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晉:智伯瑤機關算盡,為何最後棋差一著?

導語: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認韓虔﹑趙籍﹑魏斯為諸侯。幾十年後,韓、魏、趙三位諸侯瓜分了晉國公室最後的土地,那個雄霸中原的晉國正式宣告破產。晉國的失敗和三家分晉脫不了關係,而在三家分晉之前最有希望統一晉國的是智氏。智氏機關算盡,都已經包圍晉陽城了,趙氏眼看就頂不住了,統一大業的藍圖已經描繪在智伯的心裡了,但一場大水沖垮了一切,智伯隨著他的家族一起覆滅了。千百年來不斷有人反思,智伯為什麼棋差一著?今天江郎就來複盤一下三家分晉。

晉國自毀長城埋下了滅亡的禍根

西周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這一套體系的根基就是血緣關係,周王把自己的兄弟分封到各地當諸侯,這些諸侯負責維護周王的統治。晉國這些被西周分封的諸侯,自然是繼承了這一套體系。起初晉侯分封公室子弟為大夫,並且賜予一定的封地,建立起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政治體系。這一點是有好處的,這些大夫確實起到了拱衛諸侯、維護統治的作用。但是時間是可以磨平一切的,血緣關係在時間面前又算得了什麼哪?血緣關係隨著時間的沖刷、第三方的干涉,必定會稀薄,屆時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體系也會隨之崩潰。

三家分晉:智伯瑤機關算盡,為何最後棋差一著?


驪姬之亂就是一個例子,第三方(驪姬)離間獻公和太子的關係,誣陷太子要殺晉獻公,從而導致太子自殺。為了保證其子能繼承皇位,驪姬還誣陷獻公其他兩個兒子(重耳、夷吾)也是知情者,迫使他們外逃,放棄諸侯競爭權。之後重耳在秦國的支持下重返晉國,昔日重耳流亡在外時有一批人誓死追隨他,隨著重耳一人得道,其他人也都雞犬升天。重耳不信任其他大夫,所以大肆啟用這批異性勢力,並且設置出一套全新的政治體系。

這套全新的政治體系被後世史學界認定為初期的內閣制度,大概內容就是增設了三軍六卿,公卿執掌晉國的軍政大事,狐氏、欒氏、範氏、中行氏、智氏、韓氏、趙氏等世族輪流把持,並且經過長期的廝殺、兼併,最終只剩下了趙、魏、韓、範、智、中行氏,也就是晉國六卿。隨著政治地位的逐漸穩固,這些異姓勢力的崛起讓晉國公室的影響力直線衰退。原本諸侯都是用宗室子弟壓制這些勢力,但是在重耳之後,晉國就不再立宗室公子為貴族,直接導致異姓公卿專權無人制衡。晉國自毀長城這件事的影響非常大,直接導致公卿專權,公室走向滅亡。

三家分晉的主要過程

春秋末期的時候範氏、中行氏被滅掉,晉國只剩下了智、趙、韓、魏四卿,其中最強的是智氏。當時智氏的領軍人物智伯瑤出了一個鬼點子,智伯瑤說:“你看啊,昔日晉國霸業多厲害,縱橫中原。但現在晉侯不行了,南方吳、越都開始稱霸了。為了讓晉國再次偉大,我決定我們每家都捐點土地,我提出的建議,所以我出一個萬戶邑,大家怎麼樣?”

三家分晉:智伯瑤機關算盡,為何最後棋差一著?


大家都看過《讓子彈飛》吧,裡面的張麻子和師爺打著剿滅麻匪的旗號讓黃老爺捐款,圖啥啊?還不是圖黃老爺捐款之後能帶動其他大戶捐款,然後瓜分其他人的錢。智伯瑤的想法和張麻子的想法都一樣,而且這理由你還沒法反駁,為什麼這樣說?我們分析一下。

1:國際慣例-先吹牛,先把老祖宗的事吹起來,讓大家都覺得舒服。我們大家都借過錢吧,你借錢的時候是不是還要先給債主拍一連串的馬屁?

2:樹立一個高大上的理由,張麻子的理由剿滅麻匪,智伯瑤的名義是光復霸業,這理由你怎麼反駁?當時吳、越被視為蠻夷,人家智伯瑤尊王攘夷,從名頭上人家就說得過去,率先佔領道德制高點。

3:以身作則,大家都捐款,我上來就捐款一萬,我自己以身作則,你們怎麼說?

這個時候趙、魏、韓三家就陷入被動的地步了,你怎麼說?不捐款?

