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學者發表研究:疫情“暴發根源”A類病毒在美澳更多見

【綜合訊】近期,關於新冠病毒起源問題的研究有了新進展。《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8日發表的最新研究顯示,新冠A類病毒更多發現於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受感染者,在武漢只有極少數案例。

剑桥学者发表研究:疫情“暴发根源”A类病毒在美澳更多见

英國和德國學者共同撰寫的論文在《美國科學院院報》發表。(圖片來源:《美國科學院院報》官網截圖)

A類新冠病毒被稱為“暴發根源”

上海觀察者網報道,一篇由英國和德國學者共同撰寫的論文,8日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發表,文章題為《Phylogenetic network analysis of SARS-CoV-2 genomes》,第一作者為劍橋大學的Peter Forster博士。

論文內容顯示,研究人員按照進化關係,將新冠病毒變種分為A、B、C三類,A類和從蝙蝠、穿山甲身上提取的病毒最為相似,更多發現於美國和澳大利亞受感染者,研究人員稱A類病毒為“暴發根源”(“the root of the outbreak”)。B類毒株是中國境內的主要類型,C類在歐洲大規模傳播,亞洲地區的香港、新加坡、韓國也出現此類型。

2月3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題為《A pneumonia outbreak associated with a new coronavirus of probable bat origin》論文,新冠病毒的基因組與蝙蝠的冠狀病毒相比,具有96%的相似性。基於此研究,Peter Forster博士的研究團隊,在其論文中將蝙蝠攜帶的冠狀病毒設定為起源。

該研究團隊使用了160個完整的病毒基因樣本,標記為A、B、C三類。這些樣本在2019年12月24日至2020年3月4日期間,採集自世界各地。利用基因網絡技術,他們重建了新冠病毒變異與進化的早期傳播路徑。

剑桥学者发表研究:疫情“暴发根源”A类病毒在美澳更多见

劍橋大學官網介紹這項研究時說,A類病毒與蝙蝠和穿山甲中發現的病毒最密切相關,研究人員稱其為“暴發的根源”。B類病毒是由A類病毒派生的,C類病毒又是B類病毒的“女兒”。(圖片來源:劍橋大學官網)

因為A類毒株與蝙蝠身上的冠狀病毒最為相似,研究人員認為,該類型是在人類群體傳播的原始類型。

研究發現,在武漢的病患樣本發現了A類病毒,但是大規模傳播的為B類。在武漢居住過的美國人身上發現了A類病毒,來自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病患體內也發現了大量的A類病毒。中國乃至整個東亞範圍內,傳播最廣泛的是A類病毒的變異體,即B類病毒。

最後一種C類病毒,是歐洲的主要類型,在法國、意大利、瑞典和英國的早期病患中都有發現。160個樣本中,中國大陸地區沒有出現該類型病毒,但在新加坡、中國香港、韓國地區有發現。

從論文給出的傳播路徑網絡圖與專家的結論看,與原始毒株最為相似的A類病毒,在武漢雖有出現,但並未廣泛流傳,其變異體B類,在中國境內乃至東亞大範圍傳播。A類型真正擴散地區,是在美國和澳大利亞。歐洲傳播的C類型病毒可能是東亞B類型變異過去的。

剑桥学者发表研究:疫情“暴发根源”A类病毒在美澳更多见

160個基因樣本的系統進化圖。(圖片來源:《美國科學院院報》官網截圖)

值得注意的是,該研究分析指出,病毒最早被傳入意大利的路徑,與德國和新加坡群體密切相關。

此前,意大利馬里奧內格里藥理研究所主任雷穆齊(Giuseppe Remuzzi)在接受NPR採訪時表示,意大利可能早在去年11月和12月就已經出現了高度疑似新冠病毒肺炎的不明原因肺炎。他說,這意味著在我們知道中國的疫情暴發之前,病毒至少就已經在意大利的倫巴第北部地區傳播起來了。

論文作者:新冠病毒最初感染人類是在2019年9月至12月

疫情期間,不少專家學者,也發表了對病毒發源地的看法。

2月底一次記者會上,中國工程院鍾南山說“疫情不一定來源自中國”,引發轟動效應。但據《廣州日報》報道,他會後補充說,“從科研角度看。‘首先發現’和‘發源’不能劃上等號,但我們也不能就此判斷疫情是來自國外。只有對新冠病毒進行溯源,有了結果,才可能回答這個問題”。

3月11日,美國疾控中心主任雷德菲爾德(Robert Redfield)在聽證會上,就檢測試劑不足問題被質詢。對當時的檢測工作不滿的議員問道:“在美國,人們可能表面上是死於流感,實際上卻可能死於新冠病毒,對吧?”他的回答是:“迄今為止,一些病例的診斷情況就是如此。”

對於病毒來源問題,前述論文的第一作者、劍橋大學Peter Forster博士給出了自己的看法:目前仍無法就病毒來源給出一個明確答案,不過,他們研究中發現的證據顯示,新冠病毒最初感染人類的時間則大致在2019年9月13日至2019年12月7日這個區間。

為何中國境內A型病毒沒有廣泛傳播?Peter Forster博士對媒體的回覆是,這有可能是因為A型並不適應當地人的免疫系統,所以才變異成了B型,但也有另一種可能,即當地更多的病例是由B型的感染者傳染出去的。

新冠病毒感染人類已有數年甚至數十年?

此前還有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可能感染人類已有多年。

中新社報道,科學雜誌《自然醫學》近日發佈最新研究稱,新冠病毒為自然產物,不可能是在實驗室中構建的,且新冠病毒之前或以相對弱化的形式在人群中傳播,甚至可能已存在多年。病毒在發生突變後,才觸發大流行。

杜蘭大學醫學院教授羅伯特·加里表示,新冠病毒很可能是重組病毒,即這種病毒將兩種動物的病毒結合在一起,最終感染人類。他還指出,該團隊及其他研究表明,“武漢那裡肯定有一些病例,但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不是病毒的源頭,有比其更早的源頭”。

對於病毒的來源,柯林斯在其博客文章中提出兩種構想:第一種構想是,隨著新型冠狀病毒在其天然宿主(可能是蝙蝠或穿山甲)中不斷進化,進而感染人體細胞。第二種構想是,這種病毒在獲得能夠引發人類疾病的能力之前,就已經從動物進入到人類。經過數年甚至數十年的逐步進化之後,它們最終獲得了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能力,並可以導致嚴重疾病。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2月20日發佈的研究顯示,華南海鮮市場並非疫情發源地,而是在疫情中“推波助瀾”。

該研究分析了現有數據庫中四大洲12個國家的93個病毒樣本中的58種單倍型,發現其中包含的部分單倍型基因來自華南海鮮市場之外。

研究還發現,新冠病毒在2月12日前發生過2次明顯種群擴張:一次是2019年12月8日,意味著病毒可能在12月初甚至11月下旬已開始人際傳播,而傳播速度在華南海鮮市場加快;另一次種群擴張發生在1月6日。(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