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滋年味‖客人做到正月半

含山唐的“年滋年味”這是最後一篇了。今日初八,天氣晴朗,儘管疫情還很嚴重,人們都宅在家裡不出門,但是有我們的共同努力,有白衣天使的奮力救治,我們一定能走過這道坎。

正月半,就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吾鄉有句話:客人做到正月半,面孔像只墩頭板。意思是正月裡弗做生活,只做客人,吃得人都胖了。另一個意思,小孩子跟著大人做客人,同一親戚家去做客的次數多,客人做的臉皮都厚了。我小辰光去阿婆(外婆)家,我阿婆家很近,去的也勤。那天我剛到阿婆家稻地上,隔壁洋子清就說:“你個大外孫格把鋤頭弗挪(拿)來呀。”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我想做客人挪把鋤頭作啥麼。阿公(外公)笑笑。後來才知道,吾鄉正月裡做客人第一次去叫“削頭茬地”,第二次去同一親戚家叫“削二茬地”。吾從小就笨,弗曉得挪把鋤頭是啥意思。

年滋年味‖客人做到正月半

過了正月半,親戚都走完了,接下來就是老朋友小朋友之間吃來吃去。你今天叫客人,我明天叫客人,他後天叫客人。朋友們請吃請喝,最忙的是家裡的娘娘們,買汏燒那個忙啊。然而,我和別人不同。高中畢業後,交了幾個讀書朋友,當然是好朋友。我們幾個說好的,過了年,正月初一就出發到朋友家吃。一般情況下,正月初一先到我家吃中飯。然後到四腳渡乘擺渡船到塘北,走過牛場,到卜家堰,到雲峰家吃夜飯。第二天在阿興和建興家吃。第三日一早出發到含山西元村建明家。這樣一來,正月頭上這幾天都在朋友家吃和玩。難怪我孃舅講要和外甥交朋友了。

年滋年味‖客人做到正月半

正月十五鬧元宵看花燈,這是戲文裡說的。北方人好像比較重視元宵節。吾鄉元宵節連一點過節的樣子都沒有。元宵是什麼樣子的,花燈是用什麼做的通通沒有印象。只知道正月都過半了,該出工做生活了。清明前頭三茬地。先要拿把鐵耙把地落一下。年前的過冬地都墾好了的,這個時候用鐵耙但地裡的土塊耙耙細,讓草晚一點再出來,這是第一茬。春長雨水多。那桑樹地裡的草一下子就長出來了。雖然勤快的人每天到地裡斫羊草斫兔子草,但那草趁著春風春雨拼命地長。這個時候就要拿鋤頭去鋤草,這就有了第二茬第三茬地。除了鋤草,還得給桑樹地施肥。這肥就是每家後頭屋裡的羊垃圾和茅坑裡的人糞豬屎糞。生產隊那會兒,肥料是記公分的,叫肥料分。羊垃圾是稱份量的,糞是講擔的,且要量糞的度數。我不知道這糞度計是誰發明的,應該列為中國第五大發明。糞度計是防止有些人家在糞便裡摻水。挑糞一般是男人嘎的活,每人一擔糞桶,來到到人家後門頭,揭開茅坑板,先量好糞度,再把糞用糞勺舀到糞桶裡,舀滿後挑起糞桶往外走。如路遠的話要二個或三個人接擔。我們生產隊最遠的桑樹地在西塘口,最起碼得三個人接擔。一擔糞比一擔河泥輕多了,但百步無輕擔。然挑糞不像挑河泥,那糞似清水盪漾,稍微有些晃盪,那糞就會漾出來。挑糞就像練輕功,既要小步快跑,又要不那麼晃盪。

年滋年味‖客人做到正月半

“楊柳青,糞似金。”雖然萬物生長靠太陽,但作物沒肥料生長就緩慢,桑樹沒肥料,那桑葉就蠟黃蠟黃的,蠶寶寶就不喜歡吃。然而如今農家肥料幾乎都沒有了。農村都抽水馬桶了,還配備了汙水處理系統。豬沒人養了,湖洋倒是還有人家養的。農作物全靠肥田粉,那種肥料見效快,作物生長旺盛,但肥力持續時間短。

正月十五鬧元宵,全家團圓真熱鬧。吃口湯圓甜蜜蜜,新年生活再提高。但記憶中,吾鄉元宵節沒有那麼熱鬧。說是團圓倒是真的。那個時候沒有人到外面打工,更沒有人在城裡安家,一年到頭都在家裡,那時天天團圓。不像現在,年輕人都在外面打拼,且在城裡安家了。阿婆們都到城裡管孫輩了,剩下的大多是老頭。農村已沒有往日的生氣,但願國家的振興鄉村計劃能給人一個驚喜。

年滋年味‖客人做到正月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