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22年的“老牌”綜藝

你好,歡迎回到 Yo 話說 ,我是程越,那個敢想敢做的大boy。

22年,還是綜藝,相信大家已經猜到了。沒錯,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快樂大本營》。

從1997年7月開播至今,《快樂大本營》已經陪我們走過了22年。作為一檔綜藝,能夠做這麼久,也是實屬不易。

最為綜藝界的老牌節目,同時也獲得過第13屆亞洲電視節最佳娛樂節目大獎,《快樂大本營》22年,作為湖南衛視的品牌節目,品牌樹立的過程,也是成為了業界值得研究的範本。

1、 主持明星化

《快樂大本營》從開播之初就主打明星主持,創造出全國第一個地方臺主持人知名度超過央視主持人的先例。

第一期是李湘和李兵主持。

一個22年的“老牌”綜藝

到98年3月,"何炅"橫空出世,李湘何炅組成最早的主持界CP,更是被人稱為"金童玉女",各種品牌也是找他們代言。

到後來李湘退出,但是又陸續加入了謝娜、李維嘉、還有通過"閃亮新主播"選播出的吳昕、杜海濤,這五人最後組成"快樂家族",一直至今。

一個22年的“老牌”綜藝

"快樂家族"也一直延續著主持明星化的道路:出書、出專輯、參演影視劇、各種真人秀,雖然口碑不一,但是主持人一直保持著高度的曝光率。

2、 嘉賓明星化

開播之初,嚴曉頻、施大生、陳明真、梁小龍等老一輩的大咖就為《快樂大本營》錄製視頻送出祝福,第一位嘉賓也是著名歌手周冰倩。

一個22年的“老牌”綜藝

一個22年的“老牌”綜藝

一個22年的“老牌”綜藝

一個22年的“老牌”綜藝

而且每一期《快樂大本營》邀請到的明星都是當紅的"流量小生"、"老戲骨",每一次上節目都是帶著作品來的。

鐵打的軍營流水的兵,嘉賓們的粉絲成為了《快樂大本營》的主要的收視來源,當紅明星藉助《快樂大本營》再次"火了起來",而《快樂大本營》也藉助一波又一波的粉絲,收視率久高不下。

3、 題材平民化、內容生活化、模式靈活化

從2006年開始,《快樂大本營》開始嘗試轉型,試圖顛覆以往的以明星嘉賓為主的節目形式,開始轉向題材平民化、內容生活化、模式靈活化,逐步的以民間文化為主,將酒吧服務生、外賣小哥、小學足球隊等來自各行各業的普通百姓和民間團體引入到《大本營》中。

同時每一期都會有一個固定的主題,也會時常致敬各行各業的工作人員。像之前的"啊啊啊啊科學實驗站"、有關噪音汙染的"我想靜靜"以及水上游戲"池到了"還有到現在"我們拼了"等等,嘉賓們在玩遊戲,組隊PK的同時也會學到相關的知識。

一個22年的“老牌”綜藝

總而言之,《快樂大本營》不拘泥於固定的節目模式,從節目立意、前期設計到後期包裝都圍繞創新思路展開,每期內容根據嘉賓的特點度身定製。

……

講真的,從明星綜藝慢慢地走向大眾娛樂,從吸引觀眾到明確定位與格調……這些轉型是其他綜藝節目值得借鑑。《快樂大本營》22年,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

願其他綜藝也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亦可以長盛不衰。

其實《快樂大本營》作為範本的研究遠不於此,無奈筆者眼界有限,但仍會繼續努力同時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