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國卷高考作文預測(一):“青春·追夢人”


主題闡釋

“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隨著2019年的到來,這樣的新年賀詞讓無數箇中國人心潮澎湃,熱淚盈眶。青年人尤其應該把握青春的大好年華,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面對時代潮流,以堅如磐石的信心、只爭朝夕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做新時代的追夢人。

在近幾年高考作文中,“青春”與“追夢”的主題曾多次出現,18年全國卷一列舉2000以來中國的發展變化,指出青年人“與新世紀的中國一路同行、成長,和中國的新時代一起追夢、圓夢”,全國卷三的材料提到“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引導青年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北京卷討論“新時代新青年”,提醒我們青年成長和祖國發展,個人夢與中國夢應融為一體。青年是祖國發展的中堅力量,青春與追夢,依然可能是2019年高考不變的主題。

命題方向

1.夢想始於青春,成於奮鬥

夢想的開端,正是青春最可貴璀璨的時候。青春是平庸無奇還是璀璨奪目,全在於此。未曾覺醒夢想的青春,認識不到生活的真實和個人的意義,迷迷糊糊、蹉跎度日;而覺醒了夢想的青年,卻充滿生氣,即使處於痛苦、困厄之中,也能潛心積蓄站起來的力量。這樣的青春在四時的逼迫下以奮鬥不斷逐夢、築夢、圓夢,迎難而上,披荊斬棘,讓高山低頭,叫河水讓路,終將踏平坎坷成大道。

2.逐夢是對自己最好的投資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如何讓短暫的人生變得美好,讓人世間的百年變得有意義?唯有給自己確定一個目標,給自己創造一個夢想。沒有夢想的人渾渾噩噩,隨波逐流,一無所成,把夢想記在心上的人,目標明確,恨不能用畢生的時間和精力追逐行動,曾不知老之將至。

3.青年夢,中國夢

李大釗說:“青年之文明,奮鬥之文明也,與境遇奮鬥,與時代奮鬥,與經驗奮鬥。”這種“奮鬥之文明”屬於每個人,每一位青年都應該讓個體最絢爛的夢想之花伴隨著祖國和時代的發展而綻放。國家每一分的進步,文明每一次的邁進,背後都凝結著無數青年們的辛勤汗水,青春熱血。有擔當的青年們,奮鬥不只為自己,眼中更有千萬人,青年之文明當與國同休,與時代同戚。

高分論點

1. “國”系青春最動人

2. 夢想是青春最好的裝飾

3. 天行健,青春當奮鬥不息

4. 勇立潮頭,爭做時代先鋒

5. 有夢·逐夢·圓夢

6. 一生痴絕處,逐夢度青春

7. 最美青春,最美夢想

8. 與國偕行,圓夢青春


素材•名言名句

◆青年最要緊的精神,是要與命運奮鬥。——惲代英

◆青年之文明,奮鬥之文明也。與境遇奮鬥、與時代奮鬥、與經驗奮鬥。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李大釗

◆生活賦予我們一種巨大的和無限高貴的禮品,這就是青春:充滿著力量,充滿著期待、志願,充滿求知和鬥爭的志向,充滿著希望、信心的青春。——奧斯特洛夫斯基

◆青春是奇妙的,我看到少女們浪費青春,就替她們傷心。——蕭伯納

◆青春是一種持續的陶醉,是理智的狂熱。——拉羅什富科

◆青年需要建設,青年也是未完的工程。可以稱它是蘊藏著無限可能性的未知數。青年富有革命氣息,是旺盛生命力的主人。——池田大作

◆夢想無論怎樣模糊,總潛伏在我們心底,使我們的心境永遠得不到寧靜,直到這些夢想成為事實才止;像種子在地下一樣,一定要萌芽滋長,伸出地面來,尋找陽光。——林語堂

素材•熱點

毛召木:堅持夢想,不忘初心

從中學開始就嚴重偏科的毛召木, 對其他學科一點都不感興趣,但卻對英語有著極高的學習熱度,即使在輟學後,也不忘學習英語。他白天送外賣,晚上在重慶江北區觀音橋附近酒吧打工,雖然工資不高,卻勝在有機會與外國人交流。也因此結識了一位美國朋友,彼此之間互相交流學習語言,一對一的練習,讓毛召木的英語水平突飛猛進。

此外,毛召木經常花一個小時的路程到四川外國語大學圖書館學習,雖然路途有點遠,但這並沒有讓他放棄,後來他甚至將送外賣的地點轉移到了川外附近,他相信在大學附近自己可以擁有更多的機會來學習英語。2017年,憑藉自己的不懈努力,他成功考入四川外國語大學,圓了自己英語學習之夢。19年春節期間,他成為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網推出的原創微視頻《我們都是追夢人》中的主角,讓無數人為之感動。

【一得】高中輟學,當過理髮工,搗弄過裝修,最後送起了外賣,但不管經歷如何改變,青春的熱血不會變,青年人追逐夢想的心意不會變。

素材•經典

永遠在逐夢的韓寒

韓寒是八零一代典型的“斜槓青年”,在寫作、賽車、音樂、導演等方面均取得了優秀的成績,從當初的退學青少年一步步成長為年輕人的意見領袖,《時代週刊》評選的100名影響世界的人物之一,他永遠目標明確,走在逐夢的路上。

