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故鄉,你還是我的家嗎

1

我的一個同事小陳,今年二十八歲,是個典型的鳳凰男:出身貧寒,靠自己的勤奮考上大學,畢業後又拼盡全力留在這所城市,成為朝九晚五的小白領。

說是鳳凰男,真是一點也沒有委屈他:兜裡沒錢卻總是搶著買單;每當妻子和父母發生爭執,總是無條件站在父母一邊;三天兩頭有老家親戚來各種求助投靠,他總是一聲不吭承擔了一切吃喝住行……至於妻子那邊,能瞞得過就瞞。三五年下來,已經把自己搞得焦頭爛額,身心俱疲。

這次,他一臉愁眉不展地告訴我,這一次的事情,瞞不過去了,自己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原來,前幾天他母親正式通知他,家裡要起(蓋)樓房了。要起,就不能起(蓋)得比左鄰右舍差,按照最簡單的村級標準:小三層,前一庭後兩院,凡別人家該有的,一間也不能少。這樣算下來,至少也要十多萬。

小陳說,母親說了,雖然這麼多年手頭也有一點積蓄,但離這十萬還差十萬裡遠。

我至少要拿五萬。小陳攤開一隻手掌,一臉的落寞和無奈。

其實從內心來說,小陳也很糾結:父母就他一個兒子,從他結婚後就一直跟著他生活在城市,儘管剛來城市時也有很多的不適應,可是這麼多年過去了,也逐漸走進了城市的日常生活,未來再回老家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和妻子省吃儉用好幾年了,還沒有湊夠城裡一套房的首付,所以自己買房的計劃還未提上日程。這個時候,要他再拿出五萬塊回農村老家蓋房,別說妻子不情願,就連他自己,也過不了自己這一關。

回不去的故鄉,你還是我的家嗎

回不去的故鄉,你還是我的家嗎

可是另一方面,畢竟那是他從小長大的地方,小時候他做夢都希望能住上有樓梯、有衛生間,不漏雨的大房子。

更重要的是,蓋房子是母親一輩子的心願。

母親總是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人雖然呆在城裡,心卻一直望著老家的那幾間屋呢。一想到母親,他就心軟了。作為雙面膠的小陳,這種感情是複雜的,也是很多鳳凰男都會遇見的問題。

2

我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農家孩子,特別能體會小陳的無奈。

我們這代農村出來的孩子,幾乎是從上小學的第一天起,美麗的女教師就告訴我們,要好好學習,將來長大才能離開這裡。似乎學習的唯一目的,就是能夠離開家。

因此,我們對家鄉的情感是複雜的,有點類似於我們終生和父母的關係:想擺脫,卻又有一份自己所不自知的深情在裡面。

如果說,買房是我們這一輩人的夢想,那蓋房就是父輩們的夢想。如果說,我們這一代人必將懷揣夢想,跋山涉水離開故土,去尋覓屬於自己的新天地,那麼,那個兒時做夢都想離開的地方,必將會成為我們心頭一生的白月光,縈繞在每個夢迴的午夜裡,和兒時父母的懷抱一般溫暖我們一路無處安放的心靈。

從此鄉關何處?

也許,故鄉就是用來分離的吧。在皖南的“古徽州”裡,流傳著一句婦嬬皆知的古諺語:“十七八歲,往外一丟”,孩子到了十七八歲的年紀,就要離開故鄉闖世界去了,但倦鳥終要歸林,那是我們生命開始的地方,我們對它始終有一份難以言說的複雜感情。多少人和小陳的父母一樣,因為各種現實原因,晚年始終活在了一種“回不去也忘不掉”的疼痛裡。

在小陳複雜的內心波動和情感背後,其實隱含的,是一種普遍的中國人的鄉土情結。

3

曾在新故鄉APP上看到過一個很火的提問:為什麼現在農村蓋了很多新房,卻既不裝修也不住人呢?上面還把這種現象統稱為“農村蓋房怪象”。

而在西瓜視頻上,更有很多網友出來現身說法。

有網友說,在老家蓋了房子才住了一年多,然後在老家呆不下去,舉家去城裡打工,租了個三十平的房子,一天也住不習慣,這樣的日子還不知道哪天是個頭,想想都是累。

也有網友說,花了40萬在農村老家建了三層半樓,還沒有裝修,已經欠下了別人20萬,壓力山大,現在才30歲,回家養老還太早,有點後悔了。

回不去的故鄉,你還是我的家嗎

回不去的故鄉,你還是我的家嗎

回不去的故鄉,你還是我的家嗎

是啊,如果不是因為那是家,誰會花一輩子的心血造一個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住上的房子?

如果不是因為那是家,誰會此生東奔西顧而念念不忘?

那些不能解釋的“房子”所折射出來的,正是在生活重壓之下中國人的真實寫照,那個“回不了的家”,不可避免地成為後半生永遠的痛。

回不去的故鄉,你還是我的家嗎

回不去的故鄉,你還是我的家嗎

回不去的故鄉,你還是我的家嗎

4

幾十年來,大量農民進城打工,最後有多少是留下來的?多數農民進城打工只是權宜之計,根始終在農村,他們心裡一天也沒有忘記過,最終還是要回去的。所以,要是不提前蓋好房子,難道要等到老了才蓋?況且,現在很多地方要求房屋不能長期處於破損坍塌的狀態,不然宅基地容易被村裡收回去,等老了再蓋房,蓋不動了不說,那時候農村還有多餘的宅基地嗎?

打工一輩子,身在城市,心卻一直在家裡,無奈只能每年過年回去住上幾天,就是這樣,他們也心滿意足,住得踏實。人性的複雜在於感情的牽扯,人到底不是薄公英,吹哪落哪,雖然身如不繫之舟,可心卻總有所屬。

回不去的故鄉,你還是我的家嗎

回不去的故鄉,你還是我的家嗎

現在農村的物價,不比城裡低多少。種地不掙錢,進城打工攢的那點兒錢,難以支撐房屋建造的所有開支。現在農村蓋座一般的小二層,沒個一二十萬的積蓄,是很難一口氣蓋下來的。因此普通農民只能邊打工攢錢,邊回去再一點一點的完善。慢慢蓋好房子,再把屋裡屋外裝修一番。

農村蓋房子不像城市買房,可以貸款按揭,而一次性拿出一大筆錢來,一般條件下還是有難度的。很多人在建房的時候,像同事小陳的父母一樣,東拼西湊,不夠還要從親戚朋友那借錢。更有一些借不到錢的家庭,就只好暫時停工了。

這也是很多房子建好而不裝修的原因。

回不去的故鄉,你還是我的家嗎

5

故鄉,算是回不去了,可真的能將它從我們的未來徹底刪除嗎?

回家蓋樓,那是割捨不了的鄉情;裝不了的修,那是理智下的實情。千千萬萬的背井離鄉的中國人,在一代一代的遷徙裡,尋尋覓覓自己心靈的家園。

蓋一棟住不了的房子,裝不了的修,背後隱藏的,其實更是我們內心的焦慮和不安。我們不知道明天在哪裡,會去哪裡,我們害怕有一天老無所居,老無所依。

所謂“心安即福地“,心如何安得?又如何才能到得了我們心中的那片福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