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老三屆,今年七十二了

不知為何,人愈老,過去的歲月越會頻繁地出現在腦海裡。

還是從我們班在翻身大隊辦夜校幫家書識字,掃除文盲說起吧。

嗨,我是老三屆,今年七十二了

我們家鄉有一個叫作“翻身”的地方。翻身大隊位於西郊外十里地,是全國勞模——開民義的家鄉,當然,它還是我班同學施長龍的家鄉。有一次,我們聽勞模作報告說:“因家鄉貧困戶太多,孩子讀不起書,文盲占人口的一半以上,窮沒有關係,我帶領大家開荒耕地、植樹造林。當時不像現在有機械化(挖土機、推土機)只有用人工鋤頭、釘耙一點一點地挖,土用人工一擔擔地挑,用了十年功夫關,將荒山變青山,荒地變良田,同時大興水利。”

開民義帶領農民脫貧致富的先進事蹟傳到北京,被毛主席多次接見,並授予“全國勞模”的光榮稱號。但他在報告中講到:他的家鄉文盲太多,很多年青人不識字,這個老大難的問題叫我沒有辦法!

後來我就問同學施長龍,因為他是本地人,瞭解真實情況。我問他,真的有那麼多的年輕人不識字嗎?這一現象得到了施長龍的認可。於是,我就找了幾個同學,大學一起商量:打算每週用一到二晚上去該大隊辦夜校,幫助農民識字掃除文盲。這一想法彙報到校領導那裡,並得到了校長的大力支持。校長講:你們班辦夜校是個大好事!應該值得弘揚!但不能耽誤了學習。辦夜校用的資料、黑板及粉筆都由學校提供。

由於受到校領導的支持和幫助,翻身大隊的夜校於1963年元旦開學啦!

開學那天,校長和全國勞模開民義還作指導性的報告;我們班的40位同學全部到齊(含七位女生),第二天我們在一起商定:多分成幾個小組,輪流去上課,這樣既不影響大家的學習,又使每個同學得到良好的鍛鍊。

但分組又是個麻煩事,大家都不願意帶女生,因為當年男女劃線明確,就是同坐一桌,中間還用粉筆劃一道分界線,就象“楚漢河界”一樣,最後,沒有辦法只有用原始的抓鬮法才公平合理,我寫大家抓,剩下就是我的。真是無巧不成書,最後只剩下三人為一自然組:我、陳鳳雲、施長龍。大家都知道:我和陳鳳雲是同窗好友,又是初戀。所以每次上完夜校課後施長龍就回家了,只有我和陳鳳雲返回學校,她家住在黃梅劇團宿舍,她又是女生,我只能先把她送回家後,我才能回校宿舍。

陳鳳雲的父親是縣黃梅劇團團長,母親是榮休院的醫生,姐弟倆(後來她的弟弟考上了縣法院民庭庭長),她雖然不是出身名門,聽說她的父母都是幾代書香,接受過正統的文化教育。所以她自幼聰明伶俐,被家人和家庭視如掌上明珠。

這次也是天賜良緣,我和陳鳳雲在初三就相愛了,先是她對我一個鄉下的窮孩子有好感並時常關心我的生活,在學習上和精神上給予莫大的支持,只要我學習上有一點進步,她都由衷為我欣喜,這種愛情漸漸成為我內心無形的力量。

為了掩人耳目,我和陳鳳雲去夜校教課都特意叫上施長龍一道同行。在眾人面前她就直呼我的名字,很親切也很溫柔。我們倆朝夕相處,也有太多的機會,從夜校返回的路上只有我們倆,施長龍不回校,住在家裡,可以“暗渡陳倉”。可是我倆始終各居一方,頂多在路上慢慢走,聊聊天,然後互道晚安。

大約在一年後(高四下學期),也是在夜校上完課後,在回校的路上,我倆就有意無意地碰了對方,她突然抓住我的手,而且緊握著不放,我們之間總是有聊不完的話。她說“我從初三時就迷戀著你,就是喜歡你,包括你身上散發出的氣味!讓我真的忘不了你這個‘壞蛋’!我曾經想忘掉你,但卻忘不了,每當我見到你,整個人都軟啦,天天在一起,還要想著你,甚至在夢裡也會見到你!”

有一次,由於陳鳳雲特別體貼的幫助我在桐溪塥洗衣服(在學校教學樓銀杏樹旁),為了感謝她,我就在陳鳳雲的臉上親了一口,頓時她的臉就紅到耳朵根上。

又是幾周後的一個晚上,在學校的操場上看電影,我還記得是放映“鐵道游擊隊”,陳鳳雲看到我,拉著我的手往大禮堂後面走,趁人家不注意,就很自然地張開雙臂,並講:沒有別的意思就想抱抱你,因為是首次碰到異性的身體,我和她的血流速度加快,心臟就象要跳出體外一樣......就這樣,時光在不知不覺地溜走,那種感覺實在太棒了。可是畢竟我們都很理智,所以那天晚上並沒有發生什麼事。不過自那天夜裡之後,我和陳鳳雲之間變得越來越親密了,隨著每次的接觸,心動的感覺就越來越強烈。當然我更應該說明一點:我們在一起從未發生過性關係。因為學校在這方面一直抓得嚴格,只要逮到一次,那就完蛋了!什麼前途呀,高考呀全部付之東流。所以我們只有忍著慾火,等將來學業成功、事業有成,才能有美滿婚姻。我又想到:我的家庭當時確實是太窮,雙方環境相差甚遠,儘管我和她情投意合、情深意濃,要想結為百年之好,恐怕是“高攀不成”。後來陳鳳雲還寫了一封信給我,曰:“願我倆的愛情似長江的水,永不斷流,千萬不能象天上的雲彩變幻無常,不管將來怎樣,但我曾經擁抱過你,也許今生今世將永遠陪伴於你,就在這美好的的時光裡與你日夜相思永不分離。雲在夜校的路上。”

嗨,我是老三屆,今年七十二了

時間如流水,一晃我們高中將畢業,在未離校之前,我們班幾位代表前往翻身大隊勞模開名義家徵求意見,滿意如何?掃盲效果怎麼樣?勞模既高興又激動,他一再表示感謝:“我們大隊的青年人在你們桐中學生幫助掃盲之下,摘掉‘文盲’的帽子,還有幾位考上了初中,你們真是不怕艱辛,都是晚上來、夜裡回,不管風吹雨打都是準時到校,你們都是我們大隊的恩人!你們的未來都是優秀的接班人。我要到桐中給你們的史校長送錦旗,後來真的是送了!錦旗上寫著:桐中學生不畏艱辛,這我們大隊掃除文盲,文化、致富雙翻身。

送錦旗那天是全國勞模開名義帶隊用樂隊敲鑼打鼓,桐中用大鞭炮迎接,場景偉奇壯觀。中午史校長還搞了一桌飯接待了客人。

…………

注:本文中部分人物為化名

本文節選自自傳《我的平凡的一生》,作者劉中傑,老三屆高中畢業,從2017年起,年過七十的老人家決定用筆和回憶留住過往的青籠歲月,他回憶的,不僅僅是他自己,也是那一代人的青春。相信很多人看到這些文字都會有共鳴。如果你還願意看到更多,記得留言告訴我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