當他發現自己更喜歡寫作時,毅然選擇從學校退學,以“稿費”來維持生活。他結合自己的中學生活,寫出反映上海初三學生生活的小說《三重門》,該書累計發行200萬冊,成為當時中國近20年銷量最大的文學類作品。喜歡賽車,他就用將全部的稿費投入到賽車訓練中,最終創造了中國職業賽車史上前無古人的拉力、房車雙冠王奇蹟。30歲以後,拍電影就成了他最想做的事情,他差不多在二十四、五歲的時候就開始準備,最終《後會無期》獲得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2019年春節期間,他的第三部作品《飛馳人生》再次獲得口碑與票房的雙豐收。永遠目標明確,永遠在行動,永遠逐夢在路上,這就是韓寒。

【一得】青春最快樂的日子,莫過於能夠尋到自己的夢想,堅定自己的夢想,並通過努力與奮鬥去追逐、實現自己的夢想,哪怕舉世皆敵,也要忠於夢想。

■金題展示

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寫作文。

1939年延安慶賀模範青年大會:“什麼是模範青年?就是要有永久奮鬥這一條。

2016年4月,知識分子、勞動模範、青年代表座談會:“青年要敢於做先鋒,而不做過客,當看客。”

2018年2月,春節團拜會:“奮鬥者是精神最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

2018年5月,北大師生座談:“廣大青年既是追夢者,也是圓夢者。”

作為身處前所未有的時代,正值芳華的青年,以上材料觸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立足自身,放眼天下,據此寫一篇文章,作為以“青春為何,青春何為”為主題的班會的發言稿。

【思路點撥】

這是一篇任務驅動型作文,所選材料都是近期較為熱門的活題,都是對於青年人和奮鬥者的寄語。寫作任務十分明確。

闡述自己對於“青春為何·青春何為”的觀點,“青春為何”,就是說青春直該怎樣度過,青年人要追求什麼,可以談從個體的角度談青春為夢想,也可以從國家民族的角度談青春當為國。而“青春何為”,就是說青年人為此應有怎樣的姿態和行動。“立足自身,放眼天下”,考生就自身的夢想而言,青春當為夢想而奮鬥,做一個追夢者,圓夢者;就國家民族的角度,青春當敢於做時代的先鋒,不做時代的過客、看客。無論切入點如何,只要觀點明確,自成其理,都可視作佳作。另外,對於班會發言稿的語境按要求也不可忽視。

■考場範本

為夢而行,不負青春

同學們:

大家好。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話:“青春時代是一個短暫的美夢,當你醒來時,這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了。”第一次在同桌的筆記本上看到這句話時,我也曾感傷青春的短暫易逝,但我慢慢發現,感傷並不是我所喜歡的青春風。

後來,我發現了另一句對青春更好的描述:“青春氣貫長虹,勇銳蓋過怯弱,進取壓倒苟安”,塞繆爾·厄爾曼的這句話給青春鍍上勇氣和進取的金色。在我看來,既然青春是美夢,那麼我們就應當有勇氣為夢前行,通過自己的奮鬥讓夢想照進現實,如此,方不負青春韶華。

青春似夢,唯奮鬥能讓青春不止存在於幻想,而是在現實的土壤中漸漸成長,以趨輝煌。我們為夢中的青春畫下一份藍圖,那也許只是空中樓閣,陽光下的泡沫;而當我們為之而奮鬥,所有的夢想就都有了意義。

是為夢而感傷,還是為夢而奮鬥?我們的青春是平庸無奇還是璀璨奪目,全繫於此。一味感傷的青春,認識不到生活的真實和個人的意義,迷迷糊糊、蹉跎度日,或陷入“佛系”的泥沼毫無鬥志,或受各種喪文化的薰染暮氣沉沉,未老先衰,“曾不知老之將至”。而覺醒了奮鬥意識的青年,卻永遠充滿生氣,正如魯迅先生所說,“遇見深林,可以闢成平地的,遇見曠野,可以栽種樹木的,遇見沙漠,可以開掘井泉的”,即使處於痛苦、困厄之中,也能潛心積蓄站起來的力量。

明代于謙則對自己的孩子諄諄告誡:題詩寄汝非無意,莫負青春取自慚。彼時遠在邊疆為宦的他以過來人的角度告訴自己的兒子,給你寫信並非只是想你了,更想提醒你,不要白白辜負了青春,以致老後慚愧後悔。古人尚且明白青春之可貴,今人焉能不知?

青春應有夢,奮鬥當先行。如此方可不負青春。十八歲的王心儀夢想走進她心儀的清華大學,為此,她挺過了貧窮的折磨和失去親人的悲傷,用自身的努力為自己搭建通往夢想的臺階。她說貧窮狹窄了她的視野、刺傷了她的自尊,但奮鬥成全了她的夢想,圓滿了她的青春。

董卿在《朗讀者》欄目中曾深情的朗誦:“青春是用來奮鬥的,而不是用來揮霍的,誰揮霍了青春,誰的青春將會腿色。”而只有以一種虔敬的態度面對青春,面對我們的生活、學習,才能真正的做到不負青春,才能讓自己的青春染上奮鬥和進取的色彩,以勇銳和進取壓倒一切障礙。

同學們,青春短暫,少時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奮鬥為青春。真心希望大家能夠珍惜青春的大好時光,不負青春,為夢而行。

【亮點借鑑】

本文以退為進,先引用名言,感傷青春易逝,再筆鋒一轉,借塞繆爾名言點明主題:既然青春如夢,那就當為夢而奮鬥。論證部分,以正反對比的方式分析感傷的青春和奮鬥的青春,藉此凸顯奮鬥的力量。然後借于謙的告子書強調青春之可貴,自然引出王心儀為青春而奮鬥,最終考入理想大學的事例,最後以董卿的深情朗誦和“我”的呼告再次點題,照應開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