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想得多做得少?斯坦福實驗:父母得幫助孩子打破負面思維

前幾天我的一位非常好的朋友叫我吐槽,他跟我說自己的孩子突然變得奇怪起來。他說他的孩子想象力比較豐富,有的時候根本沒有什麼事情就突然坐在沙發上又哭又笑的。朋友一開始看到他孩子這個樣子,嚇了一大跳問他怎麼回事?發生了什麼?

結果孩子告訴家長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只是自己在胡思亂想,有的時候他們會想一些,完全不切實際甚至是完全不可能發生的一些負面的東西,這些負面的東西都會對他們的心情產生影響,讓他們的思維低落,甚至是非常的悲傷。

孩子想得多做得少?斯坦福實驗:父母得幫助孩子打破負面思維

孩子有共情的能力其實也有好的一面,比如說在新聞上看到其他人遭遇變故,看到其他人哭,自己的孩子也會哭,這樣的孩子更加善良,更能夠替別人著想。

但是如果想的太多,共情能力太強,也會對孩子的生活產生不利,比如說看到別人發生事故會胡思亂想,萬一自己也這樣,爸爸媽媽也這樣了,那麼怎麼辦呢?這樣的想法就會讓孩子突然之間陷入悲傷的思維。

其實我們都知道這些胡思亂想根本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但是孩子總是難以控制住自己。有的時候父母可能會給他們一定的開導,但是那是孩子自己的想法,父母的幫助也起不了實際的作用,那麼到底應該怎麼做才好呢?

孩子想得多做得少?斯坦福實驗:父母得幫助孩子打破負面思維

孩子給自己加戲原因有哪些?

面對孩子多愁善感思維不穩定,很多家長總覺得這是孩子成長中必須經歷的階段,因為他們小的時候更加的敏感,很多事情都可以刺激他們的神經,讓他們產生不同的思維,因為這樣的生理原因所以才會讓孩子胡思亂想,經常加戲等。其實導致這一切的最主要原因不是這些,而是孩子的負面思維,而引發孩子負面思維的原因這樣有兩個方面。

孩子想得多做得少?斯坦福實驗:父母得幫助孩子打破負面思維

一,基於成長經歷

比如說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對待他們非常的嚴格,每次他們犯一點小錯誤,父母就呵斥打罵他們,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他們的思維就會變得消極。

他們會逐漸以為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像父母一樣對待他們如此的嚴格,所以他們做事情就會變得小心翼翼,會極力的討好別人。他們也會對自己沒有信心,覺得自己做的事情別人看不上。這就是因為孩子出現了負面思維。

二,基於想象

如果孩子對自己的生活環境並不滿意,那麼他們會用一種想象的方式去實現自我保護,去逃避現實,這種方式可能會讓孩子的心理得到治癒,但是他卻並不是一個最好的方式,如果一直沉浸在幻想的負面事件中,那麼孩子極易可能出現負面思維。

斯坦福大學教授津巴多曾經做過一個實驗

他邀請了24名大學生做了一個監獄的遊戲。他將這24名大學生分成兩組,一組讓他們扮演監獄的看守,另一組讓他們扮演囚徒。一開始大家都知道是在角色扮演,但是慢慢的這些大學生會陷入角色當中,因為他們所處的環境完全就復刻了監獄。

扮演看守的大學生們會逐漸趾高氣揚,想方設法折磨囚徒,而那些扮演囚徒的學生會感覺自己真的就是囚徒而出現精神崩潰的現象。本來津巴多教授以為到第14天的時候這些學生們才會出現這種現象,但沒想到實驗進行到第6天的時候就出現了。

通過這個實驗,津巴多教授得出一個結論,有的時候大腦是無法區分想象和現實的。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會因為想象的事情而影響自己的思維。

孩子想得多做得少?斯坦福實驗:父母得幫助孩子打破負面思維

負面思維會給孩子帶去哪些不利的影響呢?

一,會讓孩子產生內耗

孩子有的時候也知道,他們之所以思維變差,就是因為一直想象一些負面的東西,但是這些負面的東西也只不過是庸人自擾,可是孩子完全會陷入這種想象無法自拔,雖然他們明明知道如果自己長期陷入這種負面的想象會影響他們正常的現實生活,但是依舊無力改變。這樣的矛盾和衝突就會使孩子不斷的產生內耗,自己與自己持續的鬥爭。

二,對孩子的行為產生影響

如果一個人長期面臨焦慮挫折的時候,他們的心理狀態會退回到更早之前的發展階段,產生一種心理防禦機制,本來已經學會了更加成熟的處理方式,但是這個時候他們偏偏就會用更原始的方式去處理問題,比如說孩子明明學會了自己上廁所,但是因為感到焦慮,他們會頻繁不斷的尿床。這就是他們對抗心裡不舒服的一種方式。

孩子想得多做得少?斯坦福實驗:父母得幫助孩子打破負面思維

如何幫助孩子打破負面思維?

一,幫助孩子接納負面思維

可能有的人聽說過這樣一個希臘的神話故事,就是一個希臘的神在路上走的時候碰到一個袋子,他抬腳踩上去,結果這個袋子不但沒有碎,反而變得膨脹了。

這個希臘神感覺非常奇怪,於是又踩了一腳,結果這個袋子膨脹的越來越大。這個希臘神偏偏就不相信這個袋子會不破,就使勁的踩著,沒想到這個袋子竟然膨脹到把它向前的路全部都堵死了。

負面思維就像這個可以膨脹的袋子一樣,孩子越是牴觸,越是跟他對抗,負面思維就會膨脹的越大,只要人們能夠接受他的存在,繞他而行,那麼負面思維就會維持原樣,甚至是消失不見。所以家長首先要教會孩子的,就是接納負面的思維。

孩子想得多做得少?斯坦福實驗:父母得幫助孩子打破負面思維

二,負面標籤快速朗讀法

這個方法是由著名的心理學家於德志提出來的,具體的操作步驟主要有第1步,提煉就是將頭腦中的負面標籤全部提煉出來。

第2步,倒計時50秒鐘做多次的深呼吸平復情緒。第3部朗讀就是大聲的朗讀剛才提煉出的負面詞彙。通過朗讀,讓這些情緒和思維全部都消失。經過上面的三個步驟,基本上負面的思維就會被打破。

雖然人生當中有很多事情是我們沒有辦法做選擇的,但是我們依舊可以選擇積極的面對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