玉米皮,掐一掐,冒一點點漿,掰下來,連著皮丟進鍋灶洞裡,先是在邊上烤,烤的皮焦了,用火鉗夾著在小火上慢慢地來回地炙,聽見“噼噼啪啪”的聲音,就可以吃了。這樣的玉米,誰吃過誰知道,具體味道,就不敘述了。玉米上市的季節回家,父親都會為我燒一根玉米,吃得嘴巴黑乎乎的,連玉米芯子都巴不得啃下去。

「實錄」我驕傲:我有一個父親叫農民,我有一個家叫莊稼

最累的最重要的活莫過於挖地,兩根齒的鋤頭,我們叫“抓子”,扛上,再扛上一把鋤頭和窩鍬,整理地溝平整地塊用得上。挖地得用“抓子”一下一下地深深地挖進泥土中,挖一下翻一下把大的土塊磕一下,把雜草抖一下扔一邊去,翻一下挖一下把土往兩腿間的縫隙裡撒,最好是赤腳,方便!不用倒鞋子裡的土。十幾“抓子”下去,就開始“哼哼唧唧”地冒汗了。沒事,父親有三尺長的老粗布的“大手巾”,幹活的時候搭在脖子上,“大手巾”一抹,汗就沒了。再來了,再抹,直到一塊地挖下來,整條“大手巾”都汗津津的,往水裡一扔,小魚小蝦子攆著“大手巾”跑,是被汗味勾引的吧。

「實錄」我驕傲:我有一個父親叫農民,我有一個家叫莊稼

我的菜園地只有三四個平方,我挖地就像驢拉磨樣的,心裡想著順著一個方向有條不紊的挖,後來不知道怎麼的就橫七豎八地在地裡轉起來了。挖出來的地高低不平,還把人累得要死。父親挖地呢?一早上能挖出幾百平,好大好大一塊。那是熟地,就是常年耕種的地。要是開山挖荒地啥的,那就辛苦多了,草皮、石頭,樹根......邊撿邊挖,邊挖邊撿,一個早上也挖不了多大。還累得人都直不起腰,兩隻胳膊痠疼,兩條腿像灌了鉛樣的抬不起來。這樣的時候,母親在家會泡好茶,盛上一碗稀飯晾著,在這同時,母親會用米湯衝一個蛋花,加點白糖。父親喝下蛋花,舒一口氣,眉開眼笑起來。

「實錄」我驕傲:我有一個父親叫農民,我有一個家叫莊稼

父親是木匠,在我的記憶裡,父親一直是早上幹活,不是挖地就是鋤草要不就是澆糞。即使啥事沒有,父親也會扛上鋤頭在田裡地裡走一遍,總有調皮的野草從夜間跑出來,父親鋤頭一鉤,小草就消失了。夏天的時候,看水也是重要的事情,總是有下水田的人家晚上偷偷挖開田缺,或者在田缺下用手指偷偷鑽個小洞,讓我們家的水往他家田裡悄悄地流。也不是說人家不對,父親肯定也做過這樣的事情。父親看見,就拿鋤頭杵一下,自言自語:還耍我?把我當瞎子啊。只要不是太明目張膽,這樣的事情就用鋤頭一帶而過了。若是乾旱的日子,那可就對不起了,滴水必掙,你還敢偷水?老子站在田埂上操你祖宗八代。

「實錄」我驕傲:我有一個父親叫農民,我有一個家叫莊稼

我大弟曾經因為放水的時候和我二舅對罵過:你是舅爹爹!是啊,你是舅爹爹,那是正月裡在堂屋裡,你是舅爹爹。在田畈裡,你放我的水,我就是你舅爹爹!把我二舅氣得呀,拿起鋤頭追著我弟弟邊跑邊罵:小狗日的老子一鋤頭砸死你!我弟弟還知道禮讓地跑開,但嘴巴一刻也沒閒著,我二舅罵什麼,我弟弟對著幹!

