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逝世55周年:泡桐花盛开时,我们探访了记忆中的兰考

焦裕禄逝世55周年:泡桐花盛开时,我们探访了记忆中的兰考

55年前的今天,焦裕禄同志病逝,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死后“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1962年12月,焦裕禄调到河南兰考县,先后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兰考扶贫企业联合会/视觉中国

焦裕禄逝世55周年:泡桐花盛开时,我们探访了记忆中的兰考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曾两次来到兰考,在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兰考县委、县政府作出承诺“三年脱贫、七年小康”。2017年3月,兰考成为了河南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也是全国第一批实现脱贫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兰考扶贫企业联合会/视觉中国

焦裕禄逝世55周年:泡桐花盛开时,我们探访了记忆中的兰考

泡桐花盛开的季节,兰考的泡桐林风景美不胜收。在焦裕禄同志逝世55周年前夕,我们走访河南兰考,实地探访,感受兰考脱贫工作给群众带来的变化。很难想象多年前,内涝、风沙、盐碱严重侵蚀着兰考大地……兰考扶贫企业联合会/视觉中国

焦裕禄逝世55周年:泡桐花盛开时,我们探访了记忆中的兰考

焦裕禄当年亲手栽下的一株泡桐,如今已是参天大树,它见证了兰考几十年的脱贫攻坚之路,当地百姓亲切地称它为“焦桐”。兰考扶贫企业联合会/视觉中国

焦裕禄逝世55周年:泡桐花盛开时,我们探访了记忆中的兰考

图为兰考县崮阳镇徐场村,制琴工人正在制作古琴。改革开放以后,该村从生产乐器音板等配件慢慢发展成为拥有40多家民族乐器生产企业的专业村。兰考泡桐原本是焦裕禄为了改变当地群众生存环境而推广种植的树种,后来音乐行家发现,泡桐透音透气,共振性好,是制作古琴音板最好的材料。兰考扶贫企业联合会/视觉中国

焦裕禄逝世55周年:泡桐花盛开时,我们探访了记忆中的兰考

于是,一块泡桐板被工匠制成了琵琶、二胡、古筝、古琴、扬琴……兰考扶贫企业联合会/视觉中国

焦裕禄逝世55周年:泡桐花盛开时,我们探访了记忆中的兰考

26岁的徐亚冲是一名90后的“老”斫琴师,已有10年的制琴经验,从制琴、赏琴、再到鉴琴,15岁开始在上海一家乐器厂打工,看到家乡的变化他回来了,和本科毕业的哥哥一起成立了乐器公司,专门生产古琴。年纪轻轻的徐亚冲谈起来头头是道。兰考扶贫企业联合会/视觉中国

焦裕禄逝世55周年:泡桐花盛开时,我们探访了记忆中的兰考

在兰考脱贫的道路上,产业扶贫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一环。近几年,在乡镇,围绕产业延链补链,按照“一乡一业”或“多乡连片一业”,引进产业体系配套企业,建设6个乡镇园区,带动群众创业就业;在农村,围绕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致富,大力发展群创产业,稳步增加农民收入。兰考扶贫企业联合会/视觉中国

焦裕禄逝世55周年:泡桐花盛开时,我们探访了记忆中的兰考

32岁的闫春光是兰考县东坝头镇的养鸡专业户。2013年,受到疫情影响,他成了村里的贫困户。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的探望和鼓励,成了闫春光一家人脱贫致富的转折点。驻村工作队帮助闫春光协调到10多万元贴息贷款,他的养鸡场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升。现在,他每年养鸡上万只,年收入二三十万元。2018年7月,闫春光又在村里开起土特产专卖店,出售当地土特产。兰考扶贫企业联合会/视觉中国

焦裕禄逝世55周年:泡桐花盛开时,我们探访了记忆中的兰考

兰考县东坝头乡张庄村,奥吉特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的蘑菇种植基地内种植着白蘑菇与褐蘑菇。奥吉特生产技术先进,拥有欧美引进的成套设备与电脑控制系统。兰考扶贫企业联合会/视觉中国

焦裕禄逝世55周年:泡桐花盛开时,我们探访了记忆中的兰考

兰考县东坝头乡张庄村的布鞋加工产业,解决了近千名农村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大家笑言家门口做布鞋是“看得住家,守得住娃,照顾了妈,还能挣钱养家”的好事儿。“张庄布鞋”声名远播,吸引周围四个乡镇多个村庄的妇女参与制作,成为兰考县“巧媳妇”工程示范点。兰考扶贫企业联合会/视觉中国

焦裕禄逝世55周年:泡桐花盛开时,我们探访了记忆中的兰考

润野食品有限公司加工工厂。兰考扶贫企业联合会/视觉中国

焦裕禄逝世55周年:泡桐花盛开时,我们探访了记忆中的兰考

兰考中原证券营业部,设有金融扶贫咨询点,既为百姓提供金融知识普及,又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指导。金融扶贫在兰考这片大地上用他自己独特的身影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兰考居民通过金融信贷、资金支持等方式脱贫致富。兰考扶贫企业联合会/视觉中国

焦裕禄逝世55周年:泡桐花盛开时,我们探访了记忆中的兰考

兰考在脱贫路上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充分发挥本地农作物种植的优势,并结合从全国各地招商引资而来的生产加工产业,最终形成了一套具有兰考特色的产业扶贫体系,让兰考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快速向前奔跑。兰考扶贫企业联合会/视觉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