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評劇,49年沉澱,62歲大火,“天下第一媽”張少華住40平小房


​1946年,張少華出生於北京。

家裡有7個小孩,她排在第5。

在她的印象中,媽媽每天都是連軸轉,為7個孩子的生活忙個不停。

3歲時,父親病故,對這個原本就貧窮的家庭來講更是雪上加霜。

之後為了讓每個孩子都有飯吃,張少華被送到了奶奶家。

13歲評劇,49年沉澱,62歲大火,“天下第一媽”張少華住40平小房

那時候去當唱戲學徒,每個月有16元生活補貼,不僅自己有一口飯吃,還能給家裡攢點錢。

為了緩解家庭壓力,13歲的張少華進入了中國評劇院。

就像她說的,“學戲沒有不捱打的。”

學習評劇的那段時間,每天要5點多起床開始練功,經常一站就是3小時,動作不標準還經常挨老師的打,特別辛苦。

但為了掙這16元的生活費,張少華默默忍受,想著能給家裡減輕負擔。

13歲評劇,49年沉澱,62歲大火,“天下第一媽”張少華住40平小房

第一個月拿工資的時候,除去飯錢,張少華還能剩下6元。

5元往家裡拿,還給媽媽買了半斤五香花生米。

自己可以養活自己,還可以給媽媽買愛吃的東西,那時候的她覺得特別驕傲。

13歲評劇,49年沉澱,62歲大火,“天下第一媽”張少華住40平小房

父親的離世,生活的貧窮不僅沒有打倒她,反而磨鍊了她吃苦耐勞的品質和為家庭分擔的孝心,主動去學習評劇,減輕家裡負擔。

而嚴苛的老師和經常捱打的練功日子,不僅沒有嚇退她,反而磨鍊了她堅韌的意志。

為了能掙錢,為了出人頭地,她默默忍受,努力學習。

在這7年的“青衣”生涯中,她練就了一身評劇的好本領,為她之後的表演生涯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13歲評劇,49年沉澱,62歲大火,“天下第一媽”張少華住40平小房

之後,張少華唱了30多年評劇,演過青衣,彩旦和老旦,雖然不出名,但磨鍊了紮實的基本功,舞臺表演經歷十分豐富。

13歲評劇,49年沉澱,62歲大火,“天下第一媽”張少華住40平小房

1990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張少華被推薦去拍電影。

豐富的道具,緊湊的節奏,專業的機器和拍攝場景,和評劇完全不一樣的表演形式,集中爆發的演技和表演,這完全顛覆了她對“表演”的理解,她愛上了這樣的表演方式。

就像她說的,“這對我來講,完全是開啟了一個新世界,從來沒見過這樣的場面。”

13歲評劇,49年沉澱,62歲大火,“天下第一媽”張少華住40平小房

之後,她開始有意識地去自薦和打聽,為自己爭取群演或者小角色的機會,在劇場融入自己的角色,同時觀察劇組的運作和其他演員的表演,從導演和其他演員的身上不斷學習。

1993年,張少華在《武夷仙凡界》中飾演“老巫婆”;

1995年,在《無悔追蹤》中飾演“張嬸”,在《英雄無淚》中飾演“孫媒婆”;

1998年,在《龍堂》中飾演“妮子的母親”,在《阿郎在北京》中飾演“喜嬸”……

13歲評劇,49年沉澱,62歲大火,“天下第一媽”張少華住40平小房

這段時間,張少華雖然不出名,但一個個的小角色磨鍊了她的演技,讓她學會融入到角色中去,將角色塑造得十分飽滿。

也因此,她慢慢打開了知名度,邀請她演戲的人越來越多。

13歲評劇,49年沉澱,62歲大火,“天下第一媽”張少華住40平小房

然而真正讓張少華被觀眾熟知的,是2008年的《我的醜娘》。

長相略醜,出生貧窮,卻為了孩子的幸福生活賣掉老家房子,不被兒子承認,偷偷到兒子家裡當“保姆”照顧孫子和兒媳。

張少華將“醜娘”的內心掙扎、無奈和對兒孫的疼愛比表現得淋漓盡致,還原了大多數“中國母親”的形象,看哭了眾多觀眾。

精湛的演技,深入人心的演繹,張少華由此聲名大噪,被稱為“天下第一媽”。

13歲評劇,49年沉澱,62歲大火,“天下第一媽”張少華住40平小房

從初入熒屏到大火,張少華用了15年。

這個期間,她演繹了無數的小角色,塑造了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雖然不出名,卻修煉了她的演技,打下了深厚的表演功力,也練就了她獨特的表演風格。