鄉下這樣的事情多得很,父子兄弟為了田界地界為了上水下水的事情打架幹仗的多得很。正月裡晚輩帶點糖啊糕的上個門,該是舅爹爹還是舅爹爹,該是老子還是老子,一支菸的功夫,一杯酒的功夫,恩怨全銷。土地上結不了恩怨。土地上生長的親情隨著時間的推移愈來愈深沉。

「實錄」我驕傲:我有一個父親叫農民,我有一個家叫莊稼

父親幹完一早上的活,搭上“大手巾”拎上斧子五尺去人家上門工。一天幾塊錢來著?記不住了。反正現在感覺是很可笑的一點工資,卻很體面地養活了我們一家子。那時候的手藝人僅亞於吃商品糧的,我們整個村子只有一個吃商品糧的,是當兵退伍後在鎮武裝部工作的。

種田地最累的季節就是雙搶。割早稻插晚稻搶收搶種,所有人都要在泥裡水裡泡夠半個月,螞蟥和烈日,暴雨和稻芒,都接迥而至。怎麼辦?熬唄!大人咬牙熬,孩子慢慢拖,半個月一過,又可以在盛夏的樹蔭下睡午覺了。

「實錄」我驕傲:我有一個父親叫農民,我有一個家叫莊稼

最髒的活是摘山芋葉。豬一年的口糧一大半靠山芋葉支撐,摘下來剁碎撒點鹽踩在大缸裡,每次餵豬的時候挖上一大塊,臭得要人命。一塊地一塊地擼下來,手指漆黑,乾裂粗糙,若是這個時候讓我上街買東西,打死我都不去,烏龜爪子樣的雙手一伸出,人家不看臉就知道我是鄉下人。那時候對城裡人的羨慕,就是從擁有一雙如蔥般的白淨的手開始的。

最沉重的活呢?當然是從山上往家裡一擔一擔地挑山芋了,挑柴也很累,打麥子也很累,但都比不上挑山芋累。兩個籮筐,碼得滿滿的,山路陡峭,挪一步腿肚子閃一下,一下一下地閃下來,腿就軟了。腿軟了不是啥大事,肩頭磨紅了磨腫了磨破了火辣辣地疼。這樣的活我幹得非常少,挑山芋是父親和母親的事情。母親在做農活上不亞於父親,甚至比父親更能幹些。母親脾氣暴躁,但對父親特別體貼,她總是因為父親以前沒幹過重活不讓父親乾重活,後來又因為父親生病,重活不讓父親插手。父親對母親的體貼體現在家裡的雜事多做些。他們說過愛嗎?!絕對沒有。父親對母親的愛就是把棍子柴鋸短碼在灶門口,把松毛柴用框子裝好放在灶門口,把草柴打成小把碼在灶門口。餵雞餵鴨餵豬,下雨天守在家裡讓母親出門去打牌。母親對父親的愛情呢?就是早上給父親衝一杯雞蛋花,打三個甜雞蛋,父親生病的時候,好幾年的時間母親堅持每隔兩三個小時給父親做點吃的,冷得要命的冬天,半夜起來給父親煮一碗桂圓湯或者衝一杯奶粉,一晚上起來幾次,溫言暖語,和平日的潑辣彪悍的母親完全不同。

「實錄」我驕傲:我有一個父親叫農民,我有一個家叫莊稼


在農村,怎麼說呢?有幹不完的活。眼睛不閉,事情不完。吃完年飯,準備田畈。田裡地裡的活計總是一茬接一茬。割完麥子做山芋宕,種下山芋要薅草,要施肥。花生蠶豆豌豆紅豆芝麻綠豆糯米秈米小米,過日子的東西一樣不可少,每一樣都從土地上生長起來,才能到達餐桌,到達我們的胃。父母就這樣泥裡一把地裡一把把我們姐弟三個餵養成人。好在我們姐弟三個也都像土地上的莊稼一樣,給點陽光就燦爛,活得健康豁達善良素樸。

憶起少年時的溫暖,莫過於半夜或清晨,躺在床上,聽母親和父親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話:今天哪塊地要鋤草了吧?明天要記得把廁所裡的糞送到烏龜嶺的窖子裡,過幾天下個小雨,山芋要上肥了........

