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餘年》和《知否》到底是什麼神仙緣分?

大家好,我是看劇看片愛扯閒篇的禹飛。關注我,那些你愛看的閒篇扯給你看!最近,電視劇《慶餘年》熱播。記得去年的這個時候,熱播的是電視劇《知否》。這兩部劇究竟是什麼神仙緣分,竟有一些或互相印證,或相似雷同的情節。不信,大家一起看吧!

從 “家有餘慶”開始的緣分

粗略估算了一下,《知否》和《慶餘年》的拍攝時間應該差不多,因為《知否》先播,所以先說它了。在《知否》中,明蘭為兒子團哥兒擺滿月酒,墨蘭來看笑話,而且還是第一個到的賓客。墨蘭一看曾經門庭若市的顧家澄園,如今門庭冷落,不禁出言譏諷,說,“那些飯菜可以熱再吃”,還說,“熱了再吃,熱了再吃的,方叫家有餘慶。”

《慶餘年》和《知否》到底是什麼神仙緣分?

墨蘭的這句“家有餘慶”,與《周易•坤•文言》中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的“餘慶”是一個意思。南懷瑾先生在曾這樣解釋“餘慶”,意思是剩餘下來可慶的道德陰功。

這也是《慶餘年》名字的由來。《慶餘年》原是一本網絡小說,作者貓膩。作者曾親自解釋過書名的由來,即“慶幸多出來的餘生,在慶國度過的餘年”。倒是一語道破《慶餘年》的故事梗概。其實,“慶餘年”還有一層意思,就是作者的老婆當時在大慶,他想找老婆共度餘年。

《慶餘年》和《知否》到底是什麼神仙緣分?

作者都如此有趣了,塑造的男主自然也會跟著有趣。他讓男主範閒親自說了一段《紅樓夢》中巧姐的判詞以示點題。劇版《慶餘年》中,身在齊國的範閒受邀去了聖女海棠朵朵在郊外的住處,兩人種菜、吃飯、喝酒。範閒酒喝到高點,忽然想起一段小詞,他覺得很適合自己,“留餘慶,留餘慶,忽遇恩人。幸孃親,幸孃親,積得陰功。勸人生,濟困扶窮,休似俺那愛銀錢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減,上有蒼穹。”

《慶餘年》裡有知否,知否?

不知是不是算作回應,《慶餘年》中範閒初見北齊聖女海棠朵朵就誦起了一首和海棠有關的詞,“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首詞出自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其中的名句“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隨著去年的熱播劇《知否》被更多人知道。

同一首詞出現在兩部劇中,還真是巧合。只是在《慶餘年》中,範閒不但藉此為自己的小范詩神的名號正名,還想討好一下他打不過的海棠姑娘。不過,海棠姑娘並不領情,嗔怒道,“海棠不能淋雨,淋雨就蔫了。”

而在《知否》全劇中並未真正出現過這首詞,只是在片尾中出現。《知否》是根據網絡小說《庶女•明蘭傳》改編。拍成電視劇取名《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重點在“綠肥紅瘦”。從墨蘭出嫁、明蘭出嫁不難看出,宋代婚嫁,女子著綠衣,男子著紅衣,因此才有“紅男綠女”之說。而且縱觀《知否》每每有大場面,各家的大娘子都穿綠衣出席。由此不難看出,“綠”泛指劇中那些鮮活可愛的姐兒、大娘子們,“紅”自然就是各位哥兒、公子啦。《知否》是一部大女主戲,當是“綠肥紅瘦”,鐵打的盛明蘭,流水的愛慕她的公子,初戀齊小公爺、祖母相中的賀弘文,還有官配顧廷燁,走馬燈似的來來往往,串成了一部精彩的宅鬥好戲。

同一個睿智又溫暖的奶奶

《知否》中的盛明蘭和《慶餘年》中的範閒都各自有一位睿智又慈愛的奶奶,有趣的是,這位奶奶是由同一位演員扮演的。她就是今年76歲的老戲骨曹翠芬。她一生無兒無女,但被譽為“國民祖母”。曹奶奶在劇組總是花比別人多幾倍的時間熟記臺詞,熬夜拍戲也不叫苦叫累,所以在劇組大家都尊稱她“曹老太太”。希望曹奶奶身體健康,我們能在更多影視劇中看到她的身影。

《慶餘年》和《知否》到底是什麼神仙緣分?

