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讀鄉土中國

《鄉土中國》從中國鄉土社會出發,透過重重疊疊的表象挖掘其本身或許都沒有察覺卻其實在遵循的規律。非常具有中國特色。雖然寫作於1947年,但其研究問題的思路與態度仍然值得參考與學習。全書一共有14篇,每篇之間相互遞進,細化,闡釋。雖然有的表述會比較口語化,顯得繁雜,但這是它作為課程資料整理集合本身的特點。

多讀鄉土中國

第一章是鄉土本色,闡釋中國人安土重遷的本性。土氣是因為不流動而發生的,不流動使得孤立與隔膜產生,這種孤立與隔膜的單位是住在一起的小集團。該集團內部是一個熟人社會。介紹了禮俗社會與法理社會,遵循規律與遵循法律。規矩不是法律,規矩是“習”出來的禮俗,“學”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觸,“習”是陶煉,“不亦說乎”是描寫熟悉之後的親密感覺。鄉土社會的信用並不是對氣血的重視,而是發生於對一種行為的規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時的可靠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