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懂事,只想被寵

一個朋友問我:為什麼越作的女生越有人寵愛,而懂事的女孩卻得不到該有的溫柔?

我想起張幼儀的故事。

懂事的她,奉父母之命,嫁給了未曾謀面的徐志摩。

兩人第一次獨處時,她想跟他說說話,但從小的教育告訴她,只能等男人開口她才能說話,可徐志摩一句話都沒說。

徐志摩不喜歡她,“徐志摩從沒正眼瞧過我,他的眼光只是從我身上掠過,好像我不存在似的。”

徐志摩出國留學,儘管她也想接受教育,但還是聽從安排在家操持家務、服侍公婆,作為兒媳,她必須比公婆起得早、睡得晚。

一切看上去辛苦又委屈,但她始終覺得,為人妻就只能說“好”,決不能說“不”。

然而,這一切苦心付出並未換來一點珍惜。

幾年後,她追隨丈夫去了國外。得知她懷孕時,徐志摩冷冷地說:“把孩子打掉”。

她說,“我聽說有人因為打胎死掉了。”

他回,“還有人因為火車事故死掉呢,難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車了嗎?”

隨即徐志摩提出離婚,不告而別,把懷孕三月的她一人扔了在異國他鄉。

離婚後的她反倒自由了,說是離婚成全了徐志摩,現在看來,是成全了那個真正的張幼儀,她終於可以做心中一直想做的。

一改從前家庭主婦的形象,在德國深造四年後,她回國在東吳大學教授德文,不久被上海女子商業儲蓄銀行聘請,擔任副總裁。

見過很多姑娘為愛委屈自己的故事,她們為了對方,不惜讓自己受傷。

可真正愛你的人,怎麼捨得讓你這麼懂事。

說到底,捨得讓你委屈,逼著你“聽話”的人,多半並沒那麼愛你。

不想懂事,只想被寵

前陣子抖音上有個視頻火得沸沸揚揚。

當被問到男友一個月工資多少可以養活自己的時候,姑娘回答“能帶我吃飯就好”。

一時間,廣大網友一腔熱血紛紛湧向成都,表示想娶這個懂事的姑娘。

可我注意到許多不一樣的聲音:

不想懂事,只想被寵

自己就是那個不要房不要車,為他付出一切的人,結果老公一轉身為一個素未謀面的女孩,說的這麼一句話感動落淚。

那些真的只要求你帶她吃飯,甚至連吃飯都不用你帶的姑娘,並沒有被好好珍惜。

多少姑娘不惜裸婚,陪心愛的人一起白手起家;

她們自己捨不得花錢,省下錢來給老公家庭買東西;

看到對方疲憊,便獨自攬下所有的家務;

可那個答應帶她吃飯的男人,並未帶給她想要的幸福。

所以別說“帶我吃飯就行”、“吃什麼都行”,大可以“作”一點,說“我就想吃這個”,“我不想做這件事”。

我說的作,不是讓你作天作地,而是適時表達自己的需求,不要事事委屈自己、迎合對方。

即便戀愛,也別忘了多聽聽自己的內心。

不想懂事,只想被寵

一直很欣賞《歡樂頌》裡的安迪,工作勤奮自不必多說,讀書和運動也接連不斷。

她身邊一直不乏優秀的追求者,卻不見她輕易動心,婉拒了譚宗明,而面對小包總的瘋狂追求,也是考慮很久才答應。

最好的狀態,是在你“作”的時候,有人篤定地愛著你;

而你不“作”的時候,也有人恰好懂得你的委屈。

他如果能疼愛你,最好;他如果不能,你也要相信一定會遇見這樣一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