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吼一吼,你的情緒得到宣洩了,孩子的膽子越來越小

在生活中,父母總是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對於父母來說,吼叫已經變成了父母教育孩子的一種習慣。

那麼吼叫對孩子有哪些傷害,你知道嗎?

經常遭遇父母大吼大叫的孩子,容易:

1、性格膽小、內向、敏感、多疑的人。

2、性格孤僻、懦弱、不自信

3、不善交際和不會處理人際關係

4、形成“討好型人格”,一味地遷就討好別人

5、情緒化嚴重,常常用暴躁和激烈的方法表達情緒

6、很容易造成親子關係的隔離

家長吼一吼,你的情緒得到宣洩了,孩子的膽子越來越小

家長控制不住“吼”孩子的原因

在徹底解決父母總是控制不住自己吼孩子之前,父母先要弄清楚自己在哪些情況下,會控制不住吼孩子的行為。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過高了

當父母看到孩子在玩耍不學習時,父母也會對孩子大吼大叫。這是因為父母希望孩子能夠去學習。有些父母甚至希望孩子能夠時時刻刻都在學習。但是,這樣要求一個孩子,這是不是太過於苛刻了呢?

有時候,孩子的表現並不差,只不過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太高了,所以,在父母的眼中,再好的表現都變得不好了。如果父母能夠以一顆平常心去對待孩子,那麼親子之間就能夠避免許多吼叫。

2、 父母負壓過大

父母既要兼顧家庭,也要兼顧工作。但是,孩子很難體會到父母的辛苦。有時候,孩子拿到了一個好玩的東西,想要分享給父母。如果父母此刻正在忙著工作上的事情,那麼,父母一定會開口大聲吼叫孩子。

站在父母的角度上思考,父母辛辛苦苦地上班工作養育家庭,但是孩子不懂得體諒父母,不去學習也就算了,竟然還要父母陪著孩子一塊兒玩。這時,父母會責怪孩子不夠懂事。

然而,站在孩子的角度,事情卻又完全不一樣了。父母白天工作,孩子白天上課。好不容易到了晚上,自己想和父母親近親近,卻被指責了,孩子也會表現得很難過。

所以,父母還是要通過多個角度來看待某一些事情。角度不同,處理的方式不同,最終事情的結果也會不同。

家長吼一吼,你的情緒得到宣洩了,孩子的膽子越來越小

既然父母已經知道了自己總是控制不住''吼叫''的原因,也知道了經常性的''吼叫''會對孩子產生哪些傷害。那麼父母應該是迫切想要知道,用何種方式教育孩子,才能夠避免自己出現大吼大叫的情況吧!

那麼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ABCDE''法則,拒絕”吼叫式“育兒

這裡,''ABCDE''法則。''ABCDE''法則是由美國著名教育專家羅娜雷納在《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提出的教育方法;在遇到一些問題時,父母可以通過“ABCDE"法則進剋制自己的吼叫,從而減少對孩子的傷害。

A. 自問

當自己即將要發火時,父母要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現在自己是什麼心情,是否想要吼孩子?''

''這件事情,是否必須通過大吼大叫才能夠解決呢?''

''大吼大叫會對自己以及孩子帶來什麼傷害?''

''除了大聲吼叫,此刻最應該做的事情是什麼?''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應該做些什麼?''

當父母在提問自己時,父母已經能夠慢慢地平復自身的情緒了、給了自己緩衝的時間。吼叫時,正處於情緒失控的狀態。而在提問的過程中,父母正在延緩自己發火的時間。

父母並不一定在提問的時候,就回答出自己剛才提問的問題。這些問題暫時只是起一個緩衝、平復自身情緒的作用。

B.呼吸

對於某些父母來說,第一步的''自問''可能不能完全平復自己的心情。所以,父母最好做接下來的一步——呼吸,這一步能夠使父母的情緒更加穩定。

做法也很簡單,就是在自問之後進行深呼吸。這個時候,父母做腹式呼吸。

父母應該進行深度的呼吸,這樣更有助於父母冷靜下來。而且,腹式呼吸所消耗的時間更長,父母也就有了更長冷靜時間。

家長吼一吼,你的情緒得到宣洩了,孩子的膽子越來越小

C.平靜自我

當父母已經做完前面兩步時,父母已經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了。但是,此時父母的心裡還是存在著負面的情緒,只不過父母沒有將它發洩出來。接下來,父母應該用積極的想法代替讓自己生氣的想法。父母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對自己進行不同的''安慰''。

比如說,如果孩子正在玩,不肯去學習。父母可以告訴自己,''孩子年紀小,愛玩是天性,只要好好教育他,孩子也是能夠做好自己的本分的''。這個想法會代替''你怎麼又在玩''這個即將被父母吼出的話語。

如果孩子經歷了危險的事情,這時,父母也可以用一些積極的想法代替腦海中生氣的想法,''孩子雖然犯了錯,好在孩子並沒有受到什麼傷害。''

D.確定孩子的需要

經過前面三步的鋪墊,父母已經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了。這時,父母就應該開始思考並回答剛才提問的問題,回答問題時,父母要顧及到孩子的年紀和性格。

然後,再站在大人的角度,考慮清楚,孩子需要的是什麼?到底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案,還是隻是一個渴望得到父母安慰或者關注的行為呢?

E.同理心

最後一步,父母要將自己放置在孩子的角度進行思考,感受孩子的情緒與想法,這需要父母具有一定的同理心。

如果父母能夠做到這一點,那麼父母也就能夠理解孩子偶爾的調皮和玩鬧,這只是孩子天性的一個體現。孩子考試考得不好,父母也不會急著怪罪孩子,因為不是每一個孩子都具有很高的天分。

家長吼一吼,你的情緒得到宣洩了,孩子的膽子越來越小

父母嘗試著運用ABCDE法則,控制住自己的吼叫行為。用愛與包容去感化孩子,孩子才能夠以一種健康快樂的方式成長。

家長們對孩子吼叫?你做了採用什麼方法?歡迎留言區分享出來,大家一起學習,幫助孩子們更健康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