「實錄」我驕傲:我有一個父親叫農民,我有一個家叫莊稼

九十年代之後,鄉村的手藝人就漸漸失業了,父親和弟弟辦了一個窯廠。窯廠一開始的時候是紅火的,後來麻煩就接連不斷。父母和弟弟都不是做生意的料,銷售、技術都屬於完全的外行。資金鍊不斷脫節,機器老是出問題,徵地不順利,產品不合格......結結巴巴地支撐了幾年就歇火了。弟弟從此以後對做生意諱莫如深,父母也從那次事件中真正地見識到人情冷暖。但是,也就是從那時開始,父母似乎成為了一個人,不抱怨不傷害,凡事商量,互相關照,一直到現在。

不做木匠,不辦窯廠,種地種田,養雞養豬,父親變得沉默,變得溫和,就像是土地上生長起來的莊稼一樣,溫和而強大。

「實錄」我驕傲:我有一個父親叫農民,我有一個家叫莊稼

父親在2006年得了一場大病之後,在床上躺了幾個月才能下地。近兩年的時間,父親不能幹重活。但浮頭抹腳的小事,父親總是力盡所能地做。父親是個閒不住的人,父親是個幹不了活就亂髮脾氣的人,他對母親和弟弟做的事,總是不滿意。2008年之後,父親的身體基本恢復,除了不再抽菸喝酒,父親還是原來的樣子,每天田裡地裡家裡不停歇地忙碌,除了吃飯的時候坐在飯桌上,睡覺的時候睡在床上,基本上沒看見他停下來。即使要喝茶,也是泡好帶在地邊,口渴的時候端著茶杯對著莊稼喝上幾口,那樣的時刻,風也意外地涼快,陽光也格外地溫柔。

「實錄」我驕傲:我有一個父親叫農民,我有一個家叫莊稼

端午回家,父親先是在菜園裡掐空心菜摘黃瓜挖土豆,然後抓上鋤頭鋤草,從門前到屋後,從屋後到塘邊,我拿著相機拍屋子四周,突然鏡頭就對準了父親,父親是羞澀的,但父親並不拒絕我的鏡頭,父親在土地上勞作的時候,和土地是融為一體的,他彎腰拔草,他杵著鋤頭立起來,他看著遠山,他和遠處地裡的人大聲說話......這樣的父親,是驕傲的,是自然的,是溫和的,是植物一樣樹木一樣的父親,是在自己的土地上王一般存在的父親。我們不說話,他看著莊稼看著我,我看著莊稼看著他,覺得我們一起走過的四十六年,也不過就是一瞬間的事情。

「實錄」我驕傲:我有一個父親叫農民,我有一個家叫莊稼

2009弟弟在蕪湖上大學,我帶著父親和兒子去蕪湖,在車上在賓館在鳩茲廣場,父親是慌張的是茫然的,來回暈車,父親疲憊極了。回來的車上父親口袋裡的錢被扒手偷走了,父親輕輕告訴我:錢丟了,那個人碰了我一下。我拿出自己的潑辣,要求司機把車子開到派出所,那個人要偷偷下車,被我拽住了,我說你沒拿幹嘛下車?那個人大約是怕了我,指著父親的腳底下說:亂說什麼啊,那不是錢麼?!

那一刻,我覺得自己保護了父親。也是從那一次之後,我不再提帶父親出門。舟車勞累,燈紅酒綠,那不是父親的故鄉。雞鳴狗叫,阡陌縱橫,才是讓父親心安的家園。

「實錄」我驕傲:我有一個父親叫農民,我有一個家叫莊稼

這些年我熱愛土地,種菜種花,我仔細觀摩父親的菜園,學著父親的樣子打理自己的園地。我在這塊地上看見日後的自己,正在長成父親的模樣。

端午之後,我想寫一寫父親和他的土地,但終究只能寫出父親的菜園。那些大溝山上小團田裡勞作的父親,我無力抵達。而菜園,只是父親土地的一部分。養活我們的,除了蔬菜瓜果,還有糧食,還有遠山的風景,還有四十六年日日夜夜伴著我的父母的守望和期待,還有父母給予我的莊稼一般土生土長的本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