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世喧囂中的一縷清風——談童話廣播劇《故事裡的魔法》王自淳

夜幕降臨,沒有燈紅酒綠、沒有車馬喧囂、沒有網遊叮鐺、也沒有鍵盤噼啪……只有一個平和的三口之家,於寧靜的夜晚入睡前的燈光籠罩下習慣性的夜讀——他們心胸疏朗、語調平和,他們信馬由韁、意蕩神遊。於是,在娓娓的誦讀聲中,在緩緩的傾心交談中,那些文字就如“方方正正的蝌蚪”開始在空氣中漫遊,漸漸構成了一個令人心醉的、古樸唯美的童話世界……

這就是童話廣播劇《故事裡的魔法》開篇展現的情境,也是編劇蔚藍先生以不俗的才華,在寒冷的冬季,於喧囂塵世中,向人們心靈注入的一絲暖意,一種久違的寧靜與溫馨……

蔚藍先生的作品多以純真典雅、抒情唯美見長。《故事裡的魔法》依然秉承了這一風格特徵。作品構思巧妙,以故事中的故事加以結構。從一家三口的睡前故事會開始,將聽眾帶入溫馨舒適的浪漫氛圍中,同時也讓男孩笑笑的夢境變得自然且合理。接下來,跟隨著男孩兒笑笑在夢境中的奇妙穿越,將人們從溫馨的三口之家拉入神奇虛幻的童話世界。在這裡,作者以小男孩笑笑的視角,分別呈現了三個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真誠而靦腆的庫裡先生、富有卻冷傲的莊園主道格拉斯以及美麗善良的莎莎小姐。庫裡先生勤勞善良,熱愛生活且酷愛愛發明,但他卻誠實靦腆,不善言辭,只能把對莎莎小姐的愛深埋心底,並默默地暗中關照著她的生活。於是,當莎莎小姐的另一個追求者——精明而富有的莊園主道格拉斯出現時,這場本已困難多多的愛情角逐就更加令人擔憂了。這種人物性格和身份的強烈反差,使戲劇情境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進而產生了強烈的戲劇衝突,增強了作品的戲劇性。最後,隨著劇情的不斷髮展,在小主人公笑笑的幫助下,庫裡先生深藏在內心的力量被成功激發出來,戲劇情境在此又發生了突轉——面對莎莎,庫裡先生終於鼓起勇氣,向心愛的人敞開心扉、真情表白,而且滿懷自信、不卑不亢地與道格拉斯先生展開愛情博弈,並最終贏得了莎莎的芳心。通過劇情的演繹以及庫裡和道格拉斯之間這種人物形象的對比,聽眾跟隨著主人公笑笑和莎莎,在不斷的認識、感受、分析、判斷中,看清了這兩個人的不同之處,並作出了自己發自內心的價值判斷和最終選擇。面對生活,道格拉斯用金錢購買一切,庫裡先生卻動腦筋創造所需。更重要的是,庫裡先生懂得愛。庫裡先生對莎莎的愛慕,庫裡先生對笑笑的愛憐,庫裡先生對生活的愛顧,都表明了庫裡先生內心充滿愛。庫裡先生髮明的靈感源於一顆想幫助莎莎的心,但同時他也具備著發現身邊新鮮事物、思考事物特徵和改變現狀的能力。庫裡先生盡一切所能讓生活變得更方便更有趣,這不僅是一種需要,更是一種情懷、一種精神。面對笑笑,道格拉斯自私冷漠,甚至恃強凌弱搶奪笑笑的手錶,而庫裡先生卻熱情真誠,善良慈愛,從一開始關心笑笑的安危,很有擔當地提出送笑笑回家,到後來他願意與笑笑分享自己的生活點滴、敞開心扉與笑笑交朋友,即便笑笑只是個小孩子,庫裡先生還是尊重笑笑的想法,用自己最好的食物招待他,不因笑笑年齡尚小而無視、不因其來路不明而敵視、不因其思維跳脫而歧視,所謂自由、平等、博愛,無外乎此。面對愛人,道格拉斯傲慢自大,試圖利誘莎莎,即便是面對自己喜歡的姑娘,也絲毫沒有尊重和關懷之意,把表白當做戰爭,視莎莎宛如戰利品。相較之下,庫里長久以來默默地付出,盡心盡力照顧莎莎,是多麼的淳樸和可愛。也正是他的真誠和用心,才能打動勤勞善良的莎莎,送出最合心意的禮物,讓道格拉斯的鑽石與裘皮黯然失色。顯然,這種價值判斷和選擇,也正是作品想要表達的主題立意所在。

