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考官判卷犯難,卻靈機一動定狀元,因看到試卷上3個字

從隋朝開始,中國一改過往的士族門閥制,而改用科舉制度選拔人才。不論你出身如何?只要有真本事參加考試,就可以做官。改變人生命運。但世間的事從來都沒有絕對的公平,千軍萬馬過獨馬橋,有時候人才的選擇靠的不僅僅考生的成績,有時還要看考官甚至是皇帝的喜好。甚至可能和考生的名字有關係。

科舉考官判卷犯難,卻靈機一動定狀元,因看到試卷上3個字

唐玄宗時的一次科舉考試,考試結束後,那些比較優秀的捲了被送到了主考官房光亭那裡,房光亭認真審看著每份卷子,內容都不錯,而且考生們字都寫的好。但這也讓他為難,大家都優秀,狀元該給誰呢?

正在這時,他突然間看到一個人的名字:常無名。讓他一下來了興趣,其它考官看了以後也都說不錯,應該就是這個。原來,他們這樣想的理由在於,唐朝的皇帝姓李,他們為了顯出自己的於眾不同,所以就想刻意的給自己編一些特殊的東西。以表明自己是上天選中的天子。

唐朝建立後,李淵命令大臣辦理此事,如何才能顯示出皇家與普通百姓的不同呢?多數人採取的辦法要麼是描述開國皇帝生的如何奇異,又或者皇帝與哪位神仙有關聯。這神仙還得是老百姓比較熟悉的。說出來有信服力的。

科舉考官判卷犯難,卻靈機一動定狀元,因看到試卷上3個字

想來想去想到了老子李耳,於是李淵追封李耳為李氏先祖,並追授了皇帝封號。而唐玄宗還追贈他為“妙號大聖祖”。李耳是道教的創始人,所以唐朝皇帝的年號都用道教的方式來選取。比如唐太宗的貞觀,唐高宗的上元,弘道。

皇家熱衷於道教的內容,上行下效底下臣子們辦事,也是以道家一些內容為基本標準。道家經典《道德經》中有句話說的好: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常無名的文章,也許不是所有文章中最好的。但他的名字,卻是最符合道教味道的。不管怎麼說,起碼皇帝看了會很喜歡。

科舉考官判卷犯難,卻靈機一動定狀元,因看到試卷上3個字

更有意思的是,常狀元家裡是弟兄四人,他父親起名是真會取,弟兄四人名字分別是:常無為,常無慾,常無求,常無名。完全就是道教風格充於其中。

有些人考了一輩子,也沒有能考中,可能是運氣問題,可能是長得不好,可能是祖上功德不夠,更可能是他的名字有問題吧。

科舉考官判卷犯難,卻靈機一動定狀元,因看到試卷上3個字

很快這件事就被傳開了,民間準備參加下次考試的考生,都在努力做兩件事,一是努力讀書,二就是找道士改名字。 一時間成為了社會風潮,直到唐朝末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