就像她說的,“我演的就是平民百姓,演的是老百姓的生活。每個小角色演好了,我就開心了。”

“但盡人事,莫問前程”,這樣的淡然心態,才支撐著她走過了成名前的49年演藝生涯,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

13歲評劇,49年沉澱,62歲大火,“天下第一媽”張少華住40平小房

之後,張少華演了很多貧窮的老太太和母親形象,深入人心。

2010年,“鐵梨花”劇組找到了張少華,問她:“您演了那麼多貧窮老太太,讓您演一回富老太,可以嗎?”

張少華說:“這是個挑戰,但我比較自信,試試吧。”

一換裝,一打扮,第一場戲下來,郭靖宇導演說:“必須是您演了。”

13歲評劇,49年沉澱,62歲大火,“天下第一媽”張少華住40平小房

然而就在演了3場戲後,時年64歲的張少華病倒了,高燒不斷。

她打電話給劇組,沒想到郭導說:“您好好養病,我們等著您,您啥時候好了,我們啥時候拍,堅決不換人。”

之後,張少華高燒37天,直到第38天才退燒。

入院45天后,她出院了,整整瘦了36斤。

13歲評劇,49年沉澱,62歲大火,“天下第一媽”張少華住40平小房

可回到家後,沒過幾天,身體虛弱的她不小心摔倒了,又被送到醫院。

再次打電話給劇組,導演依然堅持不換人。

張少華說:“導演求求您換人吧,您這一天浪費好多錢。”

郭導說:“老太太,您好好養病吧,我們絕對不換人,等您好了再拍。人,比錢更重要!”

13歲評劇,49年沉澱,62歲大火,“天下第一媽”張少華住40平小房

郭導的體諒和真心等待,讓張少華備受感動。

之後,康復的張少華第一時間趕到劇組,把自己的表演加緊演完。

13歲評劇,49年沉澱,62歲大火,“天下第一媽”張少華住40平小房

在《鐵梨花》裡的精湛演出,顛覆了她以往的形象,將“富老太”演繹得十分精彩,令人印象深刻

這是她對自己的要求,更是她對自己的突破。

13歲評劇,49年沉澱,62歲大火,“天下第一媽”張少華住40平小房

窮人,富人,正面,反派,張少華再一次證明了自己的演技。

她所塑造的一個個形象被觀眾讚賞,很受普通老百姓的歡迎。

13歲評劇,49年沉澱,62歲大火,“天下第一媽”張少華住40平小房

2005年,張少華獲得“白玉蘭”最佳女演員獎;

2015年,張少華獲得“國劇盛典終身成就演員”獎。

13歲評劇,49年沉澱,62歲大火,“天下第一媽”張少華住40平小房

生活中的張少華特別樂觀開朗,喜歡稱自己是“北京南城愛喝豆汁的老太太”。

穿100元的衣服,15元的布鞋,不拍戲時喜歡給家人做飯,和鄰居嘮嗑,完全沒有一點“大明星”的架子。

如今她依然蝸居在當年評劇院分的40平小房子內。

13歲評劇,49年沉澱,62歲大火,“天下第一媽”張少華住40平小房

對於生活,她說:“人活這輩子一定要真實。我就一老太太,有一說一,有二作二。”

對於表演,她說:“我就喜歡演小角色,表現普通老百姓生活。如果大家愛看,我就開心了。”

在捧回大獎,全國出名後,張少華沒有一絲驕傲和自滿,而是依然帶著對錶演的熱愛和初心,投入到自己的角色中,帶著對生活的理解,塑造一個又一個個立體的人物角色。

13歲評劇,49年沉澱,62歲大火,“天下第一媽”張少華住40平小房

希望張少華老師能身體健康,保持以往的樂觀和歡快,笑口常開。

也希望她偶爾拍拍戲,給我們帶來更多精彩的作品。

13歲評劇,49年沉澱,62歲大火,“天下第一媽”張少華住40平小房

(喜歡我的文章請給我點個贊,謝謝O(∩_∩)O~)

參考資料:《非常靜距離》《藝術人生》

——End——

娃娃愛葫蘆:90後自由撰稿人,200萬爆文作者。左手職場,右手文字。堅信文字能夠打動心靈,開啟思維。關注我,陪你讀書刷劇看電影,一起成長。

更多精彩文章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