《慶餘年》第二集,範閒長成翩翩少年,決定離開澹州去京都闖一闖。他與范家奶奶道別的場景,賺足了觀眾的淚水。外人皆以為范家奶奶不待見這個私生子的孫子。熟不知,範老太太是為了保護小范閒。如今分別在即,範老太太說自己老了,經不起離別,明日不送。可真到了離別的時刻,心裡又惦記,問起小丫鬟,“範閒走了沒有。”丫鬟說,“沒有。”眼看著範老太太著急,小丫鬟都勸她去看看。範老太太愣是沒敢去,紅著眼轉身往屋內走。寥寥幾個鏡頭,老人對兒孫的擔憂和不捨,盡收眼底。好在範閒有良心,本想聽奶奶的話,不道別。可執拗不過心底的聲音,又折回範老太太房中,捧著奶奶的頭,親吻了她的額頭。看似不成體統的舉動,範老太太依然哭成淚人。範閒答應奶奶,在京都安頓好就接她去安享晚年。


《慶餘年》和《知否》到底是什麼神仙緣分?

《知否》裡也有一場祖孫道別的戲,卻沒那麼悲情,倒是多了幾分溫情。明蘭出嫁前夜,盛老太太把為她準備的嫁妝親手遞到她手上,還不忘囑託身為大娘子的管家之道。明蘭捨不得祖母,祖母卻不得不捨得明蘭。大姑娘總要嫁人,盛老太太為明蘭高興,高興她能嫁個好郎君。

都喜歡玩投壺

投壺可是中國有名的傳統遊戲。從先秦到清末賓客如雲的宴席上,大家都會玩起投壺。投壺從何而來呢?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宴請賓客時大家玩的都是射箭。那時射箭乃屬“六藝”,男子若是不會射箭,可是要被瞧不起的。請客吃飯的主人請客人射箭,客人是不能推辭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射箭的人越來越少,宴席上大家就用箭投酒壺代替。投壺簡單易上手,普及性強,女子也可以玩,因此流傳時間很長。

《慶餘年》和《知否》到底是什麼神仙緣分?

所以不能怪《知否》和《慶餘年》裡的古人們“撞遊戲了”,實在是古代大家常玩的遊戲有限啊。投壺在《知否》中算是小明蘭和小顧廷燁的紅娘。當時忠勤伯爵府袁家去揚州盛家下聘,將要贏取嫡長女華蘭。顧廷燁化名白燁,隨袁家一同前往,在盛家的喜宴上和長楓玩起投壺,結果大勝。盛家一時顏面無存,8歲的小明蘭的挺深而出,和顧廷燁一決高下。話說年幼的顧廷燁還挺早熟,兩輪下來,他就開始憐香惜玉,故意放水,讓勇氣可嘉的幼年明蘭贏了投壺比賽,化解了盛家的難堪。

《慶餘年》和《知否》到底是什麼神仙緣分?

但在《慶餘年》中,投壺就沒那麼浪漫了。它成了無所事事的慰藉。北齊重臣錦衣衛鎮撫司指揮使沈重因頂撞太后,極力阻止北齊與南慶的走私往來,斷了朝中不少人的財路。因此被太后祛了官袍上的蟒紋不說,還奪了權。失勢的沈重,坐在錦衣衛的衛所內甚是無聊,玩起了投壺。

都有重情重義的妓女

青樓名妓,古裝劇中經常會出現的角色。只不過有的重情重義,有的見利忘義,剛巧《知否》和《慶餘年》裡的妓女角色都有情有義。魏行首是《知否》中為數不多讓明蘭吃醋的女人。她是顧廷燁的紅顏自己,懂得寬慰人心,也有大智慧。顧廷燁假裝被新皇發配充軍,實則等待時機,回宮救駕。那個瞅準時機,給顧廷燁發信號的人就是魏行首。她後來尋得知心人,為自己贖了身,遠離了汴京。


《慶餘年》和《知否》到底是什麼神仙緣分?

在《慶餘年》裡,司裡裡以醉仙居的花魁出場。她因看了範閒在詩會上的七言絕句,心動到走出畫舫,上岸與範閒見面。只不過,司裡裡身世複雜。她本是南慶皇族,因為政局動盪流落北齊。為了尋找走散的弟弟,當了暗探。但她對範閒也算情真意切。司裡裡先是為了保命,遵守和範閒的承諾,即便手指釘進鋼針也為吐半字。後又替範閒擋下了燕小乙的暗箭。範閒對她,有愧疚,但沒愛情。

《慶餘年》和《知否》到底是什麼神仙緣分?

大家還發現了哪些《慶餘年》和《知否》奇妙聯繫?歡迎留言區安利哦~

*原創不易,感謝大家的支持。加關注,不會錯過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