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知識了,年三十的餃子原來是這樣的!

漲知識了,年三十的餃子原來是這樣的!

中國人過年,大年三十晚上都離不開一頓餃子,從小吃到大,只知道過年的餃子好吃,卻還沒了解過三十晚上的餃子,今天咱們就來說一下餃子的歷史以及講究,或是說科普一下小知識,希望為您的春節增加一點小樂趣。

漲知識了,年三十的餃子原來是這樣的!

餃子的歷史

餃子,古名角子,由我國醫聖張仲景發明,傳到後期因為各個地方的文化習俗不同,所以有了很多的新名字,比如扁食、牢食、角兒之類的,起初醫聖想作為藥用但沒想到成了中國人最有特色的傳統食品,更成了春節的必備食品。也算是紀念張老爺子的一種方式吧,春節吃餃子由明朝開始,從清朝開始逐漸形成吃餃子的規矩。

漲知識了,年三十的餃子原來是這樣的!

年三十的餃子為什麼要包一個硬幣

一開始的角子,類似於現在的餛飩,慢慢演變成元寶型,月牙形或者角形,年三十晚上在中國北方都有一個習俗,家裡包餃子的時候,會選幾個餃子,在餃子裡面加上一枚硬幣,然後吃餃子的時候,都會期待看看誰能吃到帶硬幣的餃子,誰就會在新的一年裡財運旺盛。

放硬幣這事得追溯到清朝的西太后慈禧這裡,老太太每年的大年三十,都是召集眾多兒媳婦一塊包水餃,老太太喜歡福氣,也愛財氣,手下的人為了討她的歡喜,就在餃子裡選上三四個放上銅板,然後故意讓老太太吃到,等慈禧真吃到的時候,手下的人都會祝福她有福氣了,老太太高興了,手下的人也就高興了。

溫馨提示1:如果包了硬幣的餃子,一定要做好標記,讓自己的長輩吃到,過年嘛,讓自己的長輩高興才是咱做小輩的願望。

溫馨提示2:如果不是那麼的講究的話,最好把硬幣換成相對乾淨衛生的比如花生,棗,花生仁最好,同樣能讓長輩高興的。

年三十吃餃子的規矩

餃子要在年三十晚上十二點之前包好,夜半子時吃(一點之前),此時是新舊一年的交子之時,這個時辰是新一年開始的頭一個時辰,第一個時辰裡吃著招財進寶的餃子,祝願新的一年都福氣滿滿,財氣滿滿。

最後祝大家闔家歡樂,春節快樂,新的一年萬事大吉

漲知識了,年三十的餃子原來是這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