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時光如沙,靜候遠她(一)

原創:時光如沙,靜候遠她(一)

少年不識愁滋味,同樣彷彿少年也還未懂分離之苦,年少時,每讀到思鄉之類的作品,不免覺得這些作家大都有些無聊,喜歡無病呻吟,也喜歡成天泡在苦水中,寫些勾起人思念的文章,以此來賺讀者的眼淚、攢自己的人氣,訴他人的悽苦。直到今年,甚至是現在,我背上行李,踏上自己的征程,離開我的故鄉,才終於領悟遊子之痛,念家之情。

我一直都在家人身邊。同樣,即使大多數人在高中時去外地讀書,我還是選擇了我本市和外地的師資、教育質量不相上下的學校。彷彿冥冥中也在告誡我:等你大一些,在讓你一次性將住寢室體驗個夠。果然,當大多數人在選擇留在本省唸書時,我卻毅然決然的將60個志願全部填成外地。因為小時候立下的願望便是:我覺得盧州很小,我覺得我是個小市民,我覺得我應該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嗅嗅外面的空氣和花香、增加增加我的見識、順便了解了解當地的文化與美食。

最後我選擇了這個學校,選擇了越州。原因很簡單:我喜歡戴望舒《雨巷》中撐著油紙傘的姑娘回眸一笑的畫面、我喜歡白牆黛瓦小鎮的古樸、也想體驗甚至感悟歷史的悠久。當來到這裡,一切,都變了。

我曾傻傻地以為越州還是如魯迅描述地那般:男女老少還需要乘坐烏篷船去休閒娛樂、我還以為它還是中間一條河—連通這裡與外面世界的樞紐、兩邊是做生意的商鋪和住戶;我還曾為要坐一天船,會不會暈而擔心……可是,直到9月2日到達目的地的那一天,我才明瞭:有時候文字的速度可能難以追趕科技的腳步,但它曾讓我們有了“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衝動,也給我營造的詩和遠方的氛圍。與其說這個想法太天真可笑,倒不如說文字給了我們“做夢”的權利。有時候真想一輩子呆在這個甜甜的夢裡,至少,它是我心靈休憩之地、是我靈魂的安放之處、也是我可望而不可及的桃花源。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