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喲!中國大黃蜂入侵歐洲,刺一下就會死,怎麼不消滅它們?

什麼是外來入侵物種?

要理解源自於中國的大黃蜂(墨胸胡蜂),為什麼到了法國之後會入侵整個歐洲,我們首先需要弄清楚,一個物種是如何被定義為外來入侵物種的。如果說生態系統這個概念太過龐大,那麼,生物鏈這個詞則應該更容易讓大家理解。

哎喲!中國大黃蜂入侵歐洲,刺一下就會死,怎麼不消滅它們?

我們深知,每個地區多條生物鏈所構成的生態系統中的所有成員,其實都是經歷了至少上百年、乃至數千年的排斥、競爭和適應,當然其中也包括相互依存。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常說,位於生態鏈和生態系統中的每一個成員,更像是一種相互制約的鏈接關係。

哎喲!中國大黃蜂入侵歐洲,刺一下就會死,怎麼不消滅它們?

事實上,當一個穩定的生態系統突然多了一個外來物種,那麼,這個物種和原本的生態系統都將面臨挑戰,而可能存在的結果也至少有以下3種:

第一種:由於新環境中不存在可以制約、或者與該外來生物抗衡的物種,所以,它不僅適應了當地的生態環境,而且還導致了這個環境中的其他生物數量急劇減少、甚至滅絕。那麼,這個外來物種在破環了該生態系統中生物多樣性的同時,也進一步導致了當地原本已經穩定的生態環境被破環,並被歸類為外來入侵物種。

哎喲!中國大黃蜂入侵歐洲,刺一下就會死,怎麼不消滅它們?

第二種:來到新環境中的外來物種,由於難以適應當地的環境和氣候,又或是自身不具備較當地存有競爭關係物種更強的生存能力,便很有可能在較短的時間裡就自取滅亡。那麼,它們的意外到來也並沒有給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明顯影響,相當於只是一個暫時的過客罷了。

第三種:外來物種在進入新區域的生態系統之後,不僅在其中的某條食物鏈中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而其他物種和該物種之間在經歷一段時間的演化之後也最終趨於穩定。當然,這樣的情況就不會將該物種定性為外來入侵物種。

哎喲!中國大黃蜂入侵歐洲,刺一下就會死,怎麼不消滅它們?

意外引入法國的墨胸胡蜂,怎麼換個地方就變成了入侵物種?

墨胸胡蜂的體型比當地蜜蜂大四倍:

墨胸胡蜂一般都可以達到身長20mm左右,如果這個數字讓你感覺不到為什麼說墨胸胡蜂的體型偏大,那我們可以將其與歐洲多國當地的蜜蜂進行比較。從實際測量數據來看,墨胸胡蜂入侵地的蜜蜂都比較小,比如,像英法等國境內自然生長的蜜蜂,它們的體型大概只有墨胸胡蜂的四分之一大。

簡單點說,雖然墨胸胡蜂是一個外來物種,原本是它們需要適應當地的氣候和環境,而作為已經在歐洲生活了很多年的當地蜂種,按道理應該在這場較量中更具有先天性優勢。但是,誰叫自己的體型不如人家外來的蜜蜂大呢,所以,只要是墨胸胡蜂的入侵地,那裡的蜜蜂就會受到侵害,這也是為什麼當地的蜂蜜產量也會因此而下降。

哎喲!中國大黃蜂入侵歐洲,刺一下就會死,怎麼不消滅它們?

墨胸胡蜂的攻擊性強於當地蜜蜂:

墨胸胡蜂的身體中含有非常複雜的毒素成分,別看它的含量並不高,但其毒性卻很強。再加上墨胸胡蜂本身就具有很強的攻擊性,倘若一個人本就是過敏體質,那麼,墨胸胡蜂只需要蟄一下便有可能導致其直接死亡。試想一下啊,如此微小的蜜蜂在人類面前都如此具有殺傷力,又何況那些體型比墨胸胡蜂還要小几倍的其他蜜蜂呢。

哎喲!中國大黃蜂入侵歐洲,刺一下就會死,怎麼不消滅它們?

其實,當掠食性墨胸胡蜂在攻擊當地蜜蜂時,便會將當地的那些蜜蜂直接撕裂。原本,法國當地的人們也想採取一些措施來攻擊入寢的墨胸胡蜂,比如,讓所有工蜂一起攻擊一隻入侵者,這樣做可以讓被困在其中無法動彈的墨胸胡蜂,因為受不了太熱而死亡(模仿亞洲)。

但事實上,並沒有一個被入侵地成功實施這種針對墨胸胡蜂的防禦辦法。並且,一些墨胸胡蜂甚至可以在幾個小時的較短時間裡,便導致數萬只蜜蜂死亡,從而直接導致當地的蜂蜜產量降低幅度較大。

哎喲!中國大黃蜂入侵歐洲,刺一下就會死,怎麼不消滅它們?