於情,人家智伯瑤是要光復祖宗基業,尊王攘夷;於禮,人家率先捐款,而且還出個大頭。

不捐不合適,但是捐了土地自己心疼不說,還有可能是肉包子打狗,白白養肥了智伯瑤。關鍵是不捐的話智伯瑤還有可能以此為藉口,率先吞併你,畢竟“槍打出頭鳥”。

三家分晉:智伯瑤機關算盡,為何最後棋差一著?


韓虎雖然不捨得地盤,但是段規認為如果不捐款,那必定會捱打,所以還不如捐款,看看其他兩傢什麼態度,如果其他兩家是硬骨頭,那我們就可以坐山觀虎鬥。這就是典型的“綏靖政策”,韓虎和魏桓之都選擇了這一政策,但是趙襄子選擇不捐,硬扛智伯瑤。

智伯瑤聽後就開始帶著韓氏、魏氏去討伐趙襄子,掀開了晉國內戰的序幕。趙氏寡不敵眾,所以敗退的很快,趙襄子輸的慘不忍睹。在張孟談的建議下,趙氏退守晉陽。晉陽可以說是趙氏的大本營了,趙簡子經略晉陽多年,晉陽城池堅固、民眾富裕,抗風險力非常強。智伯瑤攻打晉陽十分不順利,為了激起韓氏、魏氏的作戰情緒,智伯瑤許諾城破之後三家瓜分趙氏。但是晉陽被趙簡子打造成了一個鐵桶,防禦力非常高,而且糧食、箭矢儲備豐富,短期內很難攻克。智伯瑤在巡視戰場的時候,發現晉陽地勢低窪,而周圍就有汾水。機智的智伯瑤選擇以水代兵,水淹晉陽城。得意忘形的智伯瑤說:“我以前沒見識過河水的威力,沒想到它可以滅一個國家。”

三家分晉:智伯瑤機關算盡,為何最後棋差一著?


這句話就捅婁子了,因為魏氏、韓氏的大本營周圍都有水,今天上演了一幕水淹晉陽(趙氏大本營),誰知道明天會不會來一次水淹平陽(韓氏大本營)、水淹安邑(魏氏大本營)。這兩個老狐狸就開始打算盤了,在這裡用經濟學上的一個模型就可以解釋他們為什麼反水。

模型名稱:海盜分金

問題:五個海盜撿到了100枚金幣,他們要想辦法分配,並且儘可能利益最大化。

規矩:五個海盜會依次提出方案,但是方案得不到大多數人的滿意,那就無法通過,而且提出方案的人要去死。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什麼?是五個人平分100金幣嗎?

不是,這個問題的答案是98.0.1.0.1.第一個海盜拿98個金幣,第二個海盜拿0個金幣,以此類推。為什麼第二個海盜拿0個金幣不會反對?

這背後的邏輯其實很簡單,四號海盜提出的方案肯定是獨吞100金幣,屆時第五名海盜的意見就不重要了,因為你不管同意不同意,4號方案都滿足半數人支持的條件。

因此五號要通過三號法案,因為四號法案不會給他錢。

三號海盜洞悉了五號的想法,所以完全可以提出0-0-99-0-1的方案,五號雖然不願意,但他沒辦法,一枚金幣總比零枚金幣好。

二號海盜完全可以提出0-99-0-1-0的方案,他的方案對四號最好,四號雖然不願意,但總比沒有強。

基於這個邏輯,一號海盜可以提出98-0-1-0-1的方案,三號和五號贊成誰都是這個結局,所以只能同意。

這個邏輯我們可以帶入到智氏、趙氏、韓氏、魏氏這裡。

10枚金幣,四個家族怎麼分?

智氏的方案肯定是10-0-0-0,它會不斷否定方案,讓其他人全部出局,獨吞金幣。

韓氏、魏氏得知智氏的方案之後肯定要保全趙氏,那趙氏完全可以提出0-4-3-3的方案。

三家分晉:智伯瑤機關算盡,為何最後棋差一著?

在這種情況下,韓氏、魏氏反水一點都不意外。趙襄子派人送出去自己的方案,韓康子、魏桓子非常滿意,三家就反攻智氏。三家反攻成功後迅速斬草除根,智氏被滅門,智氏的土地被三家平分。隨後三家瓜分了晉國公室,晉國徹底滅亡。趙氏的分配方案符合魏氏、韓氏的條件,所以他們反水太正常了。智伯瑤機關算盡,最終還是輸了,而他的失敗加速了晉國的滅亡,以至於影響春秋戰國的局勢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