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大了“老後破產”被子女嫌棄應該怎麼辦?

2018年,日本NHK節目組錄製了一檔節目,採訪了十幾位65歲以上的退休老人,結果他們面臨的晚年生活非常悽慘,片中十幾位被採訪的老年人,面對鏡頭,竟然沒有一位露出笑容,滿臉都是對未來生活的擔憂。

“全力以赴到今天的結果……”

“晚年竟會是這樣“

“拼命工作也得不到回報的晚年“

“希望自己快點死,死了就不用擔心沒錢了”

人生在世,逃不過生老病死。

在日本,“老後破產”問題不只衝擊65歲以上的老人,更進一步蔓延至工作人口。如果不能認清現狀,尋求解決之道,那麼,不管你現在幾歲,都將成為“老後破產”的預備軍。

年紀大了“老後破產”被子女嫌棄應該怎麼辦?

圖片來源:《老後破產:名為“長壽”的噩夢》


“老後破產”會成為中國的未來嗎?


據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發佈的《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預測:全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餘將於2035年耗盡。

該報告的精算預測結果基於兩個假設:

一、企業繳費率由19%降至16%,個別低於16%的省份從2022年開始逐年增加0.5%直到16%。

二、延遲退休,即從2022年開始,女性工人退休年齡先每三年提高一歲,由目前的50歲提高到55歲後,然後男性和女性職工開始按照每三年一歲同步提高退休年齡,最終過渡到男性65歲和女性60歲的退休年齡。

事實上,養老金缺口不是一兩天的事了。從1997年國家統一實施企業養老金制度沒多久,遼寧就出現了收不抵支、挪用個人賬戶的情況,並迅速“擴散”到黑龍江、吉林、湖南、重慶等多個省份。到現在20年過去了,虧空最嚴重東三省照樣在發養老金。而且社保資金缺口是個全球普遍存在的問題,絕非中國的特例。全球養老金最接近“崩潰”的國家莫過於希臘。即使希臘危機最嚴重的時候,希臘政府也沒說讓社保賬戶破產。

對於“養老金”崩盤的說法無疑是危言聳聽,販賣焦慮。但養老問題卻會一直困擾著我們。

三聯生活週刊近期在《昂貴的晚年:當退休金付不起養老院裡的一張床!》就提到:“經濟增速放緩,父母步入晚年,昂貴的養老服務成為社會中堅擔憂的焦點。”還提出觀點,“應對養老風險,是一場以40年為尺度的接力。”

因此我們一定要提早做好防範。

年紀大了“老後破產”被子女嫌棄應該怎麼辦?

年輕人如何避免今後“老年破產”


(1)保持"雙雙"健康

當然最重要的是保持身體的健康。老年人沒有健康的身體說什麼都是扯淡。老年人要重視,中年人更應該重視,現在的90、00 後也要去提醒自己的父母重視自己的身體。

  • 陪伴”

孤寡老人和獨居老人的養老在家庭中是一個會帶來諸多困擾的事情。首先我們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尤其是精神層面。另外適當照顧和護理都會花費家屬的精力和費用。如果送去養老院,是否負擔得起這筆商業養老院的費用。畢竟年輕人也會有自己的家庭。所以儘可能的保持身體健康,尤其是有伴侶的夫妻一定要學會互相照顧、互相陪伴。努力的充實自己的生活,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避免居家久坐和發呆的現象,多動腦多動手。(一個人養老,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很多事情無法自我保障,尤其容易出現精神疾病,簡單的說就是比較慘。)

  • 解決吃的問題”

吃東西大多有自己的習慣,這裡不做過多贅述,簡單提幾點:

a 吃的量充足

b 吃的種類豐富

c 儘可能自己做飯

  • “做好相關疾病預防”

a 按時體檢(年長者半年一次,其他至少一年一次)

b 合理運動,預防老齡綜合症。

c 有身體疼痛問題,切忌拖延或抱有僥倖心理。


(2)合理支配財產學會未雨綢繆

這點不僅僅是針對已經在養老或者被養老的人,在全球疫情為背景的世界經濟現象之下,一旦我們面臨通貨緊縮就將會有無數的公司倒閉,無數人下崗。所以這時候要保持生活的穩定狀態,並請一定對未來抱有信心。為什麼養老一定要提到財產,就是因為養老真的需要花費很多錢,尤其是沒有基本保障的老人。

  • “長期護理照護保險”

強烈建議購買長期護理照護保險,當老人需要照護和護理服務的時候這項產品不僅能提供服務還可以幫助付費。目前大多數地方的長期護理照護保險都是由地方政府醫保管理。所以服務和費用都會有良好的保障,一定放心購買,並且花費不了幾個錢。如果地方還沒有開展,可以看下是否有商業機構開售這樣保險或者是否有政策出臺。目前大部分一二線城市均開展此項業務,並且均體現出在居家養老中的地位和功效。

  • “商業養老保險”

這一點是我給目前40週歲以上的朋友的建議。從目前的平均退休工資來看,想要去住養老院靠退休工資是遠遠不夠的,所以一定要去了解商業養老保險,為自己的基礎保障再做一個補充,再加上如果有大病醫療的商業保險,這基本上可以為養老生活上了一把金鎖。

  • “理財習慣”

好的理財習慣真的會讓人受益一生。

很多人仗著自己年輕,以為今後總有大把機會,認為年輕人就應該“愛買就買,愛花就花”,“攢錢都是老人才做的事情”,這就大錯特錯了。

“月光”的消費習慣是對自己的現在和未來極度地不負責任。尤其是以玩樂和攀比為目的的“月光”。聰明的人會從工作就開始攢錢,並且定期購買一些理財產品,以保證自己在各種經濟變化的浪潮中,減少一些損失。而一些定投的理財產品,幾年之後你就會發現,它的收益率是相當可觀的。


(3)關注養老服務和政策

幾乎每一個人一生中會關注兩次養老,第一次是為了父母,第二次是為了自己。

雖然國家在養老機制上還在不斷改善,但目前的養老政策已經覆蓋了大多數人的老年生活了。在《老後破產》這本書中也提到,

很多老人並不是被政策拒之門外,而是他們根本沒有弄明白國家的養老政策。而又因為老人對信息的接收情況比較差,因此便在這種無知的惡性循環中越陷越深。

因此我們也必須認識到,養老離我們並不遙遠,這關係到我們的父母、祖父母的生活,以及今後我們自己。從現在瞭解養老政策和針對老年人的醫療政策,並不是杞人憂天。


(4)提前規劃

除了一般正常的情況下來講,還存在著丁克和不婚的人群,這兩類人少了很多子女的壓力,但也缺失了子女贍養的可能,所以需提前對自己的老年做好規劃:是去養老院,由專門的義工照顧;還是請求晚輩照顧;或聘請他人照顧。只有讓信得過的人照顧,才能有一個安樂的晚年。

對自己的晚年,在喪失判斷力之前,都要積極規劃。若沒有親屬可以依靠,那自己的晚年要託付給誰,就有必要事先作決定。

老後破產逐漸會變成一個全球化的問題,年輕時的努力工作並不能逃過這個魔咒,我們不能焦慮也不能缺少憂患意識。只有自己為自己做好萬全之策,才能保證自己有一個不太累的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