被入侵的生態系統總是具有相似性:

其實,不管是入侵生物,還是被入侵地的生態系統,它們各自之間都具有較多相似性。比如,能夠成為入侵生物的物種往往都具有較快的擴散能力,而那些被入侵的生態系統,則往往都擁有特別足夠的資源,尤其是可被入侵生物利用的現成資源。

哎喲!中國大黃蜂入侵歐洲,刺一下就會死,怎麼不消滅它們?

與此同時,一個地方能夠被一種外來物種入侵,往往當地也缺乏自然控制機制,而該區域人類的進入頻率也比較高。簡單點說,倘若一個生態系統中包括的資源本身就處於波動的狀態,那麼入侵的生物也很難在這個環境中紮根下來。尤其是當環境中的某些資源驟升或驟降的時候,就會變得更容易受到外來物種的入侵。

哎喲!中國大黃蜂入侵歐洲,刺一下就會死,怎麼不消滅它們?

墨胸胡蜂破壞了入侵地生態系統的平衡,怎麼不將其徹底消滅?

在下圖中,比較直觀地呈現了墨胸胡蜂已經在歐洲建立的傳播點,綠色和黃色的區別只在於影響程度的大小。事實上,墨胸胡蜂進入歐洲要從2004年開始說起,意外引入法國境內的墨胸胡蜂,科學家們估算其傳播的速度大約維持在每年60到80公里。

哎喲!中國大黃蜂入侵歐洲,刺一下就會死,怎麼不消滅它們?

在之後的時間裡,西班牙在2010年被該物種入侵,比利時和葡萄牙在2011年同時被該物種入侵,意大利和德國分別在2012年和2014年被墨胸胡蜂入侵,而英國的生態系統則是在2016年開始被墨胸胡蜂這種外來物種入侵。一方面,入侵的墨胸胡蜂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系統,另一方面,它們也導致當地的蜂蜜產量縮水嚴重。

墨胸胡蜂對歐洲多國生態系統所來帶的影響,我們還可以英國為例來進行說明。由於英國當地的一些蜜蜂種群現存數量本來就比較小,當墨胸胡蜂2016年入侵當地之後,這些數量微小的蜜蜂更是遭遇了毀滅性的打擊。如果將墨胸胡蜂給英國所帶來的影響進行估算,那麼,相當於每年都會因為這種蜜蜂而損失高達760萬英鎊左右。

哎喲!中國大黃蜂入侵歐洲,刺一下就會死,怎麼不消滅它們?

當然了,既然墨胸胡蜂給歐洲多地都帶來了不小的影響,自然也會有不少人想辦法如何消滅它們。比如,通過誘餌誘捕、又或是破壞其蜂巢的方式來消滅墨胸胡蜂,但是,這樣的方法又怎麼可能將它們徹底根除呢!

有專門的研究團隊對墨胸胡蜂的根除進行了預估,從數據上來看,倘若要消滅法國境內的墨胸胡蜂,每年都需要花費1050萬英鎊左右。

並且,消滅入侵蜜蜂的成本數據,還會隨著墨胸胡蜂的擴散速度而進一步擴大。但是,儘管搗毀墨胸胡蜂的巢穴能夠有效抵抗它們的入侵,但這只是這一個行動也還是無法杜絕入侵地再次被墨胸胡蜂入侵。所以,在處理墨胸胡蜂這樣的有害入侵生物時,不僅需要當地人採取有效措施,還需要科學家們對墨胸胡蜂有更多研究,從而從根本上來解決該物種入侵對當地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所帶來的威脅。

哎喲!中國大黃蜂入侵歐洲,刺一下就會死,怎麼不消滅它們?

為什麼說中國大黃蜂這個稱呼並不準確?

不知道有多少人對“亞洲大黃蜂”和中國大黃蜂這兩個名詞有所耳聞,但這兩個名字其實都不是該物種最正確的名稱,其實這是一種來自中國的墨胸胡蜂(或黑胸胡蜂)。西方媒體當然並不瞭解這種原本在我國境內生長的蜜蜂到底是什麼,只知道它是一種來自亞洲中國的一種蜜蜂,這便是為什麼墨胸胡蜂會被稱為中國大黃蜂和亞洲大黃蜂。

哎喲!中國大黃蜂入侵歐洲,刺一下就會死,怎麼不消滅它們?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一般很少會有人提及該胡蜂科胡蜂屬節肢動物,畢竟它並不會高頻率地出現在人口密集的城鎮區域。而且,墨胸胡蜂平時還會食用像蚊子和蠅類這些體型較小害蟲的,這對於農業和林業產品的生長而言還有不小的好處呢。

我們也可以從墨胸胡蜂成為入侵生物這個現象看出,這個世界上的很多事物都具有多面性。雖然墨胸胡蜂具有毒性,可能給被其傷到的人帶來嚴重後果,但這樣的意外事件發生概率並不高,反而還能有效幫助我們除掉農作物和植物生長過程中經常遭遇到的害蟲,整體來看,它還是一種於我們而言有價值的生物種類。但是,當其意外出現其他生態系統中,則不僅不會給當地帶來任何助益,反而會對入侵地的生物生存帶來影響。

哎喲!中國大黃蜂入侵歐洲,刺一下就會死,怎麼不消滅它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