此外,作為童話廣播劇,《故事裡的魔法》編劇在作品體裁樣式的把握上也很到位。廣播劇是一種獨特的藝術體裁形式。首先,它是戲劇體裁中的一種藝術形式,必須具有鮮明的戲劇藝術特徵和較強的戲劇性;其次,它又是一種特別的戲劇形式,要有自己的獨特性和技術要求。它不同於普通的舞臺劇。舞臺劇是由演員扮演角色,在舞臺上當眾表演故事情節,通過語言、動作塑造人物,表達主題立意。廣播劇則不然,它是無法看到的戲劇,它的表現手段只有語言、音樂和音響效果這三種聲音元素,並以這三種元素作為表現手段創造出聽覺形象,再借助聽眾的想象和聯想的能力,產生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的藝術效果。它的受眾不是“觀眾”而是“聽眾”。聽眾只能用聽覺接受,通過聽演員的人物語言、表達情節氣氛和情緒的音樂以及模擬現場環境和動作的音響效果,在頭腦中形成自己的聽覺形象以及它所表達的相應的故事情節、思想情感和主題立意。因此,這就對廣播劇的劇本創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適應廣播劇獨特的技術要求。具體而言,簡潔、清晰的故事情節和人物關係是廣播劇的體裁要求。因為對於普通聽眾來說,自身的聽覺能力以及在頭腦中形成聽覺形象的能力都是有限的,試想一個人物眾多、情節複雜混亂的故事場景,觀眾是很僅難靠聽覺來形成清晰的形象和畫面的,這無疑損害了對劇情的瞭解和賞析;另一方面,故事性與抒情性兼具則是廣播劇的體裁優勢。因為廣播劇可以將語言聲音和音樂效果發揮到極致,甚至讓聽眾閉目傾耳,與劇中人物同呼吸共命運,沉醉其中。這是它的表現優勢。可以說,童話廣播劇《故事裡的魔法》就是基本把握了廣播劇的體裁要求、並且充分利用了廣播劇的體裁優勢,加以完美呈現的——在悠揚恬靜的小夜曲的烘托下,從三口之家的夜讀、編織童話,到笑笑進入童話世界,並在矛盾糾葛中選擇價值、明辨是非,再到迴歸現實感悟生活、思考人生……這些清晰順暢的情節編織和場景調度,都顯示出編劇對故事題材的獨到處理和把握作品體裁的功力。除此而外,作品中純淨詼諧的語言風格以及諸如笤帚、晾衣繩、鞦韆、雨傘、野草莓、盆景、聖誕樹、曬乾的洋蔥片、鹹味兒石頭等等這些形象元素,也無不透射出濃濃的童話意味。從而,更加坐實了這部作品的體裁樣式——童話廣播劇。

總之,廣播劇《故事裡的魔法》在故事情節的編織上可謂奇幻之“妙”,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可謂情愫之“真”,在主題立意的表達上可謂意蘊之“美”,耐人品味,值得點贊!

塵世喧囂中的一縷清風——談童話廣播劇《故事裡的魔法》王自淳

王自淳

王自淳,哈爾濱市藝術研究院一級編劇,黑龍江省戲劇家協會理事,哈爾濱市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哈爾濱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黑龍江省圖書館地方特色數據資源庫特聘專家,從事戲劇創作和戲劇理論研究、黑龍江流域文明及東北地域文化研究。有多部舞臺劇、廣播劇、電視劇排演或發表,併為多部國家數字信息共享工程項目的大型文獻專題片擔任策劃、撰稿。作品及論文曾獲“田漢戲劇獎”、“中國戲劇文學獎”、“中國戲劇文化獎”、“黑龍江省戲劇大賽丁香獎”等。(編輯:張小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