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底鎮圍繞“古鄉古鎮”建設 精心打造“魅力”名鎮


河底鎮圍繞“古鄉古鎮”建設 精心打造“魅力”名鎮

河南農業網絡電視臺洛陽消息(記者張政奇 編導蔣雯麗)4月7日上午河南農業網絡電視臺記者走進洛寧縣河底鎮體驗古香古鎮文化,觀摩紅色革命老區的經濟發展,河底自古便是洛陽進出晉、陝的重要交通要道,其中以山陝會館、張家大院和紅色革命教育基地聞名省內外。明清時期及民國初年,作為東至汝州、西至潼關的主要通道,河底鎮商業往來十分繁忙,其中清乾隆二十六年,外來客商在此建立了山陝會館,縣村有山陝會館遺址。張家大院位於河底鎮城村,被確定為國家傳統村落。河底鎮屬革命老區, 1931年中共豫西第一個黨支部在河底村成立,2011年,河底村被洛陽市委定為紅色革命教育基地,現存有第一黨支部陳列室,主要展示革命前輩的史志材料。古代絲綢之路,他們用堅強的毅力和奮鬥不止的精神,山陝會館作為民間資本發展的標誌,大量湧現的商人會館成為明清企業家留給後人最典型的物質遺產,特別是山陝會館,可謂“一座山陝會館,半部商業歷史”。

河底鎮圍繞“古鄉古鎮”建設 精心打造“魅力”名鎮


河底鎮圍繞“古鄉古鎮”建設 精心打造“魅力”名鎮


河底鎮圍繞“古鄉古鎮”建設 精心打造“魅力”名鎮


河底鎮圍繞“古鄉古鎮”建設 精心打造“魅力”名鎮


河底鎮圍繞“古鄉古鎮”建設 精心打造“魅力”名鎮


河底鎮圍繞“古鄉古鎮”建設 精心打造“魅力”名鎮

為了“傳承紅色基因,講好河底故事”,讓更多人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河底鎮依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謀劃一系列紅色文化旅遊產業,傾力打造紅色文化研學旅遊基地,擦亮紅色沃土這塊招牌。擴展提升,推動紅色旅遊融合發展。深挖紅色文化資源潛能,在河底鎮建成的豫西第一黨支部展覽室基礎上,在豫西第一黨支部原址的河底村西南1公里處的順子溝,尊重歷史、恢復原狀,再現當年的艱苦條件和共產黨人的鬥爭精神。同時,採取“紅色旅遊+文化體驗”“紅色旅遊+拓展訓練”“紅色旅遊+生態觀光”“紅色旅遊+研學實踐”等多種方式,推動紅色研學遊與鄉村旅遊、生態旅遊、傳統文化遊、歷史古蹟遊、愛國主義教育遊等蓬勃發展,串聯起相關線路產品,發揮“葡萄串”和“珍珠鏈”的輻射效應。

河底鎮圍繞“古鄉古鎮”建設 精心打造“魅力”名鎮


河底鎮圍繞“古鄉古鎮”建設 精心打造“魅力”名鎮


河底鎮圍繞“古鄉古鎮”建設 精心打造“魅力”名鎮

河底鎮張家大院始建於清康熙年間,鼎盛於乾隆、嘉慶,成於同治。歷時約一百年,建成四合院宅院五十座,房屋千餘間。建造獨特,構築罕見;村落齊整,屋宇軒昂;院深屋究,左右各方;院門朝南,過道半間;四家成排,五座相連;大門同寬,五階登門;垂柱別緻,豫西僅見。城村張氏,耕讀傳家;以農為本,勤懇奮發;讀書習禮,文韜武略;持家深厚,處事率真;教人教心,育人育根;家風傳承,以人化文。河底鎮民俗文化節,就像一顆“ 定時炸彈”,在平靜的湖面上濺起一泓泓浪花,泛起一潑潑漣漪,留下卻是令人難忘的回憶。河底鎮張家大院在不久的將來,會打造成洛寧縣的一張旅遊名片民俗文化、家風傳承,生態旅遊將會給洛寧縣的父老鄉親帶來更大的脫貧攻堅,致富之地。

河底鎮圍繞“古鄉古鎮”建設 精心打造“魅力”名鎮

河底鎮黨委書記楊志英告訴記者說:河底鎮“要讓黨建引領脫貧,紅色文化增效,革命老區添彩,特色產業助力,積極建立革命老區紅色文化基地,弘揚革命老區文化精神,通過"文化旅遊+種植+就業"的方式,帶動扶貧產業的發展,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結合河底鎮實際認真思考、積極作為,加快河底鎮的中心城鎮建設。把河底鎮打造成文化、產業齊發展的風情小鎮”。【責任編輯:張政奇】

河底鎮圍繞“古鄉古鎮”建設 精心打造“魅力”名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