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是什麼(三):《周易》和《易經》、《易傳》的關係

《易經》是什麼(三):《周易》和《易經》、《易傳》的關係

《易》是《易經》、《易傳》、《周易》的簡稱。

狹義上的《易經》指的是:伏羲八卦,文王六十四卦。廣義的《易經》指的是儒家“五經”中的一本,也就是《周易》。《周易》這一名稱出現於孔子編撰《易》之後,當時其尚未上升至經書地位。孔子認為《周易》是預測學,較為高深,並不適宜所有人學習,故未將其列入普及性讀物。

正是由於這一原因,秦始皇焚書坑儒之時,《周易》被李斯列為醫術占卜類書籍,逃過被焚燒劫難,得以完整保存至今。

《易經》是什麼(三):《周易》和《易經》、《易傳》的關係

《周易》包括兩部分《易經》和《易傳》。根據傳統的說法,八卦是伏羲創立的,周文王將八卦相重疊,推演出六十四卦,《易傳》是孔子所作,用來解釋《易經》的內容,《易傳》的出現,使《易經》從巫術中脫離,轉變為理性的學說及哲學。

但後來研究證明,不管是《易經》還是《易傳》,都是集體創作的,並非出自伏羲,周文王,孔子一人之手,只是這三位聖人貢獻最大,一直被人們所傳頌。《易經》凝聚中國古聖先賢的集體智慧,被稱為最神聖的典籍。

《易經》是什麼(三):《周易》和《易經》、《易傳》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