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足歷史自述:土帥沒希望,洋帥要方法

難題擺在足協陳新主席面前,裡皮甩手走人,國內要求土帥臨陣的呼聲很高,更要命的命懸一線的世界盃小組出線不容有失,如何決斷真傷腦筋。

其實,明天難斷,可以回顧歷史,經驗教訓就是最好的老師。

國足請外教的原因,我感覺是當年的519埋下火種,其時國家隊人才濟濟,在亞洲絕對強隊待遇,沒想到在對陣弱隊香港時大意失荊州,被香港隊主教練號稱智多星的郭家明擺大巴成功,沒有破密集防守的經驗的國足,很不理智想要大勝對手,如此錯誤的賽前策略直接斷送好局,引發球迷第一次大規模球鬧,徹底終結主教練曾雪麟之後的全部執教生涯,第一次打平即可出線的好風景,因為主教練的不理智,在球迷和各級領導的要求大勝壓力下,變形再變形,對比現在,好像歷史又要重演。

後來國際比賽增多,屢換土帥,但是,不論是徐根寶的吉隆坡慘敗,演繹著名的最後"黑色三分鐘",還是戚務生灑淚金州,主場領先兩球被伊朗連扳四球,都是因為土帥在國際比賽中的戰術與臨場經驗不足,痛失好局。

九十年代,中國剛剛改革開放,對外的比賽增多,不熟悉現代足球的中國迫切需要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於是德國的是斯拉普納來了,因為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必定不是最高水平,雙方都沒經驗,前浪拍死在沙灘上也很正常。

其後來請了嘴皮子麻利的霍頓,紙上談兵的高手,賽場上的弱者,給國足帶來些許現代足球理論知識,僅此而已。

國足貼牌外教,沒有一貼就靈,早就證明他們不是萬能的。現在中超聯賽因為中國經濟的崛起,巨資湧入,全世界一流外教在中國已成常規風景,但是國足依然故我,依然證明外教不是光譜抗菌藥,可以包治國足百病。

中國足球請外教的歷史,只有翻到了米盧這一頁,才真正取得成功。

為什麼?

他是外人,外教,但他是前南斯拉夫人,他比西方人更理解中國的制度優勢,他在中國特色國情的環境裡,遊刃有餘,他遇到了一個睿智的足協主席閆世鐸,他可能是足協主席中,和足球距離最大的一位,他不像亮劍裡的團長,更像一個政委,他鐵腕,也有手段,他頂住壓力,給了米盧最大的空間和機會,可以說,這個空間是外教中最大的,因為米盧幾乎輸掉了所有的熱身賽,如果閆世鐸不給米盧機會,他也得不到自己最後圓滿的機會,中國至今還不能完成世界盃決賽圈的首次一遊。

閆世鐸理智冷靜的處理了球員與米盧之間的關係,米盧上任的環境,其實是所有外教中最惡劣的,上任之初,絕大多數媒體質疑,說他的訓練太普通,是水貨教練,繼而有球員在訓練中消極,郝大炮直接向米盧點名帶姓的開炮,當然閆世鐸在領導層面頂住了,米盧在他的執行層面也扛住了,這才有了國足唯一一次的世界盃出線。

說了這麼多,我的意思,在土帥沒有明顯的進步,並且在外戰方面沒有特別成績的時候,冒險無疑是失敗的代名詞。

但是,找外教也不是萬能的,外教與國足的國情不搭是肯定的,如何協調是你足協的能力體現。

以我的經驗,足協現在唯一要做的事情,是找合適的外教,做好協調和服務工作,因為有了歸化球員,現在多了高拉特,加上前面的埃爾克森,我們自己的武球王,只要有好的外教,小組出線應該不成問題。

希望足協清楚現狀,現在不是議論土帥和洋帥的時候,是找合適洋帥,如何協調、服務好洋帥的時候。

國足歷史自述:土帥沒希望,洋帥要方法

時間很急,真的沒有時間浪費。


國足為什麼要請洋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