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人那瓶小青岛

2008年的夏天,和大多数高考生不同的是,我落榜了,心比天高,弃文从武,选择了进入军营这所大学,锤炼自己,锻造一下自我。

那年那人那瓶小青岛


先说一下吧,我从小生活在农村,上面有一个哥哥,受哥哥的影响选择了当兵。小镇上当兵是很光荣的,但和考上大学的同学不一样,就像是变相安慰自己一样,至少没去工厂打工,一样是离开了家乡去远方,嗯,当时我就是这么想的。

我记得当时体检什么的都非常顺利,听老家邻居讲,部队招兵是很黑的,要给带兵的好处什么的,对于那个夏天的我来讲,这些事很远,我的思绪早就飘荡在绿色军营中了。

旁边村子我的一个同学也选择了当兵,当时很有意思的一个事是,我俩从镇政府对面的小店买了一盒烟,好像是一支笔的,大概花了10元钱,像大人一样学着送礼,当时递给武装部干事时,那干事死活不要,多年以后才明白那就是个笑话。

像是刚刚飞出鸟笼一样,外面花花世界很是新鲜,总想着像其他人一样成熟,但到我这确实那么的别扭。哎,就这样高考完之后,体检、政审等等一系列的程序走完,等待穿上军装的那一刻,我的同学已经早早地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去学校报道了,去逍遥自在了。

高考之后,四个月嗖的一下就过去了,我曾经躺在床上幻想着自己离开父母踏上离去火车时的情景,电视里的桥段一遍遍在我脑海里闪过,我会不会抱着父母哭?最后我断定,电视剧里都是假的,煽情戏而已,换做我,哭不出来。

那一天来的总是很慢,现在来看,真希望时间可以再慢些。跟电视里不同的是,父母根本没能去火车站送我,统一从镇政府乘车去火车站,可能这就是亲情吧,当我踏上离别的汽车时,眼泪夺眶而出,看着车门外的父母,哎,娘!眼泪泛滥了。可能越想坚强的人,骨子里是脆弱的。

来到火车站广场,已经聚集了大量和我一样投身祖国国防建设的青年才俊,可能不同地方要求不同吧,很多人的父母都在这和孩子说着离别的话,甚至还有女朋友来送别的,既羡慕又好奇,不知道是最后的离别还是日后的久别重逢。

候车室短暂的修整后,踏上了开往军营的列车。(当时还是绿皮火车,第一次坐火车,当时座位是软的,当时想不通为什么都说是硬座,目的地:南方某经济重镇